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辅修专业与双学位教育改革调查与分析
2017-09-15祁世明王希文
祁世明,王希文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辅修专业与双学位教育改革调查与分析
祁世明,王希文
基于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员开展辅修专业与双学位教育数据,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当前联盟成员辅修双学位教育中专业分布和跨校培养的基本状况,同时指出辅修双学位教育专业设置突显社会需求、生源相对集中和跨校培养有待推进等特点,最后提出深化辅修双学位教育改革的建议。
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辅修;双学位;跨校培养
为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效益与竞争力,安徽省14所本科院校于2008年12月在铜陵学院召开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研讨会暨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第五次协作会,成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又称之为“安徽省行知联盟”。迄今,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员已由起初成立时14所高校发展到20所高校。这些高校包括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学院、皖西学院、淮南师范学院、黄山学院、滁州学院、铜陵学院、巢湖学院、宿州学院、合肥师范学院、蚌埠学院、池州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和亳州学院。20所本科院校中除了安徽科技学院外,其余19所高校皆为新建本科院校。
为进一步加大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内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力度,进一步提高联盟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办学”的原则,2011年6月,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颁布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在校本科生辅修专业及双学位教育暂行办法》,联盟高校实行互相开放并试行辅修专业及双学位教育[1]。2011年12月,该联盟成员在淮南师范学院召开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学生跨校修读辅修专业(双学位)专题工作会议。2012年2月,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发布了《安徽省高校(部分)联盟学生修读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位实施办法(试行)》[2]。
一、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辅修专业及双学位教育调研数据
(一)联盟高校校内辅修专业及双学位教育开展情况
笔者及其团队成员于2013年12月—2015年5月间对安徽省“行知联盟”中的黄山学院、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安徽新华学院等高校的辅修专业和双学位教育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联盟中其他部分高校辅修专业和双学位教育情况也进行了电话咨询和交流。通过调研和咨询,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主要成员有关辅修专业和双学位教育的基本情况,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辅修专业及双学位教育开展情况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中,最早开展辅修专业及双学位教育的高校是皖西学院,该校于2008年就开展辅修专业及双学位教育,开设了法学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由于该校于2000年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辅修专业及双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安徽省教育厅的大力推动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中已有11所高校于2010年开始相继开展了辅修双学位教育。联盟内三本类高校和独立学院中,只有安徽新华学院已开展了辅修双学位教育;合肥师范学院和蚌埠学院暂未开展辅修双学位教育,正在调研和准备之中。
从11所已开设辅修双学位教育的专业来看,主要集中于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和工学这四个门类,管理学类开设的专业最多,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工程、旅游管理等,其中,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金融工程等四个专业开设高校较多,很受学生青睐。工学类开设辅修双学位教育专业较少,只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三个专业。
开设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的高校均制定并发布了本校辅修专业及双学位教育的实施办法,明确了申报条件、修读时间、培养方案等内容。大多数高校从学生入学第二年开始开展辅修专业学习,修读时间为二年或二年半,达到辅修学分,即可获得辅修第二专业证书。辅修学生在获得主修专业学位后,如果按期完成辅修专业的学士学位论文,可被授予第二专业学士学位,获得双学位。黄山学院从在读本科生第三学年始开展辅修专业教育;安徽科技学院辅修专业金融工程(金融投资方向)学制为二个学期。根据各高校辅修双学位教育录取学生数据,皖西学院、黄山学院、合肥学院、滁州学院等高校在校生参加辅修专业学习的学生数量较多,每届辅修学生总数大约在100—400人之间。
(二)联盟高校跨校辅修双学位教育开展情况
为适应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高校多学科优势专业的教育资源,让学有余力的在校学生能学到更多知识,拓宽知识面,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根据《安徽省高校(部分)联盟学生修读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位实施办法(试行)》文件,从2013年开始,合肥学院面向校内和联盟学生开设了金融学和会计学两个辅修专业,是安徽省高校首次开设的跨校辅修双学位教育。2014年,合肥学院又开设会计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四个本科辅修专业,每个专业招收联盟高校学生20人。2013年—2016年合肥学院跨校双学位招生数统计如表2:
从2013—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合肥学院开展辅修双学位跨校招生规模前三年呈逐年上升态势,数量相对稳定;2016年,报名和录取人数下降幅度较大,有点波动,具体变化的原因值得研究和探讨。四年中,2015年校外辅修双学位报名学生较多,约占招生总数的30%—40%。但从学校数量来看,相对较少,目前主要来自合肥师范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和巢湖学院三所高校。其实,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的成员在省会合肥除了这三所高校外,还有安徽新华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和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等四所高校。随着合肥市地铁等交通逐步发展,以合肥学院为龙头的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跨校辅修双学位教育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加入跨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的高校数量将会有所增加。
表2 合肥学院辅修双学位教育跨校学生数量统计表
二、联盟辅修专业及双学位教育特征分析
(一)辅修双学位专业设置突显社会需求
从联盟高校开展辅修双学位教育的专业统计来看,管理学和经济学类专业开设较为普遍,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等专业非常热门,深受学生欢迎,这种状况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密切相关。同时,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开设的课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不是非常高,基本能够完成学分,获得第二专业学士学位,也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皖西学院最初开设辅修双学位教育的专业是法学和公共事业管理,后来增加了财务管理和英语,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因申请学生少随之停招。在2014—2016年间,皖西学院辅修双学位教育三个专业(法学、财务管理和英语)录取的学生数分别为174人、115人和145人,其中辅修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数占比分别为56%、44%和43%。滁州学院在2011到2015年间辅修财务管理和工商管理两个专业共招收学生615名,学生数分别是82人、104人、114人、135人和180人,增长速度逐年上升;[4]1142015年又新增金融工程专业招收辅修双学位教育学生,规模由2015年的14人增长到2016年的29人。实际上,这种状况普遍存在于联盟高校的其他成员,辅修双学位专业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需求和就业率等因素的影响。
(二)辅修双学位教育的生源相对集中
根据联盟高校各自制定的辅修双学位教育实施办法,只要符合一定的申请条件,大多数学有余力的其他专业的优秀学生都可申报辅修双学位教育,但各系或二级学院学生参与双学位教育的数量存在较大差别。以滁州学院为例,从该校财务管理和工商管理两个专业辅修双学位教育招生来看,生源来自于专业和文化素质不同的各个专业,2011—2015年间,申请这两个专业辅修双学位教育一般性的文、理科专业学生占比较高,为58%左右,其中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占比较多,平均每年约为30%;音、体、美等艺体类学生平均每年占比42%左右。[3]合肥学院会计学专业辅修双学位教育在2013—2016年间录取各系学生数量来看(见表3),文科专业录取的学生主要来自中国语言文学系和教育系,辅修学生数在2013年占比为32.4%、2014年为33.2%、2015年为19%、2016年为25.3%;理工科录取的学生主要来自化学与材料工程系和生物与环境系,辅修学生数在2013年占比为39.5%、2014年占比为30.8%、2015年占比为30%、2016年占比为35%。从录取学生的主修专业来看,不论文科中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还是理工科中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目前毕业生社会需求不占优势,而会计学专业应用型较强,对学生将来就业作用也较大,因此许多学生都想在自己的主修专业之外辅修会计学专业,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辅修双学位教育跨校培养有待推进
目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员中,只有合肥学院开展了以会计学和金融学两个专业为主的跨校辅修专业与双学位教育。从表2中可以看出,参与合肥学院跨校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只是来自合肥师范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和巢湖学院三所高校,而且学生数量相对较少。联盟内其他高校暂未开展跨校辅修专业培养,其实,铜陵学院财经类专业、皖西学院的生物与制药工程、黄山学院的徽学研究、滁州学院的地理学、安徽科技学院的动物医学等学科和专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能够通过跨校辅修专业与双学位教育途径加强优势专业培养力度,不仅满足了联盟内成员高校部分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也有利于促进这些特色专业的发展和提升。
表3 2013—2016年合肥学院会计学专业辅修双学位教育各系录取人数统计表
三、联盟辅修专业及双学位教育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辅修双学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联盟高校首先要合理利用各自的教务管理平台,实行网上申请、审核录取、缴费确认、教务信息管理一体化,这样不仅方便学生,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充分利用各高校课程资源管理平台建设辅修双学位教育课程群资源网站,尤其是MOOCS、SPOC、微课等课程资源建设,有利于学生课后自主教学,也促进跨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的开展,提升教学效果。第三,建立优质教师资源网,也可以跨校建设教师资源库,整合联盟高校中的优质教师资源,提升教学质量。[4]116
(二)优化辅修双学位教育的管理体系
在管理制度上,安徽省本科高校联盟出台的暂行办法对辅修双学位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起宏观上的指导作用,要推动辅修双学位教育的良性发展,就需要对管理运行机制和体制进行改革。辅修双学位教育既不同于成人继续教育,又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生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各联盟高校虽然制定了各自的管理办法,但在实际运行中多少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够顺畅,这需要对辅修双学位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充分发挥管理机制的作用。[4]116
(三)合理安排主辅修专业教学时间
联盟内辅修双学位教学主要涉及到主修专业系(院)、辅修专业系(院)和教务处三个教学和管理机构。为了保障辅修专业和主修专业的授课时间、论文撰写等教学环节不发生冲突,三者之间只有加强协调才能确保辅修双学位教学的正常开展。此外,联盟内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暑期实践小学期有效开展跨校辅修双学位教育。[4]116
[1]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在校本科生辅修专业及双学位教育暂行办法[Z].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2011.
[2] 安徽省高校(部分)联盟学生修读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位实施办法(试行)[Z].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2012.
[3] 滁州学院在校本科生辅修专业及双学位教育管理暂行办法[Z].滁州学院,2011.
[4] 祁世明,王希文.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辅修双学位教育改革的调查分析——以滁州学院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6(4).
责任编辑:李应青
InvestigationandAnalysesofMinorandDoubleDegree
EducationReformforLocal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yinAnhuiProvince
Qi Shiming, Wang Xiwen
Based on the practice and data of minor and double degree education of Alliance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Anhui Provinc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eatures and deficiency for the minor and double degree education reform for the allianc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are mainly three characteristics for minor and double degree education including specialties provision for highlighting social needs, relatively solid enrollment and further promoting united cultivation. Meanwhile, some suggestions are also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 and double degree education.
Alliance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minor subject; double degree; united cultiv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G652
:A
:1673-1794(2017)04-0093-04
祁世明,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语言学;王希文,滁州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安徽 滁州 239000)。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zdjy149);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369)
2016-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