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新闻学奠基人:甘惜分长寿之道

2017-09-15张晓峰

益寿宝典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闻学脑筋长寿

文/张晓峰

新中国新闻学奠基人:甘惜分长寿之道

文/张晓峰

“大禹惜寸君惜分,满园桃李苦耕耘”,对新中国新闻事业与新闻教育的勤勉付出,让甘惜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奠基者”的身份被人铭记;“宁为真理下跪,不向谬论低头”,对真理的孜孜以求与执着坚守,则愈发彰显着一代大家的清亮品德与人格魅力。

如同美酒陈酿,甘惜分的丰富阅历与精深学养,随着岁月的积淀而历久弥香。头顶耀眼的光环,甘惜分却总是强调,不要把他夸得太过了,不要给他戴各种高帽子,自己真正中意的是被称作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先驱者”和“引路人”。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甘惜分都没有停止过对马克思主义道路的探索和追寻。

2016年1月8日,著名新闻理论家、新中国新闻学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甘惜分,在京逝世,享年100岁。他曾培养了新中国第一届新闻理论专业硕士,并主编我国第一部大型新闻学辞书。他的首批研究生、著名新闻理论家童兵教授曾回忆:“老师前半生挥写新闻春秋,后半生探究新闻科学。”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新中国的新闻事业。

甘老是我国新闻学术界最长寿的寿星,是中国人民大学最年长的教授。他的学生曾问过他是否有什么长寿之道。他说自己没有什么“长寿之道”,也不信有什么“长寿秘诀”,从来不吃什么保健品,他认为“人好自然长寿”:据经常与他一起用餐的学生透露,他吃饭很简单,丝毫没有特别要求;他吃得不多,比较清淡。其实,甘老的长寿与他为人和生活方面的以下这三点关系很大。

“抓大放小”,思想单纯,坦诚直率

他多次说过,他只想大事,不想小事。他所谓的“大事”,就是国家大事,国家昌盛,民族复兴;“小事”,就是个人生活中的私事。有人戏说他这是生活上的“抓大放小”,他表示赞同。他性格坦诚直率,可以说是喜形于色;他随和亲切,好脾气让晚辈在他面前可以无拘无束;他毫无所谓“大专家”的架子,高兴起来甚至会让人觉得有一种老顽童的随意。

“老有所思、老有所为”

他多次说过,老年人不能闲着,尤其脑筋不能闲着,脑筋长期闲着就会“老糊涂”,闲久了就会闲出毛病。所以要锻炼自己的脑筋,一定要多想事,多想大事,同时要多干事,如此自然便会健康快乐。他的学生将其概括为“老有所思、老有所为,则老有所康、老有所乐”。2005年学生去看望他时,发现他给自己打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学生问为什么不找护士,他说能自己能打干嘛求别人呢。这么些年,除非他身体实在不适,都坚持自己注射胰岛素。

勤练书法,热爱学习

勤练书法是他延年益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年来,甘老一直坚持挥毫泼墨。据了解,只要他的健康状况尚可,他每周都会练几次书法。2012年他的学生们在出版《甘惜分文集》时特地编印了几幅他的书法作品,文集出版后获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和赞誉:他的书法遒劲有力、潇洒淋漓、奔放自如、风格独特,祢他是书法家毫不夸张。有人把书法养生的作用总结为四句话:“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二”在洗笔、调墨等预备动作中,四肢得到放松,全身气血经络得到疏通;下笔前要屏气凝神,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如此才能进入形象思维,会顿觉心旷神怡,气力强健;习书法时全神贯注,神领笔毫,气运于手,以带动全身心运动二作品即成,观之赏心悦目,也呵从白己的创造中得到满足感,心绪舒畅,心境超然,乐在其中。他光辉的一生,正如他在一本书封底写的“自白”: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

没有引吭高歌和摇旗呐喊

却也难于沉默不语

生就一副犟脾气继续着自己的追求

不幸的是我搞了一门学问叫做新闻学

就是这样受命运的安排自投罗网

闯进这个“无学之学”的圈子里面来研究新闻学

人生之旅并不都是铺的红地毯

也有乱石堆云、惊涛骇浪

追逐名利而又想学术上有所成就

二者兼而得之只是一种幻想

科学是不能依靠权力与金钱占有的

猜你喜欢

新闻学脑筋长寿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重造新闻学
——网络化关系的视角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脑筋转转转
脑筋转转转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
『解困新闻学』的特征和本质
脑筋转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