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中的“人文”与“情趣”
2017-09-15周旭刚
周旭刚
【摘要】作业是小学教学活动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是评价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情感体验的最平凡的手段。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巧妙而富有创意地将知识、情感、态度融入其中,激发学习的乐趣,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作业 人文关怀 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50-01
作业是评价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情感体验的最常用手段,是我们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作业掌握所学,获得满足感。但是仅凭一次作业是很难对学生的作业做出判断的,所以如果能够设计最优化的作业,就能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作出推断,进一步评估学生的成绩。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一、课前作业注重“导”,积极探索热情高
在新课前,学生对新的知识会有强烈的学习需求。作为老师就要抓住机会,设计切合学生需求的预习作业。预习是学生在听课前,预先了解新课内容,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好比外出旅游前,先看一下导游图,粗略地了解一下要浏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在学《圆柱体的表面积》前,我就给学生一个任务:动手测量家里属于圆柱体的面积(用“面积”来表述学生容易理解),学生们便进行了课前探究,有的想出先测量圆柱体的底面积,后将一张纸将圆柱的侧面包起来,再量一下那张纸。通过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索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课前作业给了学生探索的空间,降低了课堂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二、課中作业贵在“巧”,乐做乐学显个性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话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由于机械反复的操练,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课内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得巧,采用自主完成,合作学习等多种参与练习的方式,使学生乐做乐学,彰显个性。
1.在自主性作业中夯实所学
独立自主的作业是课堂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内要完成的个体作业,老师设计的内容应简练一些,设计的环节应简单一些,且要有一定实践性、典型性。如教学《判断一个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一课时,让学生在学完时独立判断一系列数,及时使老师检查一下学生对新知的理解程度,同时掌握了哪些学生的理解力较强,哪些学生还须进一步指导。
2.在合作性作业中不断提升
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应布置一些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练习形式。在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可以设计“包装礼盒”的实践题: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4个礼盒,让学生解决包装问题:4盒礼盒可以怎样包装?怎样包装可更省包装纸?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加深乐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和理解。这一作业中学生会自主地根据各自的特长合理进行分工,合作,在分工合作中互相学习,巩固所学,提升能力。
三、课后作业 “妙”笔生,好学善学效果佳
课后作业老师们往往认为学生学习有很大的空间,有更多参与体会的机会。但必须设计得“妙”,注意融知识性、人文性于一体,才能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能,变作业练习为学习动力。
1.设计层次性作业,增强学生自信
新课标提出这样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既要对所有的学生提出基本的要求,同时也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如教完周长的计算后,可设计这样的分层作业:
基本级:爷爷给菜园围篱笆,菜园长8米,宽4米,要用多长的篱笆?
提高级:爷爷给一面靠墙的菜园围篱笆,怎样围篱笆最短?
如果学困生不能完成提高级,则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这样的分层布置作业,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习负担,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收获,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设计生活性作业,拓宽学习空间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树立大教育的观点,要走出课堂,以课内促课外,去参加实践。教师在这新理念的指导下,应把学习空间拓展到自然社会,并把“时代活水引入课堂”,课外生机勃勃。如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孩子测自己和家人的身高,量自己脚步的长度,算从学校到家里的路程;认识了人民币,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钱去买买学习或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又如,学了面积计算后,让学生测量并计算自己房间的面积,如果你房间里铺30cm×30cm的地砖,需要多少张。给父母提一个装修计划。这样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有意义,能学到课堂上得不到的实践经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处处皆生活,生活处处皆数学。
3.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学习的乐趣
孩子只有有兴趣,才有动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根据教材的要求,在设计作业时,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做”变成“爱做”,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十以内加减法后,设计一个亲子游戏的作业,拿出十以内的牌,当父母拿出一张牌时,孩子拿出另一张能和它组成10的牌,并说出几和几组成十,十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在玩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习“数的整除”这课后,我设计一道作业,1让学生猜老师的电话号码,猜出后立刻打电话。( ) 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 )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最大的一位数。( )7的最小倍数。( )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2和3的最小公倍数。( )6和9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积。2让学生根据自己家的号码也仿照着编一下,第二天给自己的好朋友猜。在这一作业中学生猜出号码拨出去,接电话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师,学生非常高兴。在编题的过程中也绞尽脑汁,乐此不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创造的,作业也是老师与学生创造的。老师与学生同是学习的生命线,如果设计作业时留一定的时间,空间给学生,就能让学生获得自信,热情,快乐,焕发出人文关怀与生命情感。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