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歌曲创作课程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创设
2017-09-15王泽
王泽
摘 要:近年来优秀儿童歌曲的匮乏已成为音乐领域以及教育领域多年讨论的话题,但寻找出如何创作优秀的儿童歌曲这一道路却尚未明晰。本文拟通过在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当中开设儿童歌曲创作课程,培养儿童歌曲创作人才这一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歌曲;创作
中图分类号:G712;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210-02
一、教学的意义
(一)儿童歌曲创作现状
对于儿童而言,儿童歌曲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及他们眼中的社会。优美又具有进步意义的儿童歌曲,以美的内容和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
我国的近现代儿童歌曲创作开启于二十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它不仅呈现出一批传唱至今的优秀作品,更开启了我国儿童歌曲创作和儿童音乐教育的大门。
时至今日经过了百年的发展,我国的儿童歌曲创作现状又如何呢?可以说是喜忧参半,甚至“忧”要多于“喜”。近年来,儿童歌曲的创作问题越来越得到音乐界、教育界、文化界的关注,很多有识之士通过举办比赛、大型文艺演出、征集作品等活动推动儿童歌曲创作的发展,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实际情况确是,在幼儿园当中,我们经常看到小朋友们不由自主的唱起流行歌曲,或是演唱一些几十年前的儿童歌曲。在此,我们姑且不去评论儿童演唱流行歌曲合适与否,单就这一现象却能反映出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的孩子缺乏好的儿童歌曲可以演唱。
(二)现状原因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分析,形成今日这种状况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创作观念、心理和教育进行分析。
1.社会原因
任何事物存在社会中,就会受到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儿童歌曲也不例外。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音乐的商业化现象对社会音乐生活的介入,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现今社会中音乐发展的趋势,音乐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商品”,音乐创作也成为一种市场行为。这其中,由于儿童歌曲的创作相比于流行音乐、影视音乐经济收益较少,使得创作队伍严重萎缩。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更多的音乐工作者愿意从事流行音乐、影视音乐工作,而还坚持创作儿童歌曲的作曲家大多年事已高,艺术创作已经过了黄金时期,但高素质的接班人却没有出现,创作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局面。
其次,流行音乐的影响不可忽视。流行音乐旋律上口,编配风格多样,很容易从感官上引起孩子的共鸣,这是无法忽略的实事。从音乐的整体发展看,这种现象并非算是“糟糕”。我们在关注到这一现象的同时,还要看到其原因。在当今社会中,孩子们获取通过电视、网络获取的信息是以前的儿童不可比拟的,这就造成了现在的儿童在文化、知识、思想方面更加成熟,更容易接受流行音乐这种具有较强“冲击力”的音乐形式。
儿童歌曲的宣传推广在于教育机构、家长和传媒机构。在今天的传媒机构中,由于各种原因,除了执行“命令”来推广一些優秀儿童作品外,并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去宣传推广儿童歌曲。我们生活在一个传媒发达的时代,可荧屏、电台、网络却少见或不见儿歌、童谣,纸媒也难觅其踪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观念原因
现在儿童歌曲创作最缺乏的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来创作儿童歌曲。
在以往的儿童歌曲创作中,过多的加入了成人的意识,非常强调“寓教于乐”,以至于最后演变成“教育”甚至是“说教”。众所周知,音乐的第一要素应当是审美,如果没有引起审美的共鸣,那么其它的任何功能也不会体现的很好。
兴趣的形成与人的认知发展有密切相关,音乐兴趣是主体对音乐和音乐活动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认识、参与和探究的倾向性。儿童歌曲创作也是如此,了解儿童的音乐认知水平和音乐偏好,就能掌握儿童的兴趣所在,才能创作出儿童喜爱的歌曲。一首儿童歌曲只有在遵循儿童音乐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引起儿童的音乐审美注意,才可能成为儿童喜爱的歌曲。
3.心理因素
提到“音乐创作”这四个字,会让人产生某种距离感甚至是恐惧感,总把音乐创作看成是充满玄机,高深莫测的艺术行为。很多人常常会认为从事“音乐创作”的不仅要经过多年艰苦的训练,更要具有超乎常人的艺术天赋等等。
音乐创作是一门严肃的学问,也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涉及了很多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也涉及到个人的各种修养和所谓的“灵感”。但是儿童歌曲的创作必须也要经历这些么?必须也要像学习写作室内乐、管弦乐作品一样么?
4.创作队伍因素
创作队伍现状在现今的儿童歌曲创作中是非常容易被人忽视的因素。观察现今从事儿童歌曲创作的人,有专业作曲家、大学作曲教师、文艺部门工作者、儿童歌曲爱好者等。以上这些人群从事儿童歌曲创作是被我们所接受的,甚至有很多非常良好的素养和能力,比如专业作曲家和作曲教师,拥有很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一般人所不能比拟的。
但是这其中,最缺乏的却是离孩子们最近的人,也就是从事学前教育的工作者。他们对儿童的兴趣、行为、心理的了解,对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歌曲是最为直接的。
可以说,作曲家拥有高超的作曲技术及理论功底,但未必真的了解孩子,而后者恰恰是儿童歌曲创作的灵魂之所在。
(三)意义
分析过原因后,我们能够做出的行动就是努力改变儿童歌曲创作的现状。作为一名从事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教师,对于社会等原因,可能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去扭转,我们所能做的事情应该是立足于本专业,立足于教学,从教育出发来让儿童歌曲创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最了解孩子们的人莫过于我们现在所培养的学前教育的教师,一个家长可能会了解一个、两个甚至几个孩子,但是我们培养的老师们,他们在职业生涯中会接触到多少的孩子?这绝非是一般的家长可比,他们更了解孩子的需求,更接近儿童的视角。endprint
因此,培养由从事学前教育教师组成创作队伍是产生优秀儿童歌曲的人员保障。换句话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培养幼儿教师的儿童歌曲创作技能,在我们的教学中教会这些未来的老师们创作音乐,赋予他们创作能力,鼓励教师在工作中把儿童有趣的言行或师生互动的真实感受创作成儿童歌曲,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创作积极性,而且也能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提供最鲜活的音乐素材,更容易让儿童接受。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儿童歌曲创作的课程可以围绕两大核心进行展开:旋律写作与伴奏编配。
1.旋律写作
旋律写作的教学主要可以围绕旋律发展的过程,旋律发展与形式结构,旋律发展的核心及其演绎方式三个主要内容进行。
通过以上三个核心内容,可以按内容由浅入深设计为:重复型乐段写作;并置型乐段写作;“起、承、转、合”型乐段写作;高潮及高潮的处理;扩充乐段写作;主题重复式展开的旋律写作;主题派生式展开的旋律写作;主题变奏式展开的旋律写作;主题展衍式展开的旋律写作;主题对比式展开的旋律写作。
2.伴奏编配
伴奏编配教学主要可以围绕和声与织体两个核心议题进行展开,其中和声部分可以按照正三和弦功能体系;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终止、乐段、乐句;属七和弦及其转位;大调与和声小调的完全功能体系、自然音体系;二级六和弦与三和弦;导七和弦这一方向进行。在织体方面按照织体的基本成分与音层;和弦的节奏化;和弦的旋律化;低音;织体的结构及特点这一方向进行。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以从课堂讲授、作业改题、艺术实践三个维度来进行。
1.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内容以教学大纲为核心,按教学日历设置为线索,主要传授相关知识性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2.作业改题
由于是关于创作类的课程,因此作业改题是课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可以通过教师一对一,或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作业改题。
改题环节由学生或教师演奏、演唱作业,由学生阐述作业完成中的关键环节以及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解读和评判。在某些关键节点可以引入小组成员互评的机制。
3.艺术实践
在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应能独立创作不少于两首的儿童歌曲(含钢琴伴奏),此时可通过两种形式让学生的作品得以呈现。
首先,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的形式让学生的作品呈现在舞台。学生的日常创作成果借此形式可以得到展示,让学生的作品不仅能够在作业和改题中积累经验,更能够以表演和音响的最终形式呈现于舞台之上,对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乐谱到音响有整体的认识。
其次,可以通过学生在幼儿园的实习活动中进行自己创作的歌曲教学活动。儿童歌曲的创作作品是基础,而通过教学进行传播与检验是重要的途径与手段。学生自己所创作的儿童歌曲,是否能符合一定年龄段儿童的审美与身心特点,是否适用于幼儿园日常音乐教育活动,是否与创作时预想的審美情趣与艺术特点相符合,都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的反应出来。
(三)教学效果
在通过儿童歌曲创作这门课程的学习后,学生首先可以掌握欧洲传统大、小调体系及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体系的旋律写作,以及能够根据给定的儿童歌曲歌词谱写具有一定艺术审美的旋律。其次,能够根据旋律的特点及结构进行不同风格的钢琴伴奏的编配。
总之,经过儿童歌曲创作的学习,学生可以比较熟练的运用旋律、伴奏等音乐艺术的手法来表达自身的艺术审美追求。
三、展望
以上是对儿童歌曲创作这一课程在高校学前教育中开展的一点小的思考。近年来关于儿童歌曲创作,以及关于学前教育种艺术教育的各种讨论已经成为音乐界、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本身看似不太相关的两个话题,通过发掘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教师甚至家长开始关注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的同时,也在关心着音乐内容的好坏与否。
通过在一定范围内的观察研究,在高校学前教育的音乐类课程中开设“儿童歌曲创作”这一课程虽尚未普及,但就现有情况及若干年后的预设情景来看,还是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开设这样的课程不仅是在现有学前教育音乐类课程的提升,更可能是一种在教学与科研当中大胆的尝试。如果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更多的艺术工作者能够投入到这一课题的研究,那么儿童歌曲的创作与教学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门课程将在高校学前教育中普及,到那时,儿童歌曲创作也将开启一条新的道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