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部胆管癌精准切除的护理术前访视在手术中的价值研究
2017-09-15胡结敏张惠仪张秋梅钟晓琼蒋媛媛
胡结敏,张惠仪,张秋梅,钟晓琼,蒋媛媛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广东 广州 510220)
肝门部胆管癌精准切除的护理术前访视在手术中的价值研究
胡结敏,张惠仪,张秋梅,钟晓琼,蒋媛媛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广东 广州 510220)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精准切除的护理术前访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肝门部胆管癌精准切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A组采取术前访视模式,B组采取传统术前注意事项介绍。统计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对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A组术前访视时、入手术室后、术后第二天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对访视满意度、手术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精准切除术前访视能有效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降低焦虑恐惧,使术前准备更充分,可为标准化术前访视模式的建立提供新思路,值得借鉴、推广。
护理;术前访视;肝门部胆管癌精准切除;满意度
随着影像学技术及肝胆外科的不断发展和融合,肝门部胆管癌精准切除已在临床上不断开展与推广,我院不断提高术前访视质量,并在肝门部胆管癌精准切除患者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肝门部胆管癌精准切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1例,女109例,我院研究时段肝门部胆管癌精准切除病例按手术室登记序号,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其中A组男46例,女54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34.56±11.27)岁;B组男45例,女55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34.78±13.1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疾病类别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1)神志不清患者;(2)抑郁症患者;(3)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和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A组:采取术前访视模式。具体如下:(1)手术室为每个手术病区备有访视册(访视册为我院自制,并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2)步骤:第一步,访视前一小时由管床责任护士送访视图册给患者及家属自行阅读,让患者及家属提前了解、获取与手术有关的各种信息;第二步,一小时后手术室访视护士正式访视病人,了解病人对访视图册的掌握程度,询问病人通过阅读访视册后对自己手术前要准备的项目是否知晓,鼓励病人提问,互动答疑,直到医患双方均对访视效果满意。
B组:传统术前注意事项介绍。访视护士持本院术前病人访视单到病房,根据访视单的项目内容以问话、交待的方式向病人了解相关信息,交待第二天手术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焦虑度评测:采用自评焦虑量表(SAS)进行评测,分三次进行:术前访视时、入手术室后、术后第二天。共20个条目,SAS标准分的分界值均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焦虑,63~72分为中度焦虑,73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进行5级评分。5级评分如下:不满意(1分)、一般满意(2分)、基本满意(3分)、满意(4分)、非常满意(5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
A组术前访视时、入手术室后、术后第二天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s,分)
注:a与B组相比,P<0.05;b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
组别 n 术前访视时 入手术室后 术后第二天A组 100 42.8±5.1 28.6±3.4ab 20.3±4.3abB组 100 41.2±5.3 43.4±4.1 40.8±3.8 P 0.862 0.012 0.010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
A组患者对访视满意度、手术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s,分)
注:a,与B组相比,P<0.05
对护理的满意度A组 100 4.23±0.36a 4.32±0.58a 4.12±0.72aB组 100 3.02±0.34 3.21±0.42 3.28±0.68 P 3.230 3.358 3.074组别 n 对访视满意度 对手术的满意度
3 讨 论
术前访视是将社会、医学、心理等综合知识应用于患者围手术期的实践过程,国际手术室护理协会明确规定术前访视是护理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1]。成功的术前访视可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减轻手术带来来并发症及术后的疼痛,对实现高质量的护理和患者的术后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
本研究通过构建肝门部胆管癌精准切除的术前访视标准化模式,以探讨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可见护士通过与患者之间沟通制定全面的访视内容,访视时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心理状态、术前认知需求,对次日手术患者及家属集中、系统、全面地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后,鼓励患者及家属提出疑问,根据问题涉及的专科由各专科护士予以解答,减少因解释不同或不清而引起患者不满甚至护患纠纷。家属作为患者的照顾者,护士提供的知识对术后照护自己的亲人也有很大的帮助。对个别特殊的术前准备在讲解完毕后给予额外补充说明,使患者加深印象。
综上所述,术前访视正是为了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从不同角度提供手术相关知识。专业的护士提供专业的知识,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赢得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为医院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 余再斌,李向国.规则性肝段(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26例的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11,19(3):216.
[2] 张 敏.手术患者术前访视需求和满意度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6):4019-4020.
本文编辑:刘欣悦
更正声明
本刊2017年第2卷第8期第157页《特殊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的护理》一文,作者:刘艳,作者单位为:解放军第102医院。
特此更正。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2017年3月8日
R473.5
B
ISSN.2095-8803.2017.10.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