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效率测度及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启示

2017-09-15陈学云程长明

滁州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分水岭生产率产业化

陈学云,程长明,张 晴

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效率测度及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启示

陈学云,程长明,张 晴

农业效率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农业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比值,通过农业效率的测度和分析,可以对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增长来源进行探究,有助于农业向集约化模式转型升级。本文选取Malmquist指数对江淮分水岭农业效率进行纵向动态评价。结果表明:江淮分水岭农业技术效率指数和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均保持增长,其中规模效率指数的增长对技术效率变化的贡献度较大。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近几年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规模效率不断提高。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是促进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效率提高的关键。

江淮分水岭;农业效率;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而发展质量是现代农业的关键。改变粗放增长为集约发展是农业转型升级的根本。我国农业发展模式长期实行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农业资源投入较大、利用效率较低,与国家一直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方式相悖[1]。王兵等指出,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农业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动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摆脱资源禀赋约束、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力量[2]。农业效率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农业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比值,通过农业效率的测度和分析,可以对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增长来源进行探究,有助于农业向集约化模式转型升级。

江淮分水岭地处安徽省中部区域,主要包括合肥、六安、淮南和滁州4市的大部分地区,占地面积约为2.4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为77.25万公顷,常住人口约937.24 万人,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2447亿元,占全省12.85%[3]。2015年安徽省出台《江淮分水岭区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强调全面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转型升级。[4]鉴于农业效率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对江淮分水岭近年来农业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探求农业经济的增长来源,为实现地区农业产业化、农业集约化指明方向。

一、研究方法和实证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以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Malmquist指数对江淮分水岭农业效率进行纵向动态评价。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可以分为技术效率变化(effch)和技术变化(techch)两部分。其中:技术效率变化又可分为纯技术效率变化(pech)和规模效率变化(sech)[5]。

设t期和t+1期的投入产出关系分别是Xt,Yt和Xt+1,Yt+1,决策单元距离函数分别为Dtxt,yt和Dt+1xt+1,yt+1,则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为:

=Techch×Pech×Sech

(1)

若tfpch>1,则说明农业综合效率水平提高,反之综合效率降低或不变。而tfpch指数主要受techch和effch构成的影响,其中techch>1,表示农业技术进步,该变化是综合效率提高的原因,反之表明农业技术停滞或者出现衰退的情况;effch>1,表示技术效率的改善,反之表明技术效率的降低或不变。若techch和effch任一变化比率大于1,则说明该变化是综合效率提高的原因,反之则是综合效率降低的原因[6]。

(二)指标体系构建

在对江淮分水岭进行农业效率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切实反映地区的真实情况。结合指标体系的可代表性和全面性原则,参考多个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对于江淮分水岭农业效率的评价体系选取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类指标。其中投入指标包含农林牧渔业从人员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使用量4个指标;产出指标包括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两个指标。数据均来自2009—2016年《安徽统计年鉴》。指标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数据来源:《安徽统计年鉴》(2009—2016),经笔者整理而得。样本数据包含江淮分水岭地区4个地市2008—2015年的投入产出数据。

(三)实证分析

本文根据公式(1)的Malmquist指数模型,运用DEAP2.1软件对江淮分水岭部分地市的数据进行测算,以此获得江淮分水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指数,从而有效评估其农业动态效率水平,具体结果见表2、表3所示。

表2 江淮分水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安徽统计年鉴》(2009-2016)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Malmquist指数值反映评价单元从t期到t+1期的效率改进情况,表明相较前期进步或退步的趋势。根据表2所示,2008—2015年,江淮分水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15,农业生产绩效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高幅度达1.5%,除2010—2011年和2014—2015年分别出现4%和11.9%的负增长,其余年份呈现农业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增长态势,表明岭区农业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均有很大的提升。在江淮分水岭各地市中,合肥和淮南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低于1,究其原因,合肥市主要是受到2009—2011两年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导致,尤其是2011年相比前一年有较大跌幅;而淮南市在2008—2014年均保持增长状态,甚至在2010—2011年实现了11.7%的增长,但是受安徽省行政区划的影响,2014—2015年跌幅态势明显,从动态效率给淮南市今后的农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滁州和六安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超过1,分别实现年均增长6.7%和10.6%,六安市在考察期内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一直保持增长态势。究其原因,《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治理开发“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江淮分水岭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对产业发展环境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整体农业效率不断提升的同时,2015年整体出现较大的降幅,主要是受到安徽省行政区划的影响,《发展规划》的颁布和实施,必将为农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在此基础上,如何结合江淮分水岭的政策优势、紧抓长三角规划和皖江城市带的发展红利,对于提升农业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表3 江淮分水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

资料来源:根据《安徽统计年鉴》(2009—2016)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表3列出了2008—2015年江淮分水岭4个地市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构成。技术效率指数(Effch)表明农业产业技术效率的变动情况,反映技术落后者向先进者追赶的速度;技术进步指数(Techch)则表明农业生产前沿面的移动,是农业产业技术水平扩张的动态反映。江淮分水岭农业技术效率指数和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均保持增长,分别实现年均增长0.6%和0.9%,表明岭区农业技术前沿面和技术效率水平均向前发展,其中规模效率指数的增长对技术效率变化的贡献度较大,岭区农业在应对环境因素的影响时,不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发展水平不断进步。从4个地市的TFP构成来看,淮南市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上是弱有效的,其中纯技术效率指数的约束制约作用显著,尤其是寿县划归淮南市之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出现断崖式下降,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发挥淮南市农业技术的带动作用,积极做好产业联动的优势。其他地市在考察期内技术效率变化指数都是保持增长或维持的态势。同时,从技术进步指数来看,2008—2015年合肥市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出现下降,年均下降1.6%,对于省会城市而言,需要发挥区位优势实现农业资源有效配置,提升农业产业活力。

总体而言,江淮分水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总体增长、地市差异的格局。对于农业基础环境缺乏优势的区域,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可以看出,强化岭区农业规模化、技术引领尤为重要。如何结合政策优势,积极强化农业规模性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和技术聚集效应,成为实现农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力量。

三、江淮分水岭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启示

(一)加强宏观调控,转变发展方式

从江淮分水岭农业效率的测度结果来看,适当的规模经营是农业效率提高的必然选择。但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具体形式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其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资源状况。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同时受到水资源的约束,应转变以往以资源投入为导向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促进产业朝向资源充分利用、效率导向的精细化发展模式。

江淮分水岭长久以来受到政府的重视,多个相关规划的实施保障了岭区产业的不断进步。根据农业M指数,岭区近几年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印发,为岭区农业结构升级,推动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战略优势。同时,江淮分水岭的农业发展需要从资源优化、合理化分工角度实现效率的不断提升。因此,江淮分水岭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注重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尤其是强化农业水资源设施的建设,形成较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加大专项资金、农业技术等配套资源的投入。根据实证结果,岭区内各地市的农业效率发展不均衡,政府需要根据各地发展实际,注重资源的差异化配置,发挥岭区优势农业的带动作用。

(二)发挥科技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合肥和淮南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负增长,技术效率对总体效率提升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生产效率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提高对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增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江淮分水岭农业发展重点在于建设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依托技术创新,推进农业产学研一体化,加快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切实推动农业生产前沿面向前正向移动,利用科技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

根据资源禀赋诱导技术变革理论,资源禀赋状况决定技术进步方式,相对资源稀缺性诱导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7]。江淮分水岭农业资源相对比较匮乏,按照资源禀赋理论,有必要加大农业科技资源的投入力度,政府部门在进行农业技术资源的立项上有目的地向江淮分水岭地区倾向,引导政府、企业资金向农业科技创新环节进行转移,提高江淮分水岭的农业科技资源的水平,实现技术引领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提升农业效率和农业发展水平。同时,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特点,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强化农业需求和农业科技的紧密结合,实现技术导向的精细化农业产业发展。

(三)推动规模经营,发展农业产业集群

根据江淮分水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农业发展规模对于产业效率水平、技术集聚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江淮分水岭农业效率水平的提升,应实现适应区域农业基础差异的规模性经营。针对江淮分水岭农业占比较高,而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效应不强的问题,应在《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发挥农业优势产业区的作用,规范农业土地流转,从旱作节水农业、景观生态农业等角度实现规模化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地确定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形式。

加快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统筹推进高效协同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促进各类参与主体协同互动、资源要素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载体和制度安排。其中,农业产业集群将成为岭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实践形式,尤其要依托特色产业,打造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农业产业集群。

[1] 钱丽,肖仁桥,陈忠卫.碳排放约束下中国省际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33(9):100-112.

[2] 王兵,杨华,朱宁.中国各省份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11,29(10):12-26.

[3] 丁林.肥东、肥西将“变胖”,长丰将变“副中心”[EB/OL].http://www.ahscb.com/html/2014-12/26/content_177306.htm.

[4] 江淮分水岭区域发展规划[EB/OL].http://www.ahnews.cn/2015-04/20/07:22:28.

[5] 刘秉镰,余泳泽.我国物流业地区间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及托宾模型的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0(9):18-21.

[6] M.J.Farrell.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57,120(3):253-290.

[7] 许锦英.资源禀赋诱导技术变革理论述评[J].东岳论丛,2005,26(3):195-199.

责任编辑:李应青

MeasurementofAgriculturalEfficiencyinJianghuaiWatershedAreaandItsEnlightenmenttotheIndustrializationofAgriculture

Chen Xueyun, Cheng Changming, Zhang Qing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refers to the ratio of agricultural input and output.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agricultural economy.DEA-Malmquist model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in Jianghuai watershed are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dex of agricultural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gress in the area were growing,where the scale efficiency index growth contributed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most. Alo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he scal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in Jianghuai watershed areas had been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in recent years. Improving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operating system is the key issue to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in the area.

Jianghuai watershed area;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F324

:A

:1673-1794(2017)04-0001-04

陈学云,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程长明,张晴,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SK2014A61);国家社科基金培育项目(2015PY06);安徽省创新发展研究攻关课题(2017CX031)

2017-05-26

猜你喜欢

分水岭生产率产业化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选 择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跟踪导练(三)4
2019,一定是个分水岭!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