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对骨外科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

2017-09-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骨科外科疼痛

周 菊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三科,宁夏 银川 750001)

舒适护理对骨外科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

周 菊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三科,宁夏 银川 750001)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对骨外科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外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基础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一段时间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舒适护理后观察组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来说疼痛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外科的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度,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舒适护理;骨科;术后疼痛

舒适护理最开始是由美国学者Kolcaba提出,台湾萧丰富先生1998年对其概念做了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舒适护理的根本目的指的是在病人接受治疗的同时通过护理使其生理和心理都达到一种最佳状态,降低不愉快程度,环节患者疼痛感,让患者全身心的感到舒适。骨科的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反应,疼痛是术后一种常见的现象,不仅会给病人带来痛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眼下医疗事业发展迅速,疼痛也逐渐成为了主要生命体征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受到了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1]。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来说也是如此,在手术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巨大的疼痛感和恐惧感,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以及生存质量来说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为了更好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有必要实施舒适护理。本文选取100例患者对此作了深入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外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2.75±5.22)岁,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麻醉方式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在实施手术之后,所有患者都要接受常规基础护理,护理人员无必要做好患者疼痛度的登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叮嘱其适当服用镇痛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内容主要如下。

1.2.1 生理护理

(1)做好病房内卫生,定期通风,保持病房内合适的光照,同时转备好床位,尽可能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注意动作要轻柔、稳妥,避免对患者造成任何不良刺激。

(2)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医嘱为患者摆放舒适体位;定期帮助活动受限的患者进行翻身和按摩,避免患者受压处疼痛以及坏损。

(3)对留置引流管及导尿管的病人,要定期检查导管,避免其出现堵塞、扭曲、脱落等问题,保证管道时刻处于畅通和负压状态。

(4)适当为患者进行肌肉按摩,或者是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提高患者对疼痛的感受阈值[2]。

(5)有些患者存在沟通障碍,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制定专门的护理方案,为患者准备好书写工具,让病人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可以帮助其学习一些简单的哑语,方便患者沟通,同时改善患者的治疗情绪。

1.2.2 心理护理

骨科手术难免会产生巨大的疼痛,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下,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要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其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予以患者最大的关爱和帮助。同时也要教育其家属多多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暖,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已从度,有益于身体的康复。此外护理人员也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用药知识和注意事项,同时增强患者战胜痛苦及疾病的信心[3]。

1.3 观察指标

术后三天,应用数字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平卧时无疼痛,翻身时有轻度疼痛,但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影响;2级:中度疼痛,静卧时痛,翻身咳嗽时加剧,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3级:中度疼痛,静卧时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一段时间之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4-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从疼痛度方面来看,观察组的患者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从护理满意度方面看也是观察组患者更高,(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舒适护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患者提供最舒适的治疗环境和康复状态,以最合适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最大的舒适感和满足感。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护理效果更好,疼痛度评分较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更高,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骨科患者在手术之后接受舒适护理可以在有效降低疼痛程度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1] 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华杏出版有限公司,1998 .

[2] 张 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16):15-16 .

[3] 莫少媛.舒适护理模型对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3):346-349 .

[4] 梁翠林,张银凤,孙芳梅.舒适护理模式在住院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1):38-39 .

[5] 卯丽琴.舒适护理理论在健康体检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9):146-150 .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0.115.02

猜你喜欢

骨科外科疼痛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疼痛不简单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