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园林审美密码随章致中老师解读网师园

2017-09-15陆怡婷

现代苏州 2017年17期
关键词:假山苏州主人

文 陆怡婷

风雅颂

破解园林审美密码随章致中老师解读网师园

文 陆怡婷

游览一座园林需要多久?大概,一个小时?但是,真正读懂一座园林,可能一辈子都不够。现代苏州杂志社与悦未来青年创业社区日前邀请苏州著名画家章致中先生,用其独特的视角带领大家解读不一样的网师园。

匠人、匠心、匠物

从辕门进,上有牡丹花“门当”下有抱虎“户对”,跨过门槛,就来到了轿厅。厅上有一块著名画家张辛稼先生所题的牌匾,上书“清能早达”,时刻提醒着主人需要清政以及提高才能。环顾四周,章致中先生指着其中一件事物说到:“这是栏凳,古时候,轿夫将主人送到地方,就坐在这里休息,因此,栏凳又叫懒凳。”这样古老的物什,也就只有网师园还保留着了。轿厅之中最吸引人的可不是这栏凳,而是一顶红木轿子,古时候轿子也分等级,而厅里的这顶正是轿子里的最高配置——八抬大轿。

离开轿厅,往里走就来到了主厅——万卷堂。“万卷堂”取自诗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别看这个名字显得书生气,这里可有着国内迄今为止保存的最完好的砖雕门楼,上面刻着“藻耀高翔”的匾额,即文采斐然的意思,是对文章的赞美,两边分别雕着“郭子仪拜寿图”和“文王访贤图”,下面是“蝙蝠贺寿”意为福寿,不论是花草还是人物的雕刻都栩栩如生,精美绝伦,也难怪联合国将网师园评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在这一点上,砖雕门楼功不可没。”门楼上面,是中国建筑中著名的“钩心斗角”,之后逐渐衍生为政治词语“勾心斗角”。

“大家看看,这是什么玩意儿?”走进万卷堂,一面铜鼓伫立在眼前。“这鼓是汉代以前的行军鼓。”主人将其收回来放在这里,意为“博古”,既能显示主人的身份和也表现出园子的历史悠久。

除了这面铜鼓,堂上还挂着一幅立轴,最早的时候,吴 木老师曾在这里画了一幅松图,后来年月久了,画就烟了,吴老师心中一直有一个情结,因此才在晚年重新画了一幅。“我们今天能在这里瞻仰老师在晚年给人类留下的宝物,不禁肃然起敬。在这个厅堂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吴地文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非常非常的珍惜,我们苏州是何其有幸,有这样的大师出在这里,而且给我们网师园和苏州留下那样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我们苏州人之大幸。”

章先生抚古惜今,引人入胜

撷秀楼在主厅之后,格局明显低于万卷堂,布置多给人温馨之感。登楼而上能看见西南诸山,采撷最好的在此间,就是“撷秀楼”名字的由来。楼上还收集着许多吴养木老师的画作。章致中老师将苏州称为“近现代文化的高地”,确是给吴地文化提供了繁荣的温床。

一块园林铺地,停伫审美时光

游园纵享试听之娱

院子中有许多白皮松,松针稀松,宋朝多常见。宋徽宗有许多画,画的就是白皮松。不远处就是一棵紫薇树,苏州人又叫它“肉痒树”,一抓树干树叶就会收拢,甚是有趣。

梯云室前的栏杆上刻有暗八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道家的精髓隐喻其中。站在梯云室往前看,一座座太湖石堆砌成的假山出现在眼前,蜿蜒而上,作为天梯,直通书楼,说是假山,其实更像是一朵朵祥云,人立于其上,一个个都像“云中仙”似的,天然之中包含着匠人的匠心。章致中先生指出“造园不仅是几个铺地和几块假山的事儿,这里面还有许多文化在其中。”楼上曾挂有几幅清代刘墉的字,但如今不知所踪。

除此以外,地上的一些小细节也不容忽视,松鹤延年的图案象征了长寿,边上是五只蝙蝠,意味着“五福”,初雪之后,地上显现一层蒙蒙的花纹,特别的美。苏州许多摄影师都会选择在这时前来拍照。

站在回廊下,此时,恰逢一阵淅淅沥沥的小雨,眼前是巧夺天工的庭院,耳中是雨打芭蕉的美妙声音,古人讲究的“试听之娱”,今日竟正好被大家遇上。

凌霄花古来就喜欢将自己缠在树上,久而久之,树就被它缠死了。因此,造园者配合着花的习性,特意为它寻来了石笋供它缠绕,傻乎乎的凌霄花还当真以为自己将石笋给牢牢缠死,就这么兢兢业业的缠了几百年。章致中先生说到这里,不禁笑道“凌霄花还以为自己缠着一棵古树,它可是被骗了好几百年呢,可见网师园还有不少的情趣在啊。”

因为将屋前的五座假山称作了“庐山五老峰”,书房就命名为“五峰书屋”,是整个网师园最宽敞明亮的地方,沈周曾在40岁时画了一幅《庐山高》献给他的老师陈醒安,其中,就有庐山五老峰,主人敬仰沈周对尊师的态度,因此将网师园的假山堆成了五老峰,可见这园林原先的主人也是一个妙人儿。

除此以外还有一事儿不得不提的是,1993年5月11日,就是在这里,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签订了共同建树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协定。

竹外一支轩取自苏东坡的“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里面的事物都与竹有关。

细阅古人纹样,体悟内心感动

观景在前,学习在后

集虚斋,虚者养心也,此间珍藏着许多吴养木老师的通景画,即每一张都能单独成画,但拼起来又是一幅大作。提起老师的作品,章致中先生显得尤为骄傲。回忆起自己因为学习绘画和书法稍有进步时被吴老师夸奖的情形,他开心的像一个孩子,即使只听他描述,也似乎能感受到当时小小少年心中的兴奋与感动。“我们是画家,不是诗家,我们只是作作句子而已,你有空去网师园集虚斋看看。”这是吴 木老师的原话,正是这句话,使得章致中先生来到了这里,看到了老师的这些画“到这里之后我明白了,人要虚心,任何时候都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我看到老师的这些画我就明白了。所以说,网师园也是一个学习的课堂,我们在这里能懂得很多道理。”

曾经历经过一番波折,在台风“海葵”来袭时,被盗的那幅画作,如今也被挂在此处,画上还能隐约见到几道折痕。

有一个成语叫做“呆若木瓜”,但是真正见过木瓜树的人,就知道其实它一点儿也不呆,网师园里就有这么一棵200多岁还一点不呆的树,虽然在我们眼里它已经是个“老人”了,但比起听松读画轩内的两块树化石,它还算得上十分的“年轻”,章致中先生介绍到:“来游园的人,往往会熟视无睹,一瞥就走过,哪知道这东西厉害的嘞,有5000万~7000万年的历史,这两块化石是松树的硅化木,它们可是镇园之宝啊。古人看松读画,看的就是古老的树。”

殿春簃,殿春即春天的最后时刻,晚春的意思,殿春簃就是取自“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其浓缩了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勾勒了一个以芍药为景的小书房院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画坛大师张大千兄弟曾居住在此,因此,园内留下了不少传世名作。因为哥哥张善孖喜画虎,因此他们曾在此处豢养过一只老虎,之后他们二人与这老虎间也发生了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

从集虚斋到听松读画轩,再到殿春簃,由此可以看出主人的三大追求——竹的坚贞挺拔,松的高洁风格,牡丹芍药的欣欣向荣。

引来一份恬静,滋润心灵家园

网师园就是给人来看画看美的

寒泉亭里有块石头,“这个像张开双臂的老鹰的石头,就是灵璧石,这块石头是从唐寅故居移过来的。”

苏州作为水乡,建筑大多临水而造,网师园内也不例外,竹外一支轩、射鸭廊包括殿春簃个个都是依傍着江南的潺潺流水而成。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道德经》所著,果然无误。

都说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果真如此,听章致中先生说:“古时候没有空调的,只有通过水来降温。”而且古时候水利系统健全,有四五个出水口,因此下大雨也不用担心。

古人对清风明月十分的追求,站在月到风来亭,朗朗天空清风徐来,园子四周每一处都是一幅画。章致中先生说:“作为画家,会常常来网师园写生,今天带着大家来读网师园,大家未必是画家但需要用画家的眼光来看,今天游完网师园,大家就都是画家了。”

《楚辞》之中有一首叫做《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濯缨水阁就是由此而来,主人在此将登高,看松,读画,射鸭,濯缨连起来了。

都说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网师园就有一座世界上最小的石拱桥——引静桥,它虽然只有1.9米长,但是石拱桥该有的元素(栏杆,拱石,台阶)却一个不少。

小山丛桂轩以黄石假山和太湖石假山为主,以颜色和高度,质地三个方面给人强烈的视觉对比冲击,因此,章致中老师才说:“造园讲究的就是艺术的对比。”

要说网师园中最能表现主人心思的是哪个地方?还要数樵风径,简简单单的小道或许不能表达什么,但是这个名字却能明明白白的体现主人渴望渔樵生活的愿望。

走近琴台,似乎能体会到主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寄托与期望。显然,今天章致中先生来了,还给主人带来了一群知音。

“我经常遇到很多人”章致中先生说“他们来问我,为什么要叫网师园?很多人以为是一个网把狮子围起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网师园的意思其实是一个人,离开了政治舞台或是职场,来到这里以后,退而织网,来此登山,打鱼,砍柴,做一个渔翁,因此这里又叫网师小筑,网师园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解读网师园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探访,大家随着章致中先生游览了一遍网师园后又回到了绘着“网师意韵”的立体布局图前,“网师园不能只看是个古典园林,她是拥有无数珍宝的博物馆,是拥有无数绘画的美术馆,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课堂。”

单靠两个小时的探访,自然不能详细的了解它,今天有章致中先生带领着大家一起品读网师园,也算不虚此行。但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想读懂自己的网师园,还得用心去了解它。

猜你喜欢

假山苏州主人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主人有的我也有
弓的主人
主人
调皮的小猴子
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