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绘画『体悟』

2017-09-15李炯

书画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天资体悟艺术家

文_李炯

略谈绘画『体悟』

文_李炯

李 炯Li Jiong

1983年生于安徽淮北。200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中国画创作硕士学位。著有《彼岸江山—李炯绘画文集》《李炯画集》。作品被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人民大会堂,中国驻法、驻印使馆,以及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等机构和私人收藏。作品曾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毕业展(并被院方收藏)、京津冀中国著名画家作品展(沧州)以及薪脉传承—第六届中国画节八人展(潍坊)等。作品及文章发表于《中国书画报》《中国国家画廊》《逸品鉴藏》《美术》《艺术镜报》《潍坊日报》等报刊。

画品高低在于造意精微与否,前提当自悟其旨,故而“悟”为重中之重。历来大师之作,震古烁今,包罗万象,心师先辈而不迹师先辈;其思想包前孕后,前人精华历史轨迹尽现其中,且能为以后新的艺术风格之诞生创下条件。

天生我材必有用,言者不虚,然未免狭隘。譬如在中国书画艺术上,天造之才必是天才无疑,天才很有天分,可是天才未必能成为大师。书画艺术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念往往是艺术家与生俱来的。他们拥有灵性,心有灵犀,一点就通。而天资愚钝者,纵使水滴石穿于他们也是枉费心机。两者之差距,其因很多,然其根源只一“悟”字即可道破天机。佛家修行讲究“慧根”“顿悟”“渐悟”。悟发于心方能妙用无穷,为艺须懂得解悟,艺不仅在学更在于悟,平日多多体悟,悟之至性,方能艺中有神,动人心窍。凡大家修诗作画,大多独抒性灵而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方肯下笔,时与境会,顷刻千言,若水东注,夺人魂魄。王充《论衡·超奇篇》曰:“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此语用于艺术实是妥帖。

悟与神思相通,神思贯游,方能解悟,解悟之时,信手拈来,神采飞扬。某人作画,手动而心不动,故画中之神已亡,不如不画。何为神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谈形论神,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前者形后者神,尤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者方能形神兼备,进而为神品逸品。

悟在于心性通达,心性通达,神方能居于胸臆而与物同游。故而“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试问:我之才情溢于何处?譬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之才情既出,其多少终将风云而并驱。悟的关键在于神通,神若有隐遁之心,纵有圣人之悟性,亦难有独步古今之成就。因此当以澡雪精神秉心养术,含章司契,而不必劳神苦虑。吴道子作画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得乘除自然之数,不差毫末。正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游刃有余,运斤成风。苏东坡如此赞颂前贤,自己何尝不是如此,一生多遭坎坷而作豪放之词流传千古,可见心性之豁朗通达。如若不然,早已忧愤而终,又何谈与物同游,有道有艺。

1.李炯 隽永清新之一58cm×30cm2017

2.李炯 隽永清新之二58cm×30cm2017

3.李炯 隽永清新之三58cm×30cm2017

悟是大家训练胸臆之道。佛家之悟,感觉,觉悟,实由感而觉,由觉而悟,不感生活,不能谈悟。“夫感者,师其悟也;觉者,师其心也;悟者,师其性也。师其性者,当任性而发,胸中有意,则振笔直言其意,有话则短,无话则罢,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悟之道,率意真情自然而然。悟多是名家大家的真感受和真感悟,悟之结果无意包装掩饰,其真情自然流露。真性情必载于真生活,或坦途,或坎坷,情感思维随生活而变,故能胸中有笑有泪,言中方能有物更有意。不经世事沧桑者,胸中必无意,必无真性情,自然不能有真感悟。

悟与四时有关,即春夏秋冬。古书云:“变通莫大乎四时。”通者,悟之大境界,能变通者必为大胸怀大人才,故悟之佳处在于四季分明之地。

人的天资禀赋实乃天生,拥有好的天资自能自悟。尽管天资在艺术家的成才之路上非常重要,然天资为数少之又少,大凡能成诗文书画大家者必在平日多多体悟,更是博采众长之人,非如此方可变通。达·芬奇通晓绘画、建筑、雕刻、数学、物理等,米开朗琪罗多才多艺,眼光独具。二人不若此,何以列于文艺复兴之三杰。中国之书圣王羲之为右将军、诗人,文、书《兰亭序》千古传颂。苏轼诗文书画俱精……历代大家莫不博采众长,是以修养能入佳境,即使文体有常,而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凡诗赋书画皆是明理相因的,此为有常之体;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为无方之数。故学画之人更重画外之功。

4.李炯 隽永清新之四58cm×30cm2017

祖先仓颉象山川江海之状、龙蛇鸟兽之迹而立六书。摹物通心,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变则其久,通则不乏,故曰为悟之土壤。

李世民有云:“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书必颠仆。”太宗此论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作为一名艺术家,尤其是书画艺术家,其作品终会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肥沃的艺术文化土壤之中。中国人创造着艺术发展着艺术,中国书画家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无论是外师造化还是中得心源,都足以使艺术家凝思绝想了。究其原因还是悟:不悟,就难以外师造化,不悟更难以中得心源。为艺之心,贵静不贵动,虽静实为动。如何心静,这就需要神气贯通,复归体位。

自古读书人多以君子自比,为人坦荡,光明磊落,荡涤尘埃,不染其他。人性至高之处是真心,真心之处是童心。身为世人,又为艺术家,若认为童心不可取,便是认为真心不可取,便会失却童心真心。真心既无,真人亦无,何谈其艺?故为艺者当童心常存。发乎真心之人必是清心静心之人,如此方能调理气节,为人处世,从容豁达,率性天然,自然其艺术作品有真我真性情。清心净气而能心游八极,心绪所到之处灵感迸发。

6.李炯 隽永清新之六58cm×30cm2017

7.李炯 隽永清新之七58cm×30cm2017

8.李炯 隽永清新之八58cm×30cm2017

天资既有,遐思妙想,游刃有余,然此非真功夫。天资聪颖者更须勤奋、尝试和冒险。量不积则质不变,耳目亦不能为之一新。人性中皆有悟,必功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有火,必敲击不已,后有境界可谈。书画家注重技法训练,与思想共进,一法一意、一情一理互为通融。不同之人对法高或者意高各有偏执,自古大家写书作画:意高者,必有法,无法则无可达其意;法高者,必生意,无意之法不可高。刘熙载论:“盖法高于意则用法,意高于法则用意,用意正其神明于法也。”正所谓“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技进乎道”,二者同行。

徐上瀛《溪山琴况》云:“抚琴卜静处亦何难,独难于运指之静。”心不静则不清,故绘事之难独难于颖悟之道,近以气用,远以神行。悟之外更应求变,求一生之不断变化,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李可染等大家一生之中无不求变求发展。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也。”三种境界即理想、探索、功成,量变到质变,积跬步行千里,亦是蕴含其中。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猜你喜欢

天资体悟艺术家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别让“天资递减律”成为孩子进步的障碍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