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抗战时期丁聪在川渝地区的艺术活动

2017-09-15周洁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丁聪讽刺抗战

周洁

摘 要:丁聪先生是中国现代漫画运动的旗手,是中国讽刺漫画的开拓者。相对于主流绘画形式,丁聪将漫画、插图艺术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抗战爆发后,丁聪辗转来到香港及重庆、成都等地,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这种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像一条红线,从此一直贯穿于丁聪的作品之中。在丁聪先生身上,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他高超的绘画技巧、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对中外绘画艺术的融合与创新,更要学习他为人民、为祖国兢兢业业奉献一生的精神。

关键词:丁聪;讽刺;漫画;抗战

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112-02

1916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鼎鼎大名的漫画家父亲并没有教他画画,甚至不愿意儿子今后走他的路。但丁聪却自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十六七岁开始发表漫画,并且自始至终都没有再放下画笔。

受张光宇、叶浅予等漫画家的影响,丁聪逐渐形成了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

一、辗转川渝,用画笔宣传抗战、保家卫国

抗战爆发后,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的漫画。1937年上海沦陷后,丁聪跟随著名导演蔡楚生一起前往香港,后辗转于重庆、四川之间。在重庆,丁聪和从上海等地转移来的新闻艺术界人士吴祖光、吕恩、张正宇、张光宇、盛家伦、戴浩、高汾、高集等人根本没有落脚地。后来,回国参加抗战活动的爱国华侨唐瑜,为他們搭了一座竹结构简易房。

由于借住在唐瑜竹制简易房的文化人大多没有固定职业,过着近于“流浪”式的生活,他们对四川话“二流子”一词又颇感新鲜,遂相互对称“二流子”。有一次,郭沫若又去看望他们,也说了句玩笑话,“我看你们这里就叫做‘二流堂吧”,还随兴题了块匾。这样,“二流堂”就叫开了。

“二流堂”是一个特殊的文化人群体,这些知识分子对事物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着对现实情况的敏感观察与反应。他们思想深刻,目光犀利,近乎透明的性情使他们有着强烈的是非感,该恨就恨,该骂就骂。当时中国处于内忧外困之中,国民麻木冷漠,需要的正是这么一群明辨是非、敢于说、敢于骂的知识分子站出来。

在重庆期间,丁聪在“二流堂”参与了很多艺术活动,创作了不少的抗日救亡的作品。在这里,丁聪经友人引荐,拜访了周恩来副主席。这是丁聪第一次接触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周恩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让丁聪对中国共产党又增添了不少好感。由于种种原因,丁聪一生未能入党,但是他为党的事业、为人民、为祖国兢兢业业地奉献了一生。

二、丁聪在川渝地区的代表作

就现实战斗性和社会震撼力而言,丁聪在抗战时期和内战时期的政治讽刺画,无疑最为突出,也最能反映出他的锐气。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幅作品是《花街》和《现象图》。

(一) 《花街》

《花街》是以当时成都红灯区为蓝本创作的。丁聪在车辐接应下进入当时位于天涯石附近的红灯区之后说:“如果有地狱,这里就是地狱。”

丁聪原以为,成都除去那些名胜古迹,就是大摆龙门阵的茶馆,以及清音缭绕的舞台,在这个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再也找不到一个像成都一样安逸恬静的地方了!

然而,他们无意间得知了花街这个地方。据说当时,四圣祠背后的几条巷子,便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天涯石、水东门、东顺城、毛家拐、福字街这几条街了。这在当时被称为新化街,也常被喊做“新花街”或是“天涯石”。提到这些个名字,当时人便明白那是花街柳巷的意思了。

说到这个成都的新花街,就不能不提清末成都有个警察总督周孝怀。将散居各处的妓院定为监视户,后又将她们迁入天涯石水东门等地集中管理,设立娼妓特区,取名为新化街。便是成都新花街这处著名红灯区的由来了。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在艺术家强烈的使命感驱使下,丁聪和吴祖光二人化装前去探访。他们当时前去的地方是成都东部的天涯石小街,整条街都是插一块门板做营生的下等妓女。为了不引起注意,他们穿上补丁衣裤、脚蹬破旧的布鞋,手摇芭蕉扇,装扮成卖苦力的“下三流”,来到了这个“人肉市场”。

从花街探访回来的丁聪一连几天都食不下咽,如鲠在喉,似乎总有什么污浊的东西撕咬着他的心;闭上眼,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鬼蜮横行的魍魉世界。他将他的痛心、他的愤懑诉诸笔端,以漫画的笔法创造了一幅彩墨画,画面中的妓女、老鸨、嫖客、地痞、警察……集中了黑暗世界的三教九流,形神兼备地活画了生活在地狱底层人们的众生相,向现实世界发出了无声胜有声的揭露与控诉!

《花街》画面最前方下端的两个女子,一个木偶样地站着,做无聊待客模样;另一个懒散地斜倚竹椅,向前伸出一双生疮溃烂的腿,似乎刚送走了客人,疲惫、冷漠、阴郁、辛酸,还有无可诉诸的孤独。在《花街》色调灰冷幽暗的画面上,男人们的形象窝囊而暴戾,女人们被侮辱的身体上面,是一张张木然的脸,色彩最醒目处,是三个小妓女的嘴唇与短裤上的猩红,直教人想起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和雨果的《悲惨世界》。在丑陋的生活与腐烂的生命里,艺术家们有着沉重的情感要抒发。画中的艰难与性欲的困窘,杂搅不清地震撼着观者,虽置身事外,但画中人物,妓女、嫖客、老鸨、流氓,身手与嘴脸,都一致的阴郁丑陋,也一致的被同情着。

后来,丁聪在青城山邂逅了国画大师徐悲鸿,二人相见恨晚。分手前,二人约定好互赠一幅画作,丁聪赠与徐悲鸿先生的便是这幅《花街》。

(二)《现象图》

丁聪的一幅《现象图》长卷,形象勾画出抗战后期的政府腐败和社会惨状。贪官、伤兵、妓女、官商、穷教授、沽名钓誉的画家……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现实生活真实的画面。三年后创作的另一长卷《现实图》成为《现象图》的延续。内战风云中大发战争财的中外商人、饥饿中的穷人、被迫上阵的炮灰……在丁聪的笔下,不同身份的人物排列一起,便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endprint

丁聪唯有将满腔的热血注于笔下,将近日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个又一个电影镜头似的描绘下来。其中既有肩挑手提的难民,踯躅路途的伤兵,典当衣物的贫士,挽臂为娼的母女,手提菜篮的教授;也有争夺“赈济箱”里献金的贪官,兜售霉布的奸商,肥头胖耳、胸挂勋章的阔佬,以及把老虎画成黄狗的末流画匠……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特点突出,姿态各异,纵横交错,对比鲜明。而在一首一尾,又特意安排了一个蒙目塞口的“报人”和一个伏案发呆的“学子”,透过他们似乎使人悟到就是这种黑暗朽败的怪现状,不能奋笔疾书、不能诉诸报端,正如鲁迅先生深刻揭露的:“万家墨面没蒿来,敢有歌吟动地哀!”

当《现象图》在画展中与观众见面时,引起想象不到的巨大反响。为便与广大观众更好地理解,当时也在成都的文学家丁易特意配了一首长歌,将画中的每一组人物都做了形象的注脚。诗的结尾写道:“呜呼!现象百孔复千疮,收卷掩涕心皇皇。我欲摹印千万张,遍悬通衙告蚩氓;现象如此不可长,群起改革毋彷徨!”

这幅作品,曾在成都参加过几次展览,但因为是彩色画,无法印刷出版,他便将作品托友人辗转带到美国。次年,在那里的《幸運》杂志彩印出版,并作为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东方藏品保存下来。直到战争胜利后,《现象图》的临摹稿才在上海《文萃》杂志发表。

三、举办抗战救国画展

抗战爆发后,叶浅予是“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负责人及“上海漫画宣传队”领队,1938年6月成立的中华全国漫画界抗敌协会,他当选为理事,是当时漫画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丁聪作为一直并肩作战的战友,他协同叶浅予一齐参与并筹划了多次以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为主题的画展:

1939年,第一次在香港宣传抗战绘画展览。宋庆龄买了丁聪在此次展览中的作品——《流亡图》,后来此画被“保卫中国大同盟”印成招贴画。

1941年,香港沦陷后,广东党组织协助丁聪等大批文化人士辗转来到重庆,继续从事爱国宣传活动。同年年底,与一些优秀画家在重庆举办了以日寇在香港的暴行为主题的漫画展览。

1945年,在重庆举办了“香港在受难”画展;并创作发表了代表性作品《现象图》。

1945年3月15日至20日八人漫画联展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展出。参展的八人分别是:张光宇、叶浅予、丁聪、廖冰兄、特伟、沈同衡、余所亚、张文元。八人共展出漫画作品300余幅,作品内容以抗战后期尖锐的政治问题和“大后方”的社会生活为背景,批判和揭露国民党特务统治和“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荒淫无耻生活。次年,与廖冰兄等画家在重庆举办了漫画联展。

丁聪一直都未停止脚步。无论是在艺术道路方面,还是在为正义作斗争中。丁聪先生始终以一个勇者的姿态深入社会的“三教九流”,体验民间疾苦,用自己的画笔将善恶公之于众。

四、结语

丁聪先生酷爱学习,擅于从名师大家的作品中吸取精华,肯特具有冲击力的图像视角、叶浅予大胆夸张的人物动态以及张光宇灵动的绘画气质,他都乐于学习。丁聪先生通过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对中外绘画艺术的融合与创新,将漫画、插图艺术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丁聪先生的作品是相当具有战斗力的,他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像一条红线,一直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他在嬉笑怒骂中,用笔杆做矛,用意志做剑,在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岁月和光阴雕琢了这位老人,让丁聪成为了自己的老师:他强调了画好漫画的前提,首先得是有着明辨是非的心灵和双眼。丁聪一直认为要将最真实的世界展现给公众,敲响安逸的警钟,避免大家沉浸在麻木的享乐圈里。而现在,他的作品是警世钟、清明镜,也是历史长河中的艺术瑰宝。

参考文献:

[1]辛述威.丁聪传[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

[2]程勋荟.时代漫画所刊作品对于中国传统美术的借鉴[J].美与时代,2010(11).

[3]李辉.二流堂这些人[J].同舟共进,2009(01).

[4]李辉.丁聪百年,漫画一生(再回首)[N].人民日报,2016-12-04-12.

[5]]吕恩.小丁<花街>创作的原型[J].开卷,2004(12).

[6]柴果达耶夫.罗康埃尔·肯特[J].美术研究,1958(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丁聪讽刺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赛博批评视角下对英剧《黑镜3:白色圣诞节》的解读
浅析鲁迅《我的第一个师傅》艺术特色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二则(2)
二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