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诊断老年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价值

2017-09-15林铭新朱长富侯秀昆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6期
关键词:肉芽肿乳腺炎小叶

林铭新 朱长富 侯秀昆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辽宁 大连 116000)

高频超声诊断老年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价值

林铭新 朱长富 侯秀昆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辽宁 大连 11600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老年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32例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GLM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对其进行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乳腺超声分类并综合研究分析。结果32例GLM病灶的声像图分为低回声团块型18例,混合回声结节型9例,弥漫散布型5例。BI-RADS 3类9例,4a类10例,4b类5例,4c类8例。结论GLM超声声像图无明显特异性,通过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和BI-RADS乳腺超声分级共同分析能提高GLM诊断的准确性。

高频超声;乳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是一种局限于乳腺小叶的肉芽肿性病变,特殊而又少见的。致病因素暂不能定论,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都类似乳腺癌,二者发生误诊的概率在50%以上〔1~3〕。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在提高诊断GLM准确性方面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32例GLM患者,所有均为女性,年龄55~81岁,平均(64.0±1.2)岁,均为单侧乳腺发病。其中乳腺触及肿块23例,乳腺疼痛15例,乳头溢液3例,皮肤红肿5例。临床触及的肿块位于乳腺的各个象限,乳晕区少见,边界欠清且活动度较差,触及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12例。

1.2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s HD15和Philips HDI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用实时线阵探头,频率7~12 MHz。患者常规仰卧位,充分暴露乳腺及腋下,适当配合侧卧位,对乳腺进行纵、横扫查及环绕乳头的放射状扫查。根据患者病灶的情况来调节增益、深度和聚焦至图像的最佳效果,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患者血流情况。应用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标准对患者进行超声BI-RADS分级诊断,同时扫查双侧腋窝有无淋巴结肿大。

2 结 果

2.1声像图特点 大部分GLM的肿块较大,直径为5~46 mm,可位于任何象限,但很少累及乳晕区。32例肿块中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23例,混合回声9例。23例低回声肿块中,单发孤立性肿块18例,弥漫散布型低回声5例,声像图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部分肿块周边回声呈包绕状增强。6例出现成角样改变,3例出现毛刺征,3例肿块内出现点状强回声,22例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BI-RADS 3类9例,4a类10例,4b类5例,4c类8例。

图1 声像图分型

2.2声像图分型 见图1。32例GLM病灶按声像图的特征分型:①混合回声结节型9例(28.1%),其特点为肿块呈低回声,内部呈略强回声或内部见散在分布的小囊状、管状液性暗区,肿块回声不均匀,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肿块周边见回声不规则增强,1例伴有毛刺征。5例伴导管扩张,4例发现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BI-RADS 3类3例,4a类5例,4c类1例。当肿块出现毛刺时尤难与乳腺癌鉴别,本研究中此类型高度可疑诊断为乳腺癌1例。②低回声团块型18例(56.3%),其特点为肿块为低回声,形态不规整,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可出现毛刺。肿块周边见厚度为4~8 mm的高回声环。6例出现成角样改变,3例出现毛刺征,3例钙化均出现在此类型内。BI-RADS 3类6例,4a类2例,4b类4例,4c类6例。2例伴导管扩张,3例病灶内有点状强回声,15例伴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本研究中此类型高度可疑诊断为乳腺癌6例。③弥漫散布型5例(15.6%)其特点为在肿胀的腺体回声中,可见低回声呈大片的弥漫性分布,回声不均匀,腺体内部回声紊乱,累及范围大于两个象限但无明显占位效应。BI-RADS 4a类3例,4b类1例,4c类1例。3例伴导管扩张,3例伴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此类型中高度可疑诊断为乳腺癌1例。

32例GLM中22例(68.8%)超声声像图显示腋下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GLM的病理结果与高频超声表现对比表明,3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中有8例误诊为乳腺癌,其余24例超声提示建议定期随诊,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5.0%。

3 讨 论

GLM在临床中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慢性疾病,病因暂不明确,1972年由Kessler等〔4〕最先报道。目前,多认为GLM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乳汁刺激、口服避孕药等体内激素失衡或创伤、感染、化学刺激诱发的小叶肉芽肿症有关。GLM以乳腺小叶为中心,表现为多灶性分布。病灶一般局限在小叶内,但偶尔可累及小叶以外。Yilmaz等〔5〕对GLM的研究指出,由于机体病变波及的程度及范围不相同,使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下表现十分的复杂。本研究结果提示GLM的超声共性表现为肿块多为不规则低回声,边界欠清或不清,肿块周边有显著增厚的环状高回声,部分病例肿块内部可见散在分布的小囊状、管状液性暗区,病灶内部血管走行自然、规则。这些都是诊断GLM的重要指标,但缺乏特异性,这与严松莉等〔6〕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及相关临床研究〔7~12〕均得出GLM超声表现不具有特异性,需要与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本研究提示GLM表现为混合回声结节型和弥漫散布型时容易与乳腺癌区分,较易诊断。本研究中混合回声结节型1例误诊乳腺癌是因为其声像图出现不典型的毛刺征(BI-RADS 4c类)。而弥漫散布型中1例高度怀疑乳腺癌者(BI-RADS 4c类)的临床表现大片皮肤红肿,皮下组织肿胀,乳腺腺体回声杂乱,同侧腋下淋巴结明显肿大,可能为炎性病变的急性期,此时不能排除炎性乳癌因而致误诊。

本研究显示GLM表现为低回声实性肿块型时与乳腺癌鉴别较困难。此类型中6例高度可疑为乳腺癌(BI-RADS 4c类6例)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参考肖永芳〔13,14〕等的研究结果分析两者的区别:①GLM边缘多为较大的分叶;乳腺癌肿块边缘多为小分叶,毛刺征。②乳腺癌病灶后方回声明显衰减,纵横比多>1,钙化灶大多表现为簇状微小钙化;GLM病灶纵横比<1,后方回声衰减不明显,簇状微小钙化灶较少见。本研究中出现的3例钙化为散在分布的中-强回声,可能为炎性病灶中的有形成分集聚,亮度不如微小钙化灶。③CDFI显示血流丰富者占31.3%。与刘秉彦〔15〕等报道的GLM血供较少、多为低速低阻血流结果一致。这一血流特点区别于乳腺癌高速高阻的血流频谱,可以鉴别。④BI-RADS分类在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方面是临床医生和影像医生交流的最直接指标,对于乳腺病灶BI-RADS分类达4以上的需要进行病理组织活检确诊。⑤GLM常伴有同侧淋巴结反应性增大,当探及的淋巴结形态规则,皮质增厚均匀,淋巴门结构清晰时可有别于乳腺癌淋巴转移的表现。

由上述对比看出,GLM表现为实质性肿块时,应仔细辨别肿块的细微结构如边界、纵横比值,内部回声特点,出现钙化的特点及血流信号特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建议对于疑诊患者、BI-RADS分类分为4类以上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活检确诊。有研究报道〔16〕将GLM超声声像图进行分型:管样型:主要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的肿块周围有较多低回声导管延续;实块型:主要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的肿块周围以成角及分叶为主;弥漫型:与本研究中的弥漫散布型声像图特点相似。此归类方法主要注重的是肿块边界的特异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不同的分类特征分析病灶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1赵 颖,方志沂,赵广才.肉芽肿性乳腺炎高误诊率原因分析(附30例报告)〔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1;8(2):55.

2郑述建,肖 颖.肉芽肿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8例分析〔J〕.河北医学,2005;11(9):825.

3Adler DD,Carson PL,Rubin JM,et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preliminary findings〔J〕.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6):553-9.

4Kessler E,Wolloch Y.Granulomatousmastitis:a lesion clinically simulating carcinoma〔J〕.Am J Clin Pathol,1972;58(6):642-6.

5Yilmaz E,Lebe B,Usal C,etal.Mammographic and sonographic findings in the diagnosis of 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J〕.Eur Radiol,2001;11(11):2236-40.

6严松莉,唐旭平,沈纪松,等.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分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6):344-6.

7韩巧芳,谢玉环.超声在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95-115.

8柯丽明,魏巍丽,陈志奎,等.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肉芽种性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10(3):155-8.

9鲁 嘉,刘 赫,姜玉新,等.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11):2246-9.

10李晓琴,徐 敏,顾成章,等.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高频超声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2):244-5.

11黄春旺,裴书芳,王 银,等.常规超声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0):3649-51.

12黄丹凤,林礼务,何以敉,等.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1):22-5.

13肖永芳.乳腺不典型炎性病变与浸润性导管癌钙化的超声表现与诊断价值〔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5;9(9):609-11.

14曾功俊,柳建华,区文财,等.超声鉴别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6):932-5.

15刘秉彦,符少清,李龙洁,等.彩超检查肉芽肿性乳腺炎15例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11):874-6.

16Hovanessian Larsen LJ,Peyvandi B,Klipfel N,etal.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imaging,diagnosis,and treatment〔J〕.AJRAM J Roentgenol,2009;193(2):574-81.

〔2017-04-12修回〕

(编辑 郭 菁)

朱长富(1983-),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疾病超声诊断研究。

林铭新(1980-),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疾病超声诊断研究。

R445.1

A

1005-9202(2017)16-4085-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6.081

猜你喜欢

肉芽肿乳腺炎小叶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苹果小叶病的防治
小叶樟树下的遐思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小叶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韦格纳肉芽肿以慢性中耳炎首发1例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肿瘤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兼结核潜伏感染者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