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论视角下失独家庭的心理干预对策研究

2017-09-15刘娜孙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失独家庭系统论心理干预

刘娜 孙瑜

摘 要 失独家庭除了医疗、养老等经济问题之外,往往也陷入心理的困境。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失独家庭产生的自卑心理、抑郁心理、逃避心理、孤獨心理;并从整体性、层次性、动态相关性的角度出发,探索失独家庭的心理干预对策,包括加强个体心理防御、完善机制,让社会承担关爱与责任、加强社区建设,让失独家庭找到归属感、增加社会实践,锻炼应对能力等四方面。

关键词 失独家庭 心理干预 系统论

中图分类号:C913.11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有这样一群父母,人已经到了中年,不可能再生育子女,而唯一的孩子因各种原因去世。生活留给他们的,是无尽的痛苦和悲哀,垂暮之年的他们,余生该如何度过……

这就是失独家庭。对于中国人来说,特别是中老年人来说,孩子不仅仅是他们生活的依靠,更是他们生命的希望,传承家族的基因,延续他们的梦想。所以,一个生命的夭折,整个家便破碎了。面对这样的家庭,社会不能忽视。我们需要以更专业的方法关怀这些老人们。

2系统论视角下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

1.1系统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系统论是一门从系统的角度揭示事物、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性和共同本质的理论与科学。系统论认为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强调从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相关性的角度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1.2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失独家庭将会产生的问题

1.2.1自卑心理

在中国人的系统观念当中,有孩子才是完整的家庭。孩子出色父母才会面上有光。否则,即便父母本身做的再好,孩子教育的不好发展的不好,也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因此,当家庭失去唯一的孩子的时候,父母心中那个成功的人生就已经不复存在了,面对别人的时候,总觉得比别人少些什么,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陷入深深的自卑情绪当中。特别是,父母经济收入比较少,传统的养儿防老方式失去之后,只能依赖于国家和社会,而目前对于失独家庭的帮扶制度和社会上的养老保障并不完善,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

1.2.2抑郁心理

子女意外死亡是父母最痛苦的事件,父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从系统论的角度看,首先是希望的丧失,失去了孩子,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愿望,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陷入到绝望的困境。这是一种深深的绝望感和丧失感,他们或自责后悔、或怀念悲伤、或敏感脆弱,这种痛苦让他们无法面对未来,也没有生存的动力,陷入到抑郁情绪当中。其次,社会的关爱也比较少,没有人去关心帮助他们,他们无助的时候不知道向谁倾诉,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知道找谁,缺乏社会认同感,对社会失去信心,让他们进一步陷入抑郁的情绪。最后,对将来养老的恐慌,老后生病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做手术身边连签字的人都没有,死亡的时候连送终的人也没有,这样深深的恐慌增加了他们抑郁的情绪。

1.2.3逃避心理

当“丧子”这一噩耗传来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失独家庭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的,内心是逃避的,不能也不愿正视自己,经常选择的方式是逃离。逃离到不认识自己的地方,逃离过节团聚的时刻,逃避与邻居朋友聊天,所有一切能够涉及到孩子、想到孩子的部分都选择逃避。是因为内心深处的那种痛,时时刻刻都有可能被勾起,内心当中没有放下,仅仅用逃离的方式让自己暂时轻松。

1.2.4孤独心理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家庭观念更重,对于亲情、血缘关系的依赖较多。因此,中国人的社交主要是围绕家庭来进行的,当孩子没有了的时候,很多人的感觉就是什么都没有了。养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老来无依”,缺少心灵的慰藉,这样一种深刻的寂寞造成了老年人持久的孤独感,甚至孤独到让人崩溃。随着年龄渐长,工作的失去,失独的老人可能会和这个世界完全脱节,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孤单单的一个人,和这个社会没有任何关系了。

3系统论视角下失独家庭的心理干预对策

3.1加强个体心理防御

面对突发事件,失独老人的情绪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甚至是崩溃的,但生活还要继续。失独家庭能够走出来的最大因素来自于自我,来自于自我怎样认知这一事件。失独老人要开放自我,与人表达和倾诉,这样就不再否认事实,寻求自我平衡;同时,要走出家门参加一些活动,让自己找出头绪付诸行动,避免压抑的情绪;不断的进行认知调整,换一种心态来看问题,孩子很重要,但生活当中其他的事情也很美好,老人们依然可以去享受和珍惜现有的亲情、友情,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实现社会价值。认知改变了,心态就会改变,失独老人会逐渐从失子之痛的阴影中走出。

3.2完善机制,让社会承担关爱与责任

从系统观的角度出发,失独家庭的心理干预需要整个社会的有效帮助。首先是从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帮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出台专门针对失独老人的补助政策,同时,以网格化的方式对失独家庭进行登记管理,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分类指导,制定出完整的心理救助计划,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利用社区和相关组织,对失独家庭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和救助。例如,每个城市都设有危机干预团队,在危机干预团队中专门设立失独家庭的干预机制,这样,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就会有一只专门的队伍进入到失独家庭,让失独老人获得最好的干预和帮助。

3.3加强社区建设,让失独家庭找到归属感

现行制度之下,社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基点。社区的人、环境、文化氛围都是相对稳定的,可以作为解决失独家庭问题的重要场所。社区的工作者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失独家庭的老人从家庭当中走出来,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并且通过人与人之间形成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氛围,让老人得到价值感和愉悦感,增进情感的同时,找到归属感。

同时,社区拥有非常多的资源,整合资源获得社会各方的协助,培育和营造友爱的氛围,让失独家庭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心理慰藉,更得到个人的成长,提升自我的认同,找到归属感。

3.4增加社会实践,锻炼应对能力

在失独家庭的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一个群体——同样失独的家庭。让同命相连的人惺惺相惜、“抱团取暖”,通过坦诚内心、相互理解、的交流与沟通,逐渐让“失独”家庭相互之间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相互支撑,彼此激励。可以帮助失独家庭的老人们自己建立一个互帮互助的组织,互相滋养、彼此慰藉,政府和专家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以这样的一致团队让更多的失独老人走出来,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将“失独”家庭融入到社会建设中来,通过“失独”家庭与孤残儿童结对子、帮助困难群众,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失独”家庭成员的才干,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淡化痛苦,重回社会。

4结语

独生子女的家庭就像一个三角形,稳固却也脆弱。因为一点的失去,整个结构便轰然倒塌。失独甚至引发一种连锁反应,夫妻之间相互埋怨,家庭解体;对社会心生怨恨,报复他人……

因此,关爱失独家庭,给予他们心灵支持,帮助他们从脆弱变得坚强,抚平他们内心的残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全方位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虽然他们的痛苦是不可逆的,但生活还有另外的美好,让他们走出痛苦、感受幸福,是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基金项目:201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失独家庭的心理困境及其干预研究》201604040202。

参考文献

[1] 吴铎思.“失独家庭每年增7.6万部分人疯狂工作存钱养老”[N].工人日报,2013-3.

[2] 杨宏伟,汪闻涛.“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J].重庆社会科学,2012(11).

[3] 杭荣华.“失独者的心理反应、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6).

[4] 李潇,朱宏斌.“浅析“失独”家庭的精神帮扶途径”[J].观察理论,2014(12).

[5] 闫振族.“从灵性社会工作视角看失独者的精神慰藉”[J].理论前沿,20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失独家庭系统论心理干预
失独家庭困境如何破解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
系统论在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数字电视经营系统论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