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育之我见
2017-09-15黄爱平
黄爱平
摘 要 当下广大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长,希望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有一样精神陪伴,于是就送孩子去学钢琴,但是我们广大家长对于钢琴基本上都不懂,面对市面上众多的钢琴教学机构,不知该选哪家好。本文就以下四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教学形式 教材 目标 结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1教学形式方面
学生一台琴弹奏,老师坐在旁边,发现敲错音符,再进行纠正;试想一下,如果是你处在孩子的角色,你能否能够有效接受知识,更何况钢琴很需要各神经系统来协调,琴童稍有不慎,错音、节奏、指法、手型,识谱一系列的问题就来了,本来平时练得好好的,怎么到了现场就有这么多问题呢?主要在于教师上课的形式不轻松,教师与孩子没有互动。为了缓和这个气氛,这个时候老师必须要有另一台琴参与弹奏,以此减轻孩子的压力,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最好是两台琴,务必做到以伴奏来与学生进行重要的互动,最好是多个学生进行弹奏上的互动,这种互动应该要占整个授课过程的80%以上,因为这种互动,老师参与伴奏的音乐动听而美妙,这就消减了孩子的紧张情绪,让孩子觉得老师与他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而不是由上而下的教化。同时,学会与人合作,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懂得与人精诚合作才会奏响美妙的乐章,才会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2选用教材方面
基础阶段,琳琅满目,老师盲目选择教材,教师没有自己的教学体系,学生还在基础阶段,就给孩子选择考级教材。教学体系关系孩子学琴的结果,我个人认为每个钢琴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教学体系,然而,我们一些钢琴教师为了方便就直接采用市面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找不到编写者的前后逻辑和衔接要素以及精髓所在,殊不知编写者曾经是专为自己的教学体系而编,而不是为每一个琴童编的,所以琴童们就觉得枯燥乏味。钢琴是一个西方社会的东西,我们东方人要学,就只能是用东方人的思维去学,首先是教材的编写也必须是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但是市面上的基础教材看不到一本中国本土的钢琴教材,广大的钢琴教师没有自己的教学体系导致不得不选取西方的,而欠考虑学生能否接受的,因此我个人认为,钢琴教师务必要有自己的教学体系,要有自己编写的教材,建立自己的教学体,铺就师生互动的桥梁,让自己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有乐趣,最终让钢琴艺术作為孩子终身的精神陪伴。
3培养目标方面
因为钢琴考级受到广大家长的追捧,许多钢琴教师报着完成“使命”的态度,目标就是考完钢琴十级或者似是而非,不知道对于琴童来说,真正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但是以考级为目的的教学是有待商榷的,我们广大的教师不可能不知道,那么为什么不改?第一原因是家长以考级为评价机制,老师根据其要求执行。第二,部分教师不知怎么改,不教考级了,不知用什么教材教学生。第三,如果改了,意味着要建立新的教学体系,自己也没有教材研发经验。于是乎,只能把钢琴考级当成培养的目标。市场如此,钢琴考级成了牢不可破的魔咒。但是以钢琴考级为培养目标的观念必须改,否则,将来会有更多过完考级的学生弹的乐曲支离破碎,与音乐基本没有关系,几乎是在键盘上作机械式的精神折磨。
4培养结果方面
孩子学完考级后,包括考完十级的孩子,从考级结束那天开始,就不再碰钢琴,即使迫不得已的弹一下,也只会弹那些对于群众来说亦或他本人也生涩难懂的考级乐曲,也弹得支离破碎,彻底远离了钢琴艺术,辛辛苦苦的学琴道路彻底断送,损失了家长的投资,耽误了孩子的时间。培养一个懂音乐,懂生活,在不用老师的前提下,能够独立完成自己想弹的乐曲,达到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成为终身的精神陪伴。
要达到以上目的,教师的教学体系和家长考级的念想必须有所改变。首先,教师的教学体系里面必须包含以下5个元素,听、唱、弹、读、作(音乐写作)。听,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学生知道什么是美的,才有可能弹奏美的音乐。唱,能够使学生放开拘谨的性格勇于参与音乐实践中去,使心灵开窍,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说过:“心开窍于舌”。弹,就是能把唱的东西在琴上做出表达,唱是语言,弹奏出的琴声才是语言的尽头,只有心灵,才会手巧,只有手指运动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才能够准确的表达乐曲。读,指的是识谱的能力,是默读,而不是唱谱,这个训练的是内听觉,就是看着谱,就能够感受到音乐效果,音乐在心里面再现,似乎有人在演奏出来一样,谱面上的符号是否能有效地表达音乐,达到期望的效果,为以后的写作铺垫基础;作,指的是写作,就是在把前面的基础扎实的前提下,生活的各种情景和精神上的某种诉求和期望都可以以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当自己弹奏出乐曲,曾经的情景便历历在目,精神诉求得到释放,学琴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以后就会愿意自主地去记录自己的心情,以音乐表达自己的心情。以上五个元素,才能构建学琴框架,搭建好了框架,才能实现培养的目标。千万记住的是,我们不是为学琴而学琴,是通过钢琴学习来学习音乐艺术,学习钢琴是一种手段,终极目标是领悟生活,只有这样,钢琴才会是一种精神陪伴,只有在学琴过程始终坚持运用5个元素,才不会断送孩子的学琴之路。
面对今天的钢琴教学现状,本人针对我自己的学生们,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编写了《实用钢琴基础教程》,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抓紧听、唱、弹、读、作的5元素,本着对钢琴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彻底摒弃考级,把钢琴从考级(考试)教育转变到实用教育上来,以飨广大的琴童,让更多的琴童走到学琴的正轨上,以此感悟人生,获得艺术享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