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校园微党课 凝聚党建大智慧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开启党员教育“微时代”
2017-09-15贾宪章
◎ 贾宪章
上好校园微党课 凝聚党建大智慧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开启党员教育“微时代”
◎ 贾宪章
2017年4月,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以“展青春担当,树人生标杆”为主题,在党群服务中心举行首届微党课比赛活动,6 名选手参与角逐。近年以来,形式活泼、内容生动的微党课已经成为学校党员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这也是学校创新党建形式、提升党员教育成效的新举措。上好校园微党课,不仅可以有效凝聚全校党员的党建智慧,纵深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也由此开启学校党员教育的“微时代”,有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一、贴近党员需求,上好“接地气”的微党课
“贴近”党员工作内容。学校党建办公室根据上级党委要求和学校支部工作实际,定期向各党小组公布专题“微党课菜单”,由党员根据自身工作优势和实际需要主动认领“课单”。内容不拘定规,可以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可以是教学业务知识;可以讲述班队安全管理经验,也可以谈对新课改的认识;可以是党员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可以是身边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多元化内容的选择,扩展了微党课教育的覆盖面,提高了微型党课的吸引力。
“贴近”党员工作时间。微党课讲究短小精悍,每节教案字数必须控制在 3000 字以内,保证授课时间不超15分钟。每次活动不超过3 人授课,一般采取见缝插针式学习,将授课活动安排在党员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间隙,在最大限度上不影响党员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贴近”党员育人环境。在授课过程中,努力呈现党员在校园里的育人状态,综合运用幻灯片、语言表达、肢体表达、案例讲解等技术和技巧,通过形象化的语言、通俗化的表达、故事化的描述、课堂化的风格,让微党课更具党员身处学科教学环境的亲切感觉,使党课可以有效入耳、入脑、入心。
“贴近”党员个性需求。身处校园,不同岗位的党员担负的职责有异,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在授课主题上自然会主动贴近自己熟悉的工作、贴近自己的学习需求,可以为其他岗位的党员教师及时“补上一课”,让他们换个视角思考、对待自身的学习和工作,比如后勤部门党员开展的“服务型微党课”、安管部门党员开设的“安全类微党课”、科研管理部门党员选择的“课题类微党课”等,不同主题的微党课会把学校党建工作自然融入不同校园管理工作中去,也自然会有效提升每一位党员教师的业务素养与党性修养。
二、创新活动载体,画好微党课的“同心圆”
创新“授课模式”。改变原来由学校领导“一人讲”、“几人讲”的固有模式,鼓励全校党员教师“人人为师人人讲”,支部书记和其他支委一起,以党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活动,和普通党员一样“轮流为师”,让每一名党员教师都有机会亲身体验“备微党课”、“授微党课”的完整过程。
营造“轻松情境”。为让授课活动可以在平等、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一般不设主讲台,特别是党小组的学习活动经常安排在年级办公室进行,六、七名党员围坐在一起,形如学科教研组平时的“集体教研”、“读书沙龙”一样亲切,并注意丰富交流形式,常常围绕主讲人的“微话题”鼓励“问题大家提、是非大家辨、道理大家论”,让每个参与者都可以积极参与,用心、动脑、边学、边思。
规范“赛课形式”。坚持正向激励形式进行微党课评选活动,除了对优秀授课人进行奖励之外,其中可操作性强的优秀课例及时向上级党委推荐。坚持参赛课例从严筛选机制,授课前要求各党小组对各自课例进行严格审核,要求授课人在党小组里预先试讲,要求其他组员在听课中必须认真思考,及时向授课者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督促其及时进行针对性优化。
激活“快捷渠道”。为帮助缺席党员教师及时开展学习活动,党建办公室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便捷优势,将做好的“微党课”、党建工作信息、党建基础知识,直接推送“党建微博群”、“党建微信圈”,各种学习信息声情并茂,不仅让党课补课变得格外轻松,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即时反馈各自的学习心得,从而有效拓展党课交流渠道,满足党员教师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作者: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严加红]
G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9949(2017)08-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