APP下载

美育托起中国梦

2017-09-15丁瑗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1期
关键词:美育教学实践素质教育

丁瑗

【摘要】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教育部于2015年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梳理政策需求、系统总结典型经验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形成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由国办印发实施。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对美育作出的重要部署。我校在美育教育中作了试点性的教学实践,以及课程的改革创新,形成了我校独特的美育人文素养课程——《美术基础教育特色课程》。在进行基础美术教育的同时拓展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融入了我校长期倡导的大学先修课程,开设了一门以文化艺术素养为培养核心的基础教育美育课程。

【关键词】美育 素质教育 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31-02

1.美术教育的价值

1.1 以美育建立学生的人文价值体系

基础教育如同盖房子先要打下结实的地基,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为了获得自身素质全面的提升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北京大学校长、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于教育的根本有过经典的论述:“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发展他们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中国的基础教育自建国以来就十分薄弱,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也十分明显,对于这一问题,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和结合创新教育的教学探索是多年以来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上采取的主要手段。素质教育是指,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美育有别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包括专业艺术教育和普及艺术教育,这是实施美育最主要的内容和途径,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艺术教育往往按照专业艺术教育的模式开展,容易忽视对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仅仅依靠专业艺术教育和普及艺术教育远远不足以实现以美育人的目的。而美育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和正确,强调以美育人,强调德智体美的相辅相成与融合,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健全人格的育人导向更加明确。

1.2 新型美术教学教学实践的教育目标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我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奥森、将台路校区从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对我校学生的审美层次和人文知识的掌握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了解,整合调动学校具有的美术师资、物资等一切美育教学资源,尝试了许多具有创新和实际效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努力把握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的原则,在基础教育的阶段做到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我校区位、师资及教学传统的特点,推行具有我校特色的美育教学方针。坚持创新改革、协同推进。努力设计有新意的课程教学环节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同时统筹学校的德智体美的融合互助、协调发展。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互联,开放合作,特别强调统筹整合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资源,形成以美育人,以环境熏陶的合力,促进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营造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良好氛围。我们可以在实践中统筹好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的美育资源,统筹好普及教育、专业教育中的美育资源,统筹好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环境中的美育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和育人机制。同时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统筹,充分整合校内外美育教学资源,努力克服目前学校美育教师不足、场地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困难。在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的基础上,我们采取多项切实可行、收效显著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尤其是我们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人文素养而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设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术特色课程。

2.新型美育教学内容以教学的综合性为特点

2.1 教学体系建立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将台路校区作为附中集团校中,以美术教学为教学特色的学校建设中,建立了由初三至高三,四年一体制的教学体系,在美育方面,秉承全面、多样、高素质的美育原则,真正将美术教育的课堂开展到美术馆、艺术机构甚至进入大学课堂。真正让美术教学成为美育,运用北京优质的文化资源进入课堂。让学生走出“美术小课堂”,走入“美育大课堂”。

特色课程的设置,是一项针对于学生艺术与审美素养的提高,促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新型课程体系实践。打破了曾经以培养“艺术生”与“文化生”为界定的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更是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简单参考课本进行课堂美术说教“光说不练”,接触不到这个时代文化艺术优秀作品而产生的课程距离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普通学生接触艺术、接受美育教学的机会和效果,也使学生能够在中学获得人文修养的机会;同时给渴望从事艺术的学生更丰富的接触多种艺术形式的可能性。我们希望通过联合课程的实践,探索一条实现教育公平为方针,致力于建成满足学生对于全面发展、综合成才的学科知识体系。

我们经过了两学年的课程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但同时应该看到,我们的课程同样在不断得到美术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同仁的帮助和指导中不断改进,力争更好的奉献祖国的美术教育事业。

2.2 艺术特色课程反馈与反思

为检验教学效果,制作了教学调查意向表,调研特色课程的教学情况。经统计,我校学生对于特色课程的接受程度很高,达到了94%的滿意度,普遍反映喜欢大学教授的丰富知识,助教师兄的平易近人,我校教师的悉心辅导。同时反映特色课程的课堂容量可以更加丰富,孩子们渴望更多的了解艺术其中的深层奥秘;对于课堂形式,他们更乐于接受动手的内容,可以在符合的安排多种动手活动,这给了他们更多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特色课堂已经开展的课程反映出课程材料准备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全面的满足学生对于多种,更有乐趣的教学安排的需要,建议可以准备的更加充分。经过多半学期的教学,学生看到我们美术老师,他们会问,“老师,咱们什么时候还去看展?”“我们大学的美术教授今天的课是不是能多上一会,我的拼贴还没做完。”等等,看的出来,艺术课已经成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不再觉得艺术很遥远,而是开始真确的体会到艺术可以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

同样应该看到,在教学工作中,也总结出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学生的教学可更为融入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将课程改为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完成课程目标。其次,课程可结合课题,融入更多科目的学习,让课堂更加丰富。

另外,我校同样对于15级高一生的美术高考意向作了一个初步的调查,他们中部分同学,约为11%,选择了艺术高考的意向,这是结合了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后自己的选择。但同时应该看到,还是有很多学生虽然乐于接受艺术培养,但更愿意选择非艺术专业学习。这应该说基本实现了在孩子的心中建立“文化艺术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它距离我并不遥远”的教育目标。正如我在本文开头引用蔡元培先生的论述,给我们的孩子选择自己人生的空间和权利的前提,是让他们真正理解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人文艺术的精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一个兼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长期的事业,只有通过多样的形式,社会各个教育力量的通力合作,我国的基础教育才能实现在“美育”中真正的突破,让“有文化,具有人文情怀”成为植根于每一个国民心中的根。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他们肩负着我们祖国的振兴使命,他们是否能成为一个具有审美和艺术素养,蕴含人文精神热爱美好生命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美育的根本。我们在期待中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苏霍姆林斯基 著

[2]《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华文出版社,冯建辉 著

[3]《中国人的素质》,太白文艺出版社,亚瑟·斯密斯 著

[4]《与众不同的教室里——八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李茂 著

[5]《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钟启泉,金正扬,吴国平 主编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育教学实践素质教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