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五元符号模型构建
——以福建客家土楼文化为例
2017-09-15吴春琼王秉安
吴春琼,王秉安
(阳光学院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015)
改进的五元符号模型构建
——以福建客家土楼文化为例
吴春琼,王秉安
(阳光学院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015)
虽然客家文化与土楼文化研究成为人类文化学研究的一个受人关注的议题,但目前研究陷入局部最优的僵局,既不能产生实际的社会应用,也不能兼顾人文、社会学、历史、美学等领域,亟需一种统合性研究进行突破。符号学原理与方法提供了对文化进行系统性、层次性重构工具,能跨越多个学科领域,运用符号学原理对客家土楼文化进行研究,应是一个很值得拓展的领域。针对皮尔斯的三元符号模型对信息承载能力不足的弱点进行修正,以使其更适用于文化的符号学分析;增加导入“符事”元素,以记载与符号相关的故事,导入“符史”元素,以记载符号的演化历史。
符号学;福建土楼;皮尔斯符号模型
一、引 言
1956年福建土楼首先被刘敦桢[1]关注以来,国内外研究者不间断地从不同视角对土楼进行了各种研究。用检索词“土楼”查找中国知网,篇名中含有“土楼”二字的各类文献近1500篇之多,是中国民居研究最多的一类。福建土楼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以其奇异的造型、独特的聚居方式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土楼文化研究成为土楼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个方向。然而,对土楼文化的大部分研究中系统性研究的不多,并相对较少出现颇具深度的对土楼或客家进行“深描”的专著[3]。
客家文化研究,通常缺乏全局观,常着眼于一点进行分析研究,难以统合视角。如,从文化伦理方面的分析来说,罗付灵[4]认为客家文化有教育意义;赖琳、林春香[5]认为客家文化应遵从现代审美习惯与伦理倾向而发展;谢重光[6]等人从民俗信仰、道德、伦理、传统文化礼俗等多方面探究土楼文化的和谐特征。又如,从文化旅游方面的分析来说,沈晖[7]等从客家文化的现代设计观体现、景观保护与规划方进行策划;郑吉祥[8]在硕士论文中运用现代社会学观点探索社会交换过程对旅游目的地居民态度影响与互相促进,重视乡村资源与现代富媒体技术结合。有些学者从文化传承方面进行分析,如詹石窗[9]探究了土楼的文化底蕴与价值,从民居、地方土特产资源的文化积淀中发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概念梳理与研究动态
一切文化现象都是由符号构成的,都可以归纳为对符号现象的研究。[10]也有学者认为,文化不仅限于物质,如王欢欢在她的硕士论文中则更多考虑文化体系中精神价值观因素。[11]丁家钟、贺云翱延续费孝通理论,认为文化体系是一个多元一体的组成,是多地区文化创造和文化特性的综合,是多时空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12]
民系文化的符号学研究,显示出文化符号学能较全面地分析多元文化。如王悦在硕士论文中从传统节日、风俗媒介仪式等文化形式方面研究其在符号中的意义。[13]符号学对文化的研究应用在多种领域,发展出诸如传播符号学、经济符号学、历史符号学、旅游符号学、建筑环境设计符号学等方向。
将符号学导入土楼文化研究,有助于提高研究的深度、层次性和完整性,从全新视角进一步揭示土楼文化的内涵和特性。极少数土楼文化的研究开始涉及符号概念,如吴兴帜认为土楼在客家人的情感认同中逐渐扮演了一个象征性符号[14];韩啸在他的研究生论文中对如何应用符号学进行土楼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做了探讨[15]。
本文在对符号学中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皮尔斯三元符号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对土楼文化进行解构与重构,以期建构出一个土楼文化符号体系,来加深对土楼文化的认识。同时,探索运用符号学原理研究地方特色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三、皮尔斯三元符号模型的修正
皮尔斯三元符号模型与索绪尔二元符号模型是被公认为符号学研究文献中的最经典、最重要也是最经常被引用两个的符号模型。皮尔斯三元模型指出,一个完整的符号概念应该包括三个元素:符号代表项Representamen也称符号载体Sign vehicle、指涉(代)对象Object也称符号代表物Referent和解释项Interpretant也称对符号的理解Sense,不少文献中用中文习惯表达,这三者依此为符形(符号的图形)、符指(符号的指代物)和符义(符号的意义)。皮尔斯三元符号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皮尔斯三元符号模型
为了丰富该模型内容、增加其厚度,本文在原有的三元元素基础上,首先导入第四个元素——符事。其依据讨论如下:文化的是经由符号表达出来,不同文化都有各自与其他文化不同的符号体系,符号作为文化的表达物,必带上文化特性,文化意涵往往靠故事来表达和传承,因此符号中的符义也必然与这样的故事对接起来,与符号关联的故事,就简称符事,即符号后面的故事。而文化符号通常是一个长期发展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多个不同的历史面目,符号发展历史上存在的形态是该符号发展的历史,就简称符史,形成新的符号模型的第五个元素。符事和符史元素的加入,三元符号模型延展为五元符号模型,极大地增加了符号概念的厚度和符号内涵的丰度,为应用符号学来重构地方特色文化拓展了空间。皮尔斯五元符号模型的修正如2所示。
图2 皮尔斯模型的修正
本文选择了闽西土楼中最有代表性的永定承启楼进行田野调查,以获取一手资料来修正和丰富原有的判断,并以该土楼为对象,应用修正的符号分析理论体系进行实证研究。
四、土楼文化五层次符号体系
土楼文化的本质是客家文化。客家作为中原文化的一个民系分支,带有强烈的汉文化特征,又因历史变迁的缘故,与当地文化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别具内涵的客家文化。研究土楼文化,首先要确定其核心是中华汉文化。文化的表征显示为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的文化资源。从文化资源抽象意义上的概括性与重要性来说,一切文化资源必定有一个或多个的根元素作为其发源、拓展的基础。中华汉文化就是土楼文化的根元素,土楼文化可表现出的总体建筑文化、构件建筑文化、非建筑文化等则可以视作代表土楼文化的名片元素。另外,在根元素与名片元素之间,作为中介、中转的基本元素应为客家文化起到在根元素与名片元素之间承上启下的作用。客家文化的核心地位仅次于中华汉文化。以中华汉文化为核心符号,客家文化次核心符号为基本元素,以总体建筑文化符号、构件建筑文化符号、非建筑文化符号为名片元素的土楼文化五层次符号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土楼文化五层次符号体系
名片元素是在文化体系中最突出、最具有特色、能被人强烈感知的一部分元素。在符号学的视角下,根元素、基本元素、名片元素都是承载意涵的文化符号。
(一)土楼文化的核心文化符号层
土楼文化的核心文化符号层分为中华汉文化核心符号和客家次文化核心符号两部分。
客家民系起源于中原,客家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等时期的大迁徙,逐渐形成了固定的一支民系。西晋以来,中原地区不仅出现政局内乱的局面,而且北方的少数民族趁虚而入,各自据地称王,彼此间征战不休形成长期的战乱、动荡、饥荒等灾害局面,史称“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后大批不堪被胡人奴役的中原汉族士大夫大举南迁,南迁移民的潮流持续170多年,迁徙人口达一二百万之多,在当时的人口基数下,这是一个巨大的比例。
一般认为客家民系延续至今,经历了6次大规模的迁徙活动。每一次迁徙都离不开战乱、动荡的原因。一方面南迁汉民为生计所迫,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则表现为士大夫阶层不肯与乱局中的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坚持。迁徙的移民多是举族迁徙,从财富上看贫富不均,但是从文化节操上看,南迁汉人具有非常鲜明的士大夫气节。如西晋末年匈奴俘虏晋文帝,北方豪门随晋室迁居长江以南,史称“衣冠南渡”。又比如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中原许多百姓随皇室成员逃到福建、广东等地。士大夫阶层使客家民系的移民不同于一般的战乱流民,能保持住极强的宗族观念、文化坚持和操守气节。客家先民自称“客家人”即可见一斑。客家先民南迁后,无论最后停下迁徙定居何处,总不忘以“客人”自居,即表示对当地原住民的谦逊之意,更是为了提醒自己及子孙后代不忘根本、不忘故土。这一份文化和认同上的坚持使客家民系极大地保留了中原汉文化的传承。例如,时至今日客家话虽然受各定居地方言的影响各自产生了变化,但总体来说,客家话中保留了大量古中原语的发音和用词。
客家文化与中华汉文化密不可分,核心是儒家和道家的精神,践行仁、义、礼、智、信,以孝悌、忠义为美德,尊孔重道,重视文教,又信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清净无争、睦邻友好、守望相助。客家人南迁后生活不易,所以尤其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拼搏的精神,又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从最初南迁起,客家先民就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心,勇于革命、溯本思源、怀国爱乡的精神和赤子之心。
土楼是客家人的居住建筑,是一个居住生活的空间,建筑形态有多种。人总是对最熟悉的事物产生认同感,客家人聚族而居,在土楼中生活、成长,有关劳作、休憩、学习、婚丧嫁娶等活动都在土楼的见证下进行。因此土楼作为一个代表家乡、乡土的标识在客家人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土楼在客家文化中,作为一种物化的符号标识,与客家人的故乡情怀相共鸣,在情感认同上扮演了一个表示家乡的符号。而对非客家人而言,土楼建筑形态以鲜明突出的特点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相比客家习俗、工艺等物质或非物质的文化特色,土楼建筑形态更符合人们心中对客家文化的直观想象。因此在人们的理解中也以土楼作为客家文化的符号形象。
土楼符号的文化符号五元模型见表1: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土楼文化符号的符形表现方式,大多数时期是使用圆楼,有时更是采用多个圆楼楼群的表现方式。土楼的楼型不仅仅是圆楼,而圆楼的外观形式也是许多其他地区古民居曾出现的形式。之所以用圆楼作为代表土楼文化的符号,这与客家精神与人们的认同感有关。客家的圆形土楼建筑形式与布局安排是完全呼应汉文化的儒家和道家精神建设的,具有浓厚的汉文化底蕴,这与一般的圆形古民居区别开来。因此,在圆楼、方楼、五凤楼、楼群等土楼文化符号表现历史中,最终圆楼的符号形态基本固化下来成为代表土楼文化的符号。又因为客家文化注重宗族相亲,强调友爱互助,所以也常以圆楼楼群的符号形态作为土楼文化的符号。
表1 土楼符号的文化符号五元模型
(二)土楼文化的总体建筑文化符号层
土楼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生土、木材、石料、竹子等,利用未经烧焙的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在一起,再用夹墙板夯筑而成楼房。福建土楼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宋元时期。几百年来历经发展,从明朝末年至今渐渐发展成熟。在世界遗产土楼目录中最古老的土楼是六百年楼龄的集庆楼,位于永定初溪土楼群。
客家先民南迁之初,生存环境恶劣,为了避难,多选在山区定居,因地制宜利用有限的条件建造了城堡和山寨。又因长期以来对抗外敌的需求——如明嘉靖后倭寇、山匪横行、连年战火——土楼的建筑很大程度上把防御性放在所有的需求之前,并且融合汉文化的风水学说,土楼的形态最终演变成圆楼、椭圆楼、方楼、五凤楼等四种主要建筑类型。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凹字型、半圆形和八卦型等不同的土楼建筑格局。
土楼的居住功能包括防火、防盗、防潮、防震、冬暖夏凉等功能。在建筑构件结构上延续了中国传统木结构的建筑的风格,以风水文化为基础布置,每个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土楼内设水井、又有窖藏可以储备物资,以具有内封闭性、自成一局为特色。尤其是圆楼形状的土楼,外形浑圆内敛,出入仅有一个大门,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圆楼,土话叫作“走马楼”,意思是土楼内部二层以上各个房间前都有环形的走马廊,能连贯各个方向。汉文化讲究天圆地方的说法,认为天是一个圆盖子,大地是方方正正的。圆在汉文化中代表圆满、完满的吉祥意义,也代表周全、无疏漏的行事方式,有时也做“万事和合,家人团圆”的理解。圆楼的外形是对外封闭的圆形,有对外防御的作用,但是内部是个敞开的空间,表示对内团结。因此以圆楼为居所形态代表了客家强烈的宗族观念和守望互助的愿望。另外,据风水学的概念说,物体的形似可以实现功能类比,浑圆的楼型能够不沾“恶气”,让“恶气”无所驻足。因此,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圆楼内部结构的齐整可以用外圆内方来形容,这也是儒家精神所提倡的处世之道。有些土楼群落的建筑布局也是按几个圆楼围绕一个方楼的散布方式建造的。外圆内方的土楼群楼布局见图4所示。
广义上的土楼建筑文化符号可见表2:
图4 外圆内方的土楼群楼布局
土楼建筑文化符号不以具体的建筑材料、技术为主要表达对象,而是更多地表达土楼建筑所带来的实用性意义与精神上的指导作用。因此符事主要是土楼建筑文化在利用居住地环境与融入当地文化时所发生、关联的故事。符史表现为土楼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曾经采用过的形态,这些形态一开始呈两极分化,一方面具备汉文化典型的建筑特色,如五凤楼等;另一方面必须与当地地理环境、建筑材料的生土、砂石、州木等互相妥协依存,形成堡垒建筑,最终形成外圆内方、内部自成一派格局的较固定、成熟的楼型。
表2 广义上的土楼建筑文化符号
(三)土楼文化的构件建筑文化符号层
从土楼的构件结构和使用的材料来看,注重天人合一,强调善加利用周边环境,让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土楼的建筑细节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细节上处处彰显出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刻印。例如在建筑方楼时,从风水学上认为方正的楼型某个边角是煞气冲突的地方,因此在楼角基石上刻印上“泰山石敢当”的字样来挡煞、辟邪。也有在楼角钉上八卦或写有咒符的木板、压胜,用以制煞。在客家土楼的外部一般是黄土色,但内部建筑精美细致,富有文化情调,装饰有雕饰彩绘,通常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习俗为题材,有些人物、花鸟、吉祥纹都是典型的传统文化图样,不仅美观大方,有装饰性,而且内具意义,宣扬仁义道德、友爱忠孝等精神,能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
土楼的构件一开始就是以道家文化的风水学为根基的,在择址时多用八卦定位,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起楼。楼址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内部格局也多有借重八卦形态的,比如八卦楼内部就是仿八卦太极形态布局的。
客家人的宗族意识和团结精神也可以从土楼内部的构件格局上看出来。土楼内部格局由祠堂与围合在其两侧的居住部分构成,从建筑布局来说,是中轴对称的。圆楼、方楼、五凤楼等都是以祠堂礼制空间为中轴的,强调了对祖宗的尊重。沿着中轴线形成丰富的空间序列,作为居住部分。土楼内部的居住空间散列在祠堂两侧,彼此并无高下贵贱之分,这一布局尤其在圆楼中的布局更为明显。总体来说,土楼内部的构件格局表现出高度的整体性、秩序性、凝聚力。
土楼文化的构件建筑文化符号可见表3:
表3 土楼文化的构件建筑文化符号
虽然土楼的基本构件模式在长期的发展中相对固定了,但这期间也经历过各种变化,受传统儒家、道家思想产生的变化,受当地文化与自然环境影响发生的改变,甚至受时代演变所带来的文化冲击而产生调整等。如号称土楼王子的振成楼,其外观是圆楼,内部居所的布局也是以宗祠为中心围合的居所,但是这座宗祠不是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格局,而是一所引入西方审美风格的西式建筑。可见在土楼文化的构件建筑文化符号发展过程中,符号所关联的故事造就了对应符史的变异和产生。土楼文化的构件建筑文化符号也并非一成不变的。
(四)土楼文化的非建筑文化符号层
另外一些非建筑、非物质的文化符号也属于土楼文化符号之列,如语言、戏剧、歌谣、工艺、音乐、饮食等形成非建筑文化符号。这些元素虽然不是构成土楼建筑的材料或结构,但是它与生活在土楼的客家人密切相关,体现在衣食住行的生活、学习与娱乐中,因此也被认为是代表土楼文化的符号。
如服饰是折射一段时期文化面貌的镜子,从服饰的款式结构、配件、装饰图案都能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认知。客家人的服饰种类繁多,但总体说来以朴素实用、宽敞简便为主,这与客家人辛苦劳作有关。客家人的服饰色调以素色为主,衣物通常是粗布制作,再漂染颜色,最常见的是蓝色、黑色和灰色。“上穿大襟衫,下着大裆裤”是客家人最常见的衣着打扮。大襟衫是客家人男女老少最常穿的上衣。现在许多文化符号中即以蓝粗布的大襟衫和大裆裤为代表土楼文化的服饰符号。
例如闽西客家的特色饮食“闽西八干”各自对应一个地区的特产,连城地瓜干、上杭萝卜干等。食材本身不算名贵,而且晒制成干货,从物质上理解也反映出客家生活艰辛的一面;但是经由人们口耳相传,使食材也能代表一个地区的特色,成为代表当地土楼文化的饮食符号。又例如客家地区生活环境恶劣,当地年轻人为强身健体、保卫家园,多有修习武术、体术的,塘下的吴家棍、北山的张家刀、西陂的林家枪、上杭的五枚拳等。这些体术的流传都有许多动人的历史故事,能作为代表一个地区的符号。
土楼文化的非建筑文化符号可见表4:
表4 土楼文化的非建筑文化符号
这些非建筑文化符号——有些甚至是非物质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也相应发生变化。比如上文所述闽西八干,以当地土特产为符号代表一个地区,这些符号在经济发展、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变化。
比如宁化老鼠干,其符号形态是老鼠干。近年来客家文化向外发展,被更多的人们所了解,有相当多宁化地区以外的人们不能接受山老鼠或田鼠制作的老鼠干,不仅不利于老鼠干食品的推广,而且间接影响了外界对宁化地区的文化评价。因此宁化地区渐渐以“宁化兔仔干”来代替“宁化老鼠干”,成为新的闽西八干之一。老鼠干的符号形象渐渐被兔仔干所代替。这和闽西八干发展的符事是分不开的,形成了闽西八干的符史。
又比如近代客家人为生计所迫,或主动、或被骗卖,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国家务工求生存,成为“下南洋”大潮中的一员。“下南洋”在近代也成为代表土楼客家文化的一个标志符号。
(五)五元符号模型对承启楼文化符号体系的分析
以坐落在福建省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为例。承启楼历史悠久,据传说其奠基于明代崇祯年间,由江氏第15代江集成兴建,建造过程中因战乱而屡次打断,又数次继续建造,直到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才告竣工,跨越了祖孙三代之力建成,是土楼楼群中规模最大的圆楼。
承启楼建筑规模巨大,又历史悠久,具有典型的客家土楼建筑特征与汉民族文化符号特征,在1981年即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2010年进入世界吉尼斯最大土楼纪录。承启楼直径73米,外围周长1915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鼎盛时期全楼住着80余户,600多人。
以土楼文化五层次符合体系来分析承启楼的文化符号体系,将其分解为承启楼的总体建筑文化符号层、构件建筑文化符号层、非建筑文化符号层,由此得出承启楼的核心文化符号层与客家文化、汉文化的关联。对承启楼的文化符号学模型建构可以由总体建筑文化符号层、构件建筑文化符号层、非建筑文化符号层、核心文化符号层、汉文化核心层组成。
1.承启楼的总体建筑文化符号层。承启楼总体建筑符号形态可以用外圆内方的图形化符号来表示。承启楼是由3圈的同心圆楼圈所构成的,最内部中心为方正的祖堂。3圈的主楼形成环状,层层相套,护卫着正中的祖堂。
承启楼的总体建筑文化符号可见表5:
表5 承启楼的总体建筑文化符号
承启楼最初的兴建者江集成并不是富贵出身,仅仅是以耕田、养鸭子为生的普通农民。江集成通过勤俭持家,点滴积蓄,先买下了五云楼,又兴建承启楼。因此承启楼的建成经过代表拼搏致富的可实现,也代表氏族齐心的凝聚力。承启楼虽然是由江集成兴建,但是它一开始就不是为一个小家小户所建立的居所,它的建筑格局足以容纳江氏宗亲。在其建筑阶段,正是社会动荡的时期,直接影响了承启楼的整体格局,它不仅仅是一座有防御性的、巨大的居住堡垒型建筑,更是代表亲情、乡情、不忘桑梓、传承不息的精神。
在兴建承启楼之前,江集成曾购买五云楼。五云楼是一座较小的方形土楼。后因五云楼的空间格局与防御功能等不能满足需求,又继续兴建承启楼。从这个发展的轨迹上来看,承启楼的符史可以从方楼、府第楼算起。
2.承启楼的构件建筑文化符号层。承启楼外观是圆楼,内部是太极八卦形态,最中心的祖堂建筑比外圈3环略低,使全楼形成外高内低、逐环递减的格局,强调风水学中天人合一的境界。外环楼以土木结构为主,内环楼则是砖木结构。
最外一环最为厚实,高4层,直径73米,最底层墙厚达1.5米,具有极好的对外防御效果。最外一环的底层和二层都不设外窗,其中底层为厨房,二层为粮仓,三四层是卧室。除外墙和门厅、梯间的墙体以生土夯筑之外,厨房、卧室的隔墙均以土坯砖砌成。遇有外敌侵扰,只需要关闭承启楼大门,即可有效抵御。
外环楼圈的卦象分界十分明显,底层的内通廊以开有拱门的青砖墙相隔,按中国传统易经的八卦原理布局,前门是巽卦,后门为乾卦。以青砖防火墙分隔成8个单元,楼房呈辐射状8等分,寓意乾、兑、坤、离、巽、震、良、坎八卦,每等分6间起脚为一卦。每层72开间,含门厅、梯间。第二环与第三环之间的东面和西南面的天井各有一口水井,称为阴阳井,各代表承启楼的八卦楼型中阳眼、阴眼的位置。
承启楼的总体构件建筑文化符号可见表6:
表6 承启楼的总体构件建筑文化符号
承启楼从符史的角度来说形态较多,这不仅因为承启楼建楼历史教长,也因为承启楼设计建设受儒道文化影响,特色极为鲜明的缘故。承启楼格局的八卦排列具有天人呼应的思维导向,以坐落在太极阴阳鱼眼的两口天井内的水井为中轴,左右各呈半圆排布,中轴线上和东西两侧的二三环各有4个开间作为豁口;设主通道,外环3个门均可直通祖堂,其他方向亦有多条通道,每个卦象都有与自然相对应,各具特性。表7显示八卦卦象的对应元素。
表7 八卦卦象
八卦型与承启楼内部构造布局如图5所示。
图5 八卦型与承启楼内部构造布局
用八卦型构建的承启楼布局,用意非常明显,是希望宗泽绵长,有天人和谐、自然与人和谐共存、内部凝聚、阴阳转化、生生不息的含义。
3.承启楼的非建筑文化符号层。承启楼的装饰、配件、工艺、起居、习俗等都构成其非建筑文化符号,其屋顶、梁头、斗拱、墙基和门窗装修等局部的工艺美术都令人叹为观止。这里以其楹联为例。大部分土楼都挂有楹联,这与客家人耕读为本、崇文重教的文教思维密不可分。楹联起到警醒、教育客家后人践行教化的作用。
承启楼内多有楹联、木刻等悬挂,在大楼门口的门楣镌刻楼名“承启楼”,两边镌刻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楹联以“承”“启”为句首,一方面表示不忘祖先的勤俭立业美德,另一方面又对子孙后代长久的发展提出“读与耕”的期望。与此呼应的家训楹联包括“承先人遗训,启后辈良规”等,着重强调“耕读”“勤勉”等汉民族传统美德。
承启楼其它有名的楹联诸如“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体现了土楼居民平等有爱的宗族精神。“天地人三盘,奥妙无穷;助人间为乐,造福万年。”即显示出道家传统文化思想,又表达了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情怀。
承启楼的非建筑文化符号可见表8:
表8 承启楼的非建筑文化符号表示
承启楼的非建筑文化符号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总体来说它的符义精神指代子孙繁荣、道德教化、修身治国,每一次楹联、家训等承载物的产生、成就,既包含了其背后的符号故事,也代表了这一阶段江氏楼民的期望与符号历史。
4.承启楼的核心文化符号层。承启楼的核心文化符号层可由其总体建筑文化符号、构件建筑文化符号、非建筑文化符号等提炼而来,表现为客家人坚忍、勤劳、团结、爱国、进取、家族、故乡、耕读为本、崇文重教的精神。承启楼第三环楼圈为单层砖木结构,有32开间,做私塾之用。难得的是,江氏楼主崇文重教,让女性也有读书的机会。
承启楼中心的祖堂寄托了江氏家族的核心价值观,因此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北门是“喜门”,为婚嫁时的通路,东门是“生门”,供满月的孩子通行,西门是“死门”,为丧葬时的通路。祖堂中放置有一块珍贵的清朝文物“郭子仪拜寿图”屏风。据永定县志记载,乾隆十九年(1758)江集成次子江建镛71岁寿辰时朝中尚书、京城太学士60余人合资赠送了一块楠木屏风,即是寿礼,又间接恭贺承启楼为天下第一圆寨。这块屏风雕工精细,由12块楠木连接而成,正面雕刻有“郭子仪拜寿图”“二十四孝图”“四季图”,背面刻两篇寿序,一篇是诰授资政大夫礼部左侍郎加三级年家侍生邓钟岳撰写的《镛翁江老年台六秩荣寿序》,另一篇是翰林院庶吉士王见川撰写的《声翁七秩加一荣寿序》,都记述了江建镛的生平事迹。这块屏风至今仍然供奉在祖堂,在重大节庆时,作为重要的文教展示,鼓励族人的孝悌精神。
承启楼的核心文化符号可见表9:
表9 承启楼的核心文化符号
承启楼的核心文化符号就是“承启”二字,从“承启”再延伸出对个人修养、子孙教化、宗族延续、回报故乡、报效国家的情怀,这和中国大地上的主流文化操守是一脉相承的。
(六)承启楼的汉文化核心层
从承启楼的构造、布局楹联、家训、待客之道、传承故事、族学等元素都可以看出,承启楼传递的是主流中华传统文化意识。最典型之处在于八卦楼型布局。承启楼的八卦布局围绕太极图形布局建成,太极和无极代表中国传统信仰,包含儒家和道家的精义,被认为可以指代儒、道的终极本体“道”。太极是典型的二元对立论的调和,寓意阴极阳生、阳极阴生、阴阳互化、阴阳互含,太极的阴阳含意与唯物哲学的矛盾二元对立论不谋而合,有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意思。八卦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哲学概念,八卦的概括就是“为人处事,逢凶化吉”八个字,是古代的阴阳学说。八卦用八个基本卦象来表达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在中国文化中像五行、阴阳一样抽象世界的构成,是一种中国文化视角下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表现出世界万物内在的区别与联系,强调局部独立与整体统一,不仅可以用在自然环境、宇宙万物中,也可以延伸到人类社会、人际交往的万事万物之中。
承启楼的汉文化核心符号可见表10:
表10 承启楼的汉文化核心符号
客家先民以士大夫阶层为主,这是客家文化能在先民南迁后极大地保留中原汉文化,并坚持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有吸纳新事物的改革创新精神。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客家文化不同于一般的地区文化,它承前启后、生机勃勃,本质上体现了汉文化的文化包容性。
五、结 论
文化资源都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对文化资源的符号化过程就是对文化的梳理与理解过程。文化符号五元模型的构建修正了传统皮尔斯三元符号模型符形、符指、符义的局限性,增加了符事与符史元素,在文化涵盖的深度和时间跨越的广度上丰富了符号的内涵与外延,使人们更容易设计、传递与理解符号。
尤其对一些具有历史传承与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以文化符号五元模型结构文化符号,对文化符号的现状解构及重构的具有深刻的意义,能尽可能多地发掘更多文化深层意义,产生共鸣与理解,进而使之与应用在社会经济、物质空间、精神认知、城市文脉等层面上。
本文以土楼文化的符号体系为例,构建了土楼文化五层符号体系,分别为汉文化核心符号层、土楼核心文化符号层、土楼总体建筑文化符号层土楼构件建筑文化符号层、土楼非建筑文化符号层。在使用文化符号五元模型对土楼文化符号体系的重构应用中,重构主要分析符号的功能变异、符号形态的变异与重构、符号内涵意境的重构等。
本文对文化符号的研究还存着一定的局限,主要是由于资料收集的途径和厚度有限,更深的符号内涵还未被发掘出来。本文主要以土楼文化为文化符号研究对象,其他地区的文化现象与文化特色未加入对比分析中,这是未来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
[1]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56.
[2]黄汉民,陈立慕.福建土楼建筑[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雷喜斌.“重建”土楼[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4.
[4]罗付灵.以“跨文化交际研究”视角探究土楼的和谐特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54-57.
[5]赖琳.活着的文明待兴的产业——福建土楼文化及其产业化[C]//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文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文联,2005:10.
[6]谢重光.土楼之根与土楼文化的精髓[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6):77-81.
[7]沈晖.福建洪坑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4(9):51-56.
[8]郑吉祥.福建南靖土楼饮食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14.
[9]詹石窗.土楼的文化底蕴与价值[J].东南学术,2001,(4):176-186.
[10]张宪荣.符号学I:文化符号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11]王欢欢.作为文化体系的宗教[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12]丁家钟,贺云翱.长江文化体系中的吴越文化[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4):69-72.
[13]王悦.基于莫里斯符号学理论的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14]吴兴帜.客家土楼的结构功能与文化隐喻[J].百色学院学报,2009(4):1-6.
[15]韩啸.福建土楼文化背景下的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D].无锡:江南大学,2013.
(责任编辑:佟群英)
G127
A
1001-4225(2017)08-0037-10
2017-03-23
吴春琼(1979-),女,福建永定人,福建省福州市阳光学院讲师。
王秉安(1944-),男,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福州市阳光学院教授。
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元符号树的‘客家土楼文化’民系文化模型建构研究”(FJ2016B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