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两个女儿的故事
2017-09-15赵文轩
文 赵文轩
我和两个女儿的故事
文 赵文轩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讲述培养孩子的时候,谈及作为两个女儿的父亲,自己将永远不能完全胜任作为老师的角色,在培养孩子的路上,他认为没有终点。
和奥巴马一样,我也是两个女儿的父亲,大女儿小溪今年9岁,小女孩小舒今年3岁,和两个孩子的快乐生活过程中,与其说我一直在教育孩子,倒不如说是我在与孩子一起成长。
不要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在小溪幼儿园毕业典礼上,幼儿园邀请了一位小学优秀教师做了一个主题演讲,名字叫《不要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老师先给家长们看一组照片,照片记录的内容是一年级的孩子在学校一起午餐。吃饭时间到了,孩子按分工去自己领饭,两个值日生吃力的抬着全班同学的饭桶,抬到班级所在处生给其他同学分餐。吃饭的时候,小学生们每个人都将所有饭菜吃的干干净净;吃饭之后,孩子们开始打扫餐厅的卫生,清洗同学的碗筷,整个过程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最终把洗好的餐具抬到指定的地方,餐厅全部打扫干净。不远处的另一组小学生,出现大面积不愿意吃饭,剩饭到处都是,桌子上一片狼藉,饭后,他们看着隔壁的小朋友们在清洗碗筷、打扫卫生、收拾桌椅,没有一个人伸手,茫然的看着干活的小朋友,不知所措。
老师接着告诉家长们,第一组小朋友是日本孩子,这是他们每天正常的在校午餐情况,后一组则是去日本学校参观学习的中国孩子。
老师讲到这里,现场六百名家长安静的近乎窒息。
此时,让我想起自己在读初二时看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夏令营中的较量》。这篇文章发表在1993年,那一年,中日两国孩子曾有一次联合夏令营,夏令营中,相对于日本孩子的坚强、合作、奋发,中国孩子表现则是娇气、自私、懒惰。夏令营后,当时带团的日本老师对中国老师说:你们下一代不是我们的对手,这句话激起了全中国的大讨论。
弹指之间,曾经的那个愤慨少年早已成为人父,今日之情境却仿佛如昨。
老师告诉现场的家长们: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起跑线不是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和跑反的问题,家长应该期待一位身心健全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学习工具。我非常感激这位老师的分享,让我能在孩子上小学前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她的观点我高度赞同,不仅是我们的价值观有多么的接近,而是她自己的孩子教育得非常成功,同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不仅成绩优秀,更为重要的是孩子身心非常健康、自强不息。
我曾在电梯中看到一对母子在对话:“你只要把成绩搞上去,别的你什么都不用管”。她的儿子大约十岁的样子,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我很想告诉这位母亲,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责任的教育已经彻底的丢掉了。
什么都不用管,哪来的责任感?
当母亲切菜的时候手指切破的时候,你希望孩子无动于衷的继续学习,还是应该有其它的举动?通常讲出这种话的家庭,孩子的成绩估计也搞不上去了,因为孩子的成绩是个系统性工程,除了他自己,还有老师,还有学校,还有同学,当然也还有家庭。
普法战争结束后,俘虏了法国皇帝的德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曾有这样一句话:这场战争早已就在德国小学课桌上决定了结果。那是因为德国人在19世纪初期就推进了要素教育理念,让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创造知识。
不要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不玩手机的孩子
不玩手机的孩子
据英国人调查统计,在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中,手机名列前十,理由是人类社会被手机绑架的过于严重。
当前许多孩子已养成玩手机的习惯,而社会上许多人也成了低头族,如果一天不带手机,可能像是掉了魂一样。有的同事手机忘家中后,利用中午的吃饭的时间都要开车回家去拿。
一位家长曾向我诉苦,给初一的孩子买了个手机,孩子总是玩手机,老师教育批评也没有效果。我问家长:为什么初一就给孩子买手机呢。家长理由是担心孩子出事,以便于联系。交谈才知道,孩子是个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父母一直在外面打工,心愿只是盼望孩子将来能读好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听到这里,我觉得这个孩子想通过读好书成才的概率应该微乎其微了,这样简单的方法能培养好孩子就有些神奇了。果然,这个孩子初二就不读了,连9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就加入打工一族了。
小溪每天放学回家,都会拿着外公或外婆的手机,但一定不是玩,而是通过手机中的微信,看老师布置的作业,因为作业都是通过手机来布置的。有时我们两个大人工作忙,发她晚了,她会通过微信来催促要她的作业。当作业完成的时候,她不会看手机半眼,我们没有给孩子禁止玩手机,从不担心她拿手机玩游戏,因为我们全家所有手机中都没有游戏。
而不玩手机,也表示她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读课外书,绘画,做手工,和妹妹玩,和同学玩,和家长玩。
在机场登机后,常会有一个现象,经济舱中,空姐会不停的催促乘客关手机,每次都会有乘客被空姐催促两三次。而在头等舱,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一是因为头等舱人少,二是头等舱没有什么人在玩手机,要么休息,要么看书。机场的VIP候机厅中,也是这个现象,许多人在安静的坐着,或是休息,或是看书,或是办公。到底我们是坐上了头等舱才学会读书,还是多读书后有机会坐上头等舱呢?
想必家长应该如何知道管理孩子玩手机的事情了吧。
家长自己应该没有玩手机的习惯,培养孩子阅读、热爱生活的习惯、不给孩子过早买手机,家长的手机不下载游戏,当手机不能绑架大人的时候,它也很难绑架孩子。
儿车,推车的时候,像是推着自己最重要的宝贝,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小心翼翼!
姐姐得到礼物了
妹妹出生了,名字叫小舒。
小溪非常高兴妹妹的到来,每天围着妹妹看,随着妹妹的出生,许多亲朋好友来看望,看望的人肯定会带礼物来的。
第一位朋友送了妈妈鲜花与姐姐一只小马宝莉的玩具,礼物没有妹妹的,姐姐对礼物很喜欢;
第二位朋友送姐姐一只带KIT猫且能发光的挎包,姐姐爱不释手,玩着玩着,她发现里面还有一只金的KIT猫挂件,她忙问这是送谁的,面对这个提问,我与妈妈都没有正面回答,因为这个礼物显然是妹妹的,我们便让小溪先挂上,于是她高兴的挂到身上了;
第三位朋友送了两件黄金挂件,一只小牛,一只小羊,小牛是小溪的属相,而小羊是小舒的属相,小溪很高兴;
第四位访客送的礼物是挂在婴儿床上的音乐铃,且只有这一个礼物,小溪显然不高兴了,因为她觉得这个礼物应该不是她的。
接下来的日子,小溪非常关注礼物是什么,甚至当着客人的面就迫不及待的打开礼物看个究竟,如果是她的,便非常高兴;若果明显是妹妹的,她则非常不悦;如果她看不出来这个礼物是送给谁的,就会一直追问着到底是送给谁的,是她,还是妹妹。
当看到一个盒子上写着“0—3岁”字样,小溪很生气的说道:“这明显是小舒的,这照片上都是婴儿,还写着0到3岁,我都6岁了。你们都喜欢小舒,不喜欢我,哼!”
当老二出生后,老大被关注度自然减少,而以前的独自占有欲现在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对于这样的一个心理转变,显然是需要大人重视的,这不仅是影响两个孩子的感情,更会对老大是否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告诉小溪:“妹妹所有的衣服都是你的旧衣服,她从来不嫌弃;别人送来的所有礼物,妹妹一个也没有玩,都让你玩了;更重要的是妹妹从来不生你的气;如果没有妹妹,你会有这么多礼物吗?”
“不会!”小溪似乎有一些动情,也觉得有一些理亏。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妹妹呢,感谢妹妹为你带来了礼物!”
“是的!”小溪肯定的回答。
“我们家你最喜欢谁呢?”
“我最喜欢妹妹,她太可爱了!” 小溪高兴的回答。
尽管是老大,但毕竟依然是一个很小的孩子,这个时候,她一定敏感,一定嫉妒,一定失落,因为她觉得妹妹在抢她的资源,这期间务必注意引导,那就是不能因为老二的出生而忽略对老大的爱,更不能去责备老大不懂事,责备会形成对老二更大的敌视,而是需要引导老大去感恩妹妹的出生,因为她的快乐许多时候是妹妹带来的。
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我的朋友们,我的所有朋友都精心准备了一件送给老大的礼物,而没有送老大礼物的人通常是一些未婚的同事或者一些对幼儿教育不太懂的亲戚,因为他们想不到这一点,也可能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也应该没有读过这样的书。
如果有亲戚朋友家有第二个孩子出生时,请记得给老大买一份礼物,这是对两个孩子关爱最好的做法。同样,如果是自己要第二个孩子,可以在孩子出身前讲这个故事给朋友听,提示朋友准备两份礼物,因为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需要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
姐姐得到礼物了
(本文配图作者为徐涛:苏州漫画家,法学硕士,公务员,以当父亲为人生至乐。2015年底在女儿激励下开始画漫画,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已发表作品近400幅,在苏州地铁报开设漫画专栏《阿涛玄妙观》,奇思妙想,幽默风趣,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