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方言调查研究
2017-09-15顾超宁
顾超宁
摘 要:临沂方言就整个官话方言来讲,处于胶辽官话与中原官话的交界地带。山东临沂方言含有丰富的词缀,其中后缀数量居多。临沂方言后缀的构词能力很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上表示附加含义。临沂方言后缀的使用要受到不同条件的制约,后缀内外部与词根的组合都带有不平衡性。在语音上,临沂方言后缀呈现出轻音化的趋势,更加符合人们交际的需要。通过对临沂方言后缀的举例分析,可以归纳出临沂方言后缀构词的基本规律与特点。
关键词:临沂方言;零声母;语言演变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136-01
临沂方言所处的地理往叠。藏特殊,兰这五县横跨东西两区,处于东潍、西鲁两片的过渡区域。东部的营南、沂水、沂南、蒙阴等几个县属东潍片,主要受胶辽官话影响兰山区、河东区、罗庄区、临沐、苍山、郊城、费县、平邑等县区属于西鲁片,受中原官话影响较深沂南、沂水等地北部部分地区与西齐片相接,具有冀鲁官话的一些特点。
一、临沂词缀的基本规律
词缀是表示词附加意义的词素,用来附着在詞根上构成附加式合成词,它是本义虚化且有类化作用的定位语素,位于词根前的叫前缀,位于词根后的叫后缀。临沂方言中的后缀比较丰富,同一个后缀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表示词的意义或某种语法作用,这体现出临沂方言后缀成词的能产性和规律性。本文将通过对临沂方言后缀的举例分析,探讨临沂方言后缀构词的基本规律与特点。
二、临沂方言后缀构词的基本规律
临沂方言中的后缀比较丰富,同一个后缀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面,表示相同或不同的感情色彩。临沂方言中常见的名词后缀有“头、子”等,多读轻声,主要用于口语交际。 “头”作名词后缀,在临沂方言中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面,使名词意义明确化,非名词词性名词化,因此它被定性为名词标识。“头”作名词后缀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一,名词词根+“头”。这种情况与普通话中“头”作后缀的用法大体一致,一般没有明显的附加意义和感情色彩,读作轻声,如“木头、砖头、零头”等。临沂方言中存在名词词根+“头”的贬义用法,主要用来指具有负面特性的人,含轻视义,他年轻时肯定没干好事,不然现在怎么成了绝户头了。
前面提到,“子”后缀在临沂方言中构词比普通话中要更丰富。因此,在普通话“子”后缀成词的基础上,临沂方言“子”后缀成词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普通话中的儿化韵词,在临沂方言中不再儿化,而以“子”代替“儿”,表义带有粗犷的色彩成分,如:光棍儿——光棍子,树枝儿——树枝子。
其二,普通话中不带后缀“子”的词,在临沂方言中是以“子”后缀结尾,表义相同,具体可以分为词根相同、一部分相同、完全不同三种情况:(1)普通话与临沂方言词根相同,如:澡堂——澡堂子、鞋带——鞋带子;(2)普通话与临沂方言词根一部分相同,如:鼻孔——鼻孔眼子,壁虎——蝎虎子;(3)普通话与临沂方言词根完全不同,如:夜壶——尿罐子,熊——黑瞎子。
其三,需要注意的是,临沂方言中的“子”后缀可以加在数量结构后面,这在普通话中是没有的,如“一下子、一会子”。
三、临沂方言后缀构词的基本特点
通过对临沂方言后缀构词规律的举例分析,临沂方言后缀构词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后缀的丰富性。临沂方言中的词缀非常丰富,其中后缀要比前缀和中缀丰富。后缀的构词能力很强,同一个后缀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上成词。因此,后缀的丰富性和能产性极大促进了临沂方言中附加式合成词的产生,有利地推动了临沂地方语言文化的发展。
2.后缀附加意义的规律性。临沂方言后缀系统比较复杂,但其在附加意义层面上体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其一,词根是名词性的,后缀一般用来表示词根的属性,并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其二,词根是动词性的,后缀一般用来表示词根动作的随意性或重复性;其三,词根是形容词性的,后缀一般用来表示对词根语义的加强。
3.后缀使用的不平衡性。临沂方言后缀的使用受不同条件的制约,有的后缀只能与一种词性的词根结合,有的后缀可以与不同词性的词根结合,并且后者内部往往也具有不平衡性,这主要体现在后缀跟某类词性的词根构词的能力要远远强于同其他词性词根构词的能力上。
4.后缀语音的轻音化。临沂方言中的大部分后缀都呈现出轻音化的趋势,这是由人体发音的舒适性、表达情绪的明朗性决定的。随着附加式合成词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后缀轻音化更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交流的需要,也更有利于临沂方言的发展和传播。
参考文献:
[1]王妃妃.山东方言区英语学习者英语元音音段习得的实验语音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6.
[2]陈雯.汉语方言田野调查的分析报告[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3]范建田.郯城方言语音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4.
[4]徐朋彪.渭南方言调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2).
[5]黄善娟.临沂方言词汇研究[D].西安:南京林业大学,2013.
[6]王伟.临沂(兰山)方言语音研究[D].南京:西北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