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习作核心素养
2017-09-15刘美玲
刘美玲
【摘要】当下教育发展,“核心素养”一词成为关注的焦点,在习作教学中,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学生的语言和构建,让其习作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中年级观察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观察能力 习作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97-01
中年段学生的习作对象包括人物、动物、场景、景物等,都属于观察习作。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儿童通过感官和思维对生活中的事和物所蕴含的习作价值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对他们来说,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一、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随意”观察——润物细无声
“随意观察”,就是事先不作要求、悄然安排的观察。平时跟学生一起活动的时候,可以有意地捕捉一些值得观察的点,让学生进行随意的观察。
这种随意观察经常在作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写场面的时候,如校运会、商场等,可以带他们到实地观察,也可以播放有关视频等,目的是想训练学生大的场景中如何进行选点观察。观察完后,小组间描述观察到的人或事物,相互借鉴,然后选代表在班中进行交流。在这种轻松的交流中,学生已经能悟出和习得观察的一些要领,并总结出一些观察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
(二)“有格”观察——更上一层楼
有时候学生的观察习作写不出新意,描写笼统,一定是观察不细致不深入所致,这时候就需要“有格”观察了。而所謂“有格”观察,就是指有条件、有限制地进行观察,如观察静物和景物。
如在引导学生写一种花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远处观察,然后问他们观察到了什么,学生这时的回答可能是比较简单的。为了突破这个“瓶颈”,可以带着学生走到近处观察花的长势、整体样子等,通过二次观察,孩子们的描述会更细腻,更有特点了,观察也更生效了。
随后可以选出一树、一束、一朵花让学生们观察。在这轮观察中,孩子们发现花是看不尽道不完的了,每朵花的形状不尽相同,花儿还有香味,摸起来还有别样的感觉,花的长势其他的花有着明显的区别。孩子们的观察发现丰富了、有个性了,创造性思维也随之得到培养。
(三)“主题”观察——处处闻啼鸟
“主题”观察法,是更深一层的观察,就是确定一个主题后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是需要创造性思维驱动的。在《有趣的发现》的习作训练中,我提前在课堂中布置好观察的主题:生活中的发现,无论大小,无论地点和时间,有趣即可。可以用手机把观察到的能体现这一主题的事物拍摄下来,然后用简短的话进行描述。首先我通过自己观察含羞草的过程进行示范,视频和解说相结合的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大增,纷纷去找各个类型的主题来进行观察,有的同学发现母鸡爱在沙堆里滚沙子,原来是用沙子来清理身上的汗腺;有的同学把两颗干瘪的胖大海放在热水中泡一泡就变成了两朵软绵绵的花,从而发现普通事物都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微信群上的各种精彩发现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学生们写出来的习作也是精彩纷呈。因此,有主题的观察可以提升观察质量,提高观察思维品质,从而可以达成训练目的。
(四)“素描”观察——相看两不厌
“素描观察”,就像画画的素描一样,先对面前的对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然后再就观察到的特点进行刻画,以塑造出传神的形象。这是一种定点观察训练方法,具有针对性。
城市中的孩子接触动物的机会非常少,我在讲授《山雀》和《蜗牛》这两课时,都找出描写山雀和蜗牛的外形特点的句子来和孩子们分享,让他们知道动物也有自己独特的外形和独特的性格,充满灵性的动物是惹人喜爱的。从而去寻找去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被描写得很传神的十个小动物就是“动物小明星”。这样游戏般的方式很有趣,孩子们的观察的角度都很新鲜很独特,让人读起来饶有兴趣。
二、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还会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们在观察活动之后,难以将观察所得写成文章。所以我们一定要走“观察”和“表达”之路,努力将“观察”和“表达”进行到底,以求切切实实的教学效果。正如鲁迅所说:“写作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1.问题引导,写作井然有序
在一些活动观察习作的指导课上,在组织的活动进行之后,应该有意识地用问题引领学生回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观看所得。
如在《有趣的抢椅子比赛》作文指导课中,我用问题做导向,将活动过程“分段”,引导学生“还原”了当时的场面。因为引导得当,学生能将自己的观察所得有顺序地进行描述,学生的作文层次分明,过程清楚完整,真实地描写了抢椅子比赛的热闹场面。常做这样的作文指导,学生的思路会很清晰,越来越流畅,越写越有自信心,对他们的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镜头定格,细节引人入胜
学生进行全面观察,他们所见到的是一组广角镜头,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观察,就能见到一个个特写镜头,写入文章中,就是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在作文指导课上,语文教师们应该有意识地捕捉观察过程中精彩的瞬间,随机“叫停”,给予学生仔细观察的机会和时间,随后的习作自然就会细腻传神多了。
我在指导《吹泡泡》这个小练笔时,我让学生快乐地玩着吹泡泡,然后穿梭在学生中间,不时报告着“最新消息”,将吹泡泡过程中的一些镜头定格:“周天泉蘸泡泡水的动作特别轻巧,谁可以说一说?要准确说出他的动作和表情哦!”“周小枫真是吹泡泡的高手,她吹出的泡泡真好看,你可以用一个比喻句来说说吗?”……在我的巧妙引领下,学生观察得很细致,在写作的时候也轻松地把一个个细节惟妙惟肖地呈现了出来。这样的训练坚持下来,孩子们就能抓住精彩“镜头”进行细致描写了。
3.热情评价,用心促进表达
在实践中我发现,照本宣科式的作文指导枯燥乏味,生硬呆板,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观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填鸭式地讲解作文方法也是“大煞风景”的。“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作文指导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借助评价实施“无痕指导”。
我在《美丽的小花园》指导课中,学生在观察完学校的小花园后,自然而然地描写了自己的观察所得,还深情地写出了小花园带给自己的欢乐。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进行评价,学生轻轻松松地领悟了写作知识和方法。有位学生写道:“你看,花坛中间的黄蝉花开了,它张开黄色的花瓣,在风中翩翩起舞。大家凑上去闻着,笑着,欢乐的笑容也好像一朵美丽的花。”我马上评价:“抓住细节来写,衬托了小花园带给同学们的快乐,情景结合,这是很棒的方法”。学生从我的评价中知道了作文需要抓住细节来写,需要情景结合,后来的习作就自然注意了这些方面,教师的评价起到了明晰的导向作用。
三、结束语
从基于儿童,了解儿童的本位出发,对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进行引导和训练,那么学生提笔写作时,就会减少畏难情绪,多一份自信心,将观察和感悟流畅自如地表达出来,从而让他们的发现力、构思力、表达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对儿童习作核心素养的提高将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
[3]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