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熟市古树名木调查与保护

2017-09-15李金元钱红苏旭兰

自然保护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常熟市古树名长势

李金元 钱红 苏旭兰



常熟市古树名木调查与保护

李金元1钱红2苏旭兰2

(1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15519;2江苏省常熟市林业站 215500)

根据2014年常熟市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清查工作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常熟市古树名木资源及生长现状,以及在生境恶化、保护方式改变、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群众保护意识薄弱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古树名木保护问题,并提出了科学管护、及时纠错,动态监控、加强巡查,建档完整、增加投入,加强宣传、提高保护意识等保护措施。

常熟市;古树名木;调查;保护

古树名木一般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名木象征着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绿色文化得以传承的保证,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也是这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古树名木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种质资源,一棵古树就是一个基因库;古树名木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一棵古树名木就是一部史书。古树名木作为特殊的林木种质资源,对于树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古树名木是当地绿化树种规划和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树木引种的重要历史佐证,研究古树名木对于反映区域气候变化、地带植被、植树造林历史等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常熟市历来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多次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并根据调查情况对古树进行挂牌编号、保护抢救,使得大多数古树名木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随着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加快,古树名木的生存也受到一些威胁,亟需开展系统清查和梳理,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使得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1 常熟市情概述

常熟,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一向有“江南福地”“鱼米之乡”的美誉。作为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常熟以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作为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称号。常熟也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强县级市之一,位于中国县域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会展和航运中心的前列,是中国“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成员;同时还是中国国家级生态城市之一,生态建设发展良好。

1.1 地理位置

常熟位于东经120°33′-121°03′,北纬31°33′-31°50′之间,坐落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东邻太仓,距上海100 km,南接昆山、苏州,西连江阴、无锡,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与张家港接壤,坐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西间最长距离49km,南北间最长距离37 km,全市总面积1266平方千米(含长江界属水面),人口103.6万,拥有11个镇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常熟交通便利,境内河道密布,现有航道60条,通航里程533km;204国道等贯穿全境,苏常线连接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铁路和长江苏通大桥在境内交汇,此外,还有57km苏嘉杭和沿江两条高速公路常熟段通过区内。

1.2 地形地貌

常熟境内地势平缓,水网交织,海拔在3~7m之间,少数低洼区域为2.5m左右,局部较高地段达8m左右。境内山丘主要有虞山、顾山、福山,其中以虞山为最,海拔263m,山体位于当地虞山镇西北,北面连接到大义,南面直接濒临尚湖。整座山的走向是由东南方向朝西北方向发展,山体的南北宽度是3km,东西端长度为7km,山脚周长20km。

1.3 气候

常熟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一年中,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偏北风,主要是寒冷少雨的天气;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风,主要是炎热多雨的天气;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常出现冷暖、干湿多变的天气。年均总日照数2130.2 h,年平均气温15.4 °C,年均降水量1054 mm。

2 常熟市古树名木资源及生长现状

2.1 古树名木资源情况

常熟市古树名木共计477株,44种。包括白皮松3株、榆树1株、白玉兰3株、板栗32株、糙叶树1株、刺柏1株、枫香15株、枫杨9株、枸骨3株、枸杞1株、光叶榉1株、广玉兰13株、桂花35株、圆柏9株、含笑1株、红豆5株、红毒茴1株、黄杨40株、鸡爪槭9株、金钱松1株、榉树39株、蜡梅2株、凌霄1株、罗汉松16株、马尾松15株、美国凌霄1株、牡丹1株、南天竹1株、盘槐3株、瓶兰花1株、朴树6株、楸树3株、雀梅藤2株、三角枫5株、石榴1株、栓皮栎2株、五针松1株、乌桕1株、香圆1株、香樟19株、杨梅3株、野柿1株、银杏165株、紫藤3株。

2.2 古树名木生长现状与分析

常熟市原有古树名木486株,其中10株已经死亡。这次调查的477株古树名木中,270株长势旺盛、153株长势一般、40株长势差、13株濒死,1株已经死亡,如下表所示。

古树名木生长状况统计表 单位:株,%

旺盛一般差濒死死亡汇总 长势270153401310486 占比55.631.58.22.72.0100

常熟市古树名木的总体生长状况尚可,477株古树名木中,长势旺盛的占55.6%,长势一般的占31.5%,长势差的占8.2%,濒死的占2.7%。长势旺盛的虽占所有古树名木的一半以上,然而,因为历史悠久,生长时间长,越来越多的古树名木出现生长势减弱的问题。且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古树名木生长条件的改变,也让越来越多的古树面临着濒死的危险,因此,古树名木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3 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增多,越来越多的古树名木生境被破坏,长势日渐衰退,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而不当的古树名木保护措施不仅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反而加剧了古树名木长势的衰退。常熟市古树名木保护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生境恶化

生境的恶化是导致古树名木生长衰退的主要原因。许多古树名木所在区域的路面都被硬化(石头、水泥),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透水性下降、土壤理化性质变差,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目前一些生长在硬质铺装下的古树名木还没有表现出长势差,硬质铺装对古树名木的伤害并未被人们所重视,并且将它误解为可以有效保护古树名木的手段。长此以往,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古树名木濒临死亡。位于常熟市第一中学的白皮松,本为苏州市范围内最大规格古树,现已经死亡,这都与立地条件的改变有关。

3.2 保护方式改变

树池式种植与堆土同样严重影响着古树名木的生长。树池不仅会限制树木根系的生长,更会因为土层拔高到原树干的位置,而使根系上移;而许多树池的空间很小,直径不够,堆土的面积有限,容纳的根系就很少,而这一部分树池中的根系也是吸收水分、养分的主要根系,因此在这种立地条件下,古树名木往往表现出顶梢枯死、树冠变窄,长势越来越差。常熟市村落中的许多古树名木均被种植于树池中,今后生长状况会越来越差。

3.3 自然灾害

古树由于已经生长多年,生命力开始衰弱,也更加容易受到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影响。然而有关部门对病虫害防治水平有限,发生病害后,对古树名木只能做简单处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防治。自然灾害,主要是雷击也是威胁古树名木生长的重要因素。古树名木往往很高,容易受到雷击,雷击不仅会直接造成树体大面积的烧死,更会因伤口难愈合,微生物侵入,致使树体腐烂,树木死亡。常熟不仅有一部分受雷击的古树名木,更有许多周围无高大建筑、立于空旷场地的古树名木还没有安装避雷针,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3.4 人为因素

人为破坏也使得古树名木生长衰败,如龙殿山庄的千年银杏,因烧香而破坏了树体的主干。许多城镇随意移栽古树,导致古树无法适应新的生长环境而死亡。在农村和景区中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排放污水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部分古树周围摆摊、乱扔果壳杂物、倾倒垃圾污水,严重污染了周边土壤,破坏了古树的生存环境。此外,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导致酸雨次数增多、强度增大,都威胁着古树的生存。虞山镇一株古银杏因修整河道施工而破坏了根系。

3.5 群众保护意识薄弱

在常熟地区的古树名木中,有很大一部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主要由于人们没有完全认识到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因此古树名木就很难得到保护。许多就是由于人们保护意识的薄弱和缺乏而导致周围堆满垃圾,攀附植物,甚至杂草丛生,生长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董浜镇的多株银杏因为受到化工污染而逐渐死亡,至今仍无人问津,生长在杂草丛中。很多人不了解古树名木的意义,从而不懂得保护身边的古树名木,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古树名木渐渐面临死亡的威胁,因此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也是一个保护古树名木的一个关键。

3.6 管理问题

常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现在处于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与常熟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不符。表现在管理较为混乱,存在着挂牌缺失、信息不全、信息更新不及时、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由于原树种编号的大量缺失,导致本次调查的古树名木无法与以前调查的结果对应,找不到或是死亡的树种很难确定是原编号的哪一株;已经死亡的古树名木信息或是未更新,或是死亡的树直接从登记表中除名;长势差的树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如支塘镇的一株南天竹,由于未知原因主干枯死后,根部又重新抽出萌条,如今长在废弃空地上,垃圾、杂物堆积严重。

4 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4.1科学管护,及时纠错

古树名木大多具有树龄较大的特点,有些树木的生长已经进入衰退期,树木需要得到科学管理和养护。近年来,各地各单位也加强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建设了树池、围栏、地面铺装等,有些不科学的保护措施反而加剧了树木衰退。对于不科学的管护措施,应及时纠错,尽可能使得古树名木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不要刻意修建树池、围栏等不利于树木生长的设施。对于已建设的,不能起到保护作用甚至具有破坏效果的,应限时拆除,恢复原貌。

4.2 动态监控,加强巡查

在这次古树名木调查过程中,有些镇区原有记录的古树名木竟找不到具体位置,存在树木已经死亡而未知或未上报的现象,尤其城区更加明显,这使得古树名木保护成为空谈。古树名木保护应建立动态监控机制,落实责任人随时对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及时上报古树名木生长情况。如虞山镇因为河道施工导致银杏古树遭到破坏,至调查时才被发现。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动态监测体系,还要灵活性进行巡查,对于刻意发生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于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要严厉惩处,避免古树名木遭受人为破坏。

4.3 建档完整,增加投入

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长久而重要的工作,通过对古树名木的调查,为古树名木建立完整的档案,明确每一株古树的位置、生长状况以及保护现状。对已经出现问题的古树名木,采取及时而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古树名木进行逐株挂牌,有效地将古树名木纳入实时监管体系。此外,政府和管理部门应增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快落实濒死古树名木的复壮工作,对年代久远而生长势衰弱的古树,要及时采取抢救性治疗保护措施,将每一株树木都保护到最好。

4.4 加强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古树名木的保护,不仅要求政府和绿化部门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更要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古树名木的价值以及保护意义。各乡镇、社区可定期举行座谈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向居民普及古树名木的意义,并带领居民用实际行动保护身边的古树名木。让大家明白保护古树名木应该是每一个社会人的责任,提高人们的自觉性,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给古树名木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生长环境,也让保护古树名木的概念更加深入每个人的心里。

[1]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Z].2001.

[2] 马凯,陈素梅,周武忠.城市树木栽培与养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美萍,陈桂练.常熟市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初探[J].园艺与种苗,2011,(5):1-6.

[4] 胡祥林,朱雅芳,赵雨妹,等.东阳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及保护措施[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09-113.

2017-05-26

S759.5

B

1004-7743(2017)03-0050-04

猜你喜欢

常熟市古树名长势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五(5)未来星中队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No Gain Without Pain
A Clever Rabbit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三(6)炫彩中队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