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各省域离婚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7-09-15赵晓彤海南大学

消费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离婚率出生率面板

赵晓彤 海南大学

中国各省域离婚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赵晓彤 海南大学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代,家庭婚姻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因素,其不稳定性已初露端倪,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觑。所以,以离婚率为指标探究其影响因素对于降低离婚对人们的不良影响及实现中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相关性分析、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Hausman检验等方法,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并对不同区域的离婚率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离婚率的影响因素对其作用程度各不相同。其中,在人才济济,科技创新力量雄厚、经济高度发展的东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与出生率对离婚率有显著影响;对于中部地区,除了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外的主要因素对离婚率的作用都不明显,而西部地区,教育水平提升与离婚率呈显著负相关。本文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由探究得到的影响不同区域离婚率的主要因素提出政策建议。

离婚率 城市化 教育水平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自古以来,其作为一种自然法则和代表着传承的文化,在维系中国社会稳定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及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文化思想渗透,我国居民对婚姻这种传统文化重视程度已然改变,在2009-2015年间,粗离婚率逐年攀升,我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数在2015年达最大值,为384.1万对。据民政部《2015年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民政部门登记离婚314.9万对,法院办理离婚69.3万对,我国粗离婚率达2.8‰,根据中国统计局分省资料显示,2009-2014年我国西部地区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他自治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省份、直辖市及分别属于东、中部地带但也实为东北区域的辽宁省、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的离婚率普遍偏高。对各区域离婚率的更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可以有效较少离婚对于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

图1:2009-2015年全国粗离婚率趋势图

近五年来,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离婚率有着更深入的研究。一些学者从文化视角对离婚影响因素分析,SpMcCoy(2010)用信仰这一非正式制度作为人与人的差异因素,来分析其对离婚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具有信仰的执法人员比普通人的离婚率低,毛伟民(2010)从教育水平的角度,对高等教育带来的经济效应与离婚率进行计量分析,分析得出素质越高,学历越高的人离婚率往往很低。李晓敏(2014)从科技发展的角度,运用中国31个省份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对离婚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滞后效应;一些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对离婚率进行分析,PR Amato(2011)从婚姻成本的视角考虑失业率与离婚率之间的关系,认为高失业率导致低离婚率,但是我国多数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到高失业率导致高离婚率的结果。冯浩(2014)阐述孩子会提高婚姻双方主体的离婚机会成本,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离婚率与出生率的U型曲线。

然而,国内、外学者都是就某一省份、某一个城市的离婚率进行分析,或者对农村、城市离婚率进行分析,缺乏对全国各个省域离婚率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弥补了这一不足且选取的数据具有时效性。

二、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考虑到数据的时效性、真实性以及数据的获取情况,本文研究选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2014年的面板数据,并基于《中国统计年鉴》三大区域粗离婚率的统计数据以2009年为起始年,本文本着认真、严谨的学术精神选取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可以减少多重共线性的影响,通过单位根检验可检验数据平稳性并对构造模型起到作用,在本文中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需要通过Hauman检验来确定从而增加面板数据分析精确度。本文在借鉴白重恩(2010)对中国离婚率影响因素研究中的模型基础上,结合数据呈现的实际特征,设定基本计量模型(公式1)为:

其中,i和t分别代表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2009-2014年,βj为截距项,β1到β6代表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为随机干扰项。

本文从经济发展情况、社会责任感及人口特征等角度选取地方人均生产总值、城市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人数及出生率五个指标就中国离婚率进行实证研究,搜集数据来源于2009-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及2009-2014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的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初步判断表示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水平指标及表示人口与特征的出生率指标与粗离婚率成负相关,我们判断粗离婚率与代表经济发展情况的人均GDP、城市化率、CPI及失业率呈正相关。

三、实证检验过程与分析

本文运用Eviews6.0给出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如表1),从统计结果来看,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各省影响离婚率的因素和粗离婚率均有明显差异。通过考察面板数据变量间相关系数来考察各变量对离婚率的影响,给出表2。发现城市化率与离婚率的相关系数值较高(0.356)、代表教育水平的普通高等学校毕(结)业人数指标与具有人口特征的出生率指标和离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值较高,分别为(-0.406)(-0.456)。通过观察,发现各个变量之间相关系数数值很小,可以初步认定所选变量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表1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表2 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一)全国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由于本文所选数据为面板数据,所以需要对其平稳性用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的结果(见表3)表明因变量粗离婚率的观测值中存在一阶单位根,自变量城镇登记失业率存在二阶单位根,我们对其进行差分处理,处理后面板数据显示平稳。同时,由于面板数据模型有三种类别,为建立更加准确的模型,我们经通过Hausman检验确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见表5。考虑到本文对政策建议的实用性,我们对各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发现各解释变量对离婚率均有滞后影响,除城市化率和失业率外其他变量对离婚率均有滞后3期的影响,这提醒政策制定者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各地区的发展变化。

表3 单位根检验

表4 全国样本回归结果

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离婚率因素的条件下,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失业率对被解释变量影响不再显著;城市化水平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城市化率对离婚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提升中国家庭婚姻破裂风险,而普通高等学校毕(结)业人数与出生率均在1%水平下,对离婚率有显著负相关影响,说明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孩子的出生可以对我国家庭婚姻产生积极作用。

表5 各解释变量与粗离婚率格兰杰因果检验

(二)东、中、西、区域样本回归分析

本文进一步对三大地区不同省份的离婚率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回归结果(见表7)表明不同区域离婚率影响因素不同。

表6 东、中、西三大区域回归分析结果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分析

从第三章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结果来看,我们从全国样本回归结果中发现城市化率对离婚率的影响是显著正相关,教育水平和出生率对离婚率产生显著负相关影响。具体到各个省域,东部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失业率与出生率对家庭婚姻破裂产生显著影响,分别对婚姻的维持有消极、积极作用;中部地区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其他指标对离婚率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各个省份的教育水平对离婚率有显著负相关影响。我们可以由全国样本及三大区域样本回归结果,做出合理分析,认为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权衡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因素,生活成本越高越会推进人去想办法拥有更多维系生活的资本,这时候的资源将重新进行配置即重新选择伴侣;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规模流动与信息交流的加快使不同生活状态的人在开放的空间进行思想与文化的交流进而令婚姻在城、乡间,在社会中不同阶级中变得更脆弱;而具有高教育学历的人更加理性并且有责任感,能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清楚的认识,会审视所拥有的婚姻。而孩子的出生会被看做是一种经济成本,家庭成员会对经济成本与离婚效益进行权衡,从而使离婚率大大降低了。

从四次分析结果来看,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指标对全国以及三大地区的离婚率没有明显影响,与前人研究成果不相符,我们分析可能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家庭婚姻中双方更加侧重于婚姻与生活质量,而非金钱对生活的影响。

(二)政策建议

事实上,家庭婚姻是属于社会学范畴的名词,而离婚与否也是人的主观想法促成的,我们无法强制个人去做出决策,只能通过一些政策去正确、合适的引导国民对待作为传统文化的婚姻的态度。首先,能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并针对各个省的实际情况进行政策实施,从而减少人民生活负担和增加社会福利与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维护家庭婚姻稳定性。国家应该做到稳定物价,物价上涨会使人民生活负担加重,会增加国民的就业及工作压力,加重社会负担,助推离婚率提升;国家应该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发展高等教育,通过教育使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可以更加理性的进行决策。建立健全婚姻法法律体系。当房地产政策、税收政策、福利政策直接与人们的婚姻家庭形态相关时,离婚成为具有“经济效益”的行为。一些夫妻为了减税等理由,而出现了各种所谓的假离婚,因而出台清楚、明晰的法律条款有利于使家庭婚姻双方侧重慎重对待婚姻。另外,鉴于出生率对不同水平的发展区域影响不同我国应该地制宜的实行开放二胎政策,东、中部地区可以减缓这一进程。

[1]夏吟兰.对离婚率上升的社会成本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8(01).

[2]苏玫瑰,张必春.转型加速期门当户对婚姻的错位与危机——阶层封闭视角下离婚率上升的新解释[J].西北人口.2008(05).

[3]徐安琪,叶文振.婚姻质量:婚姻稳定的主要预测指标[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04).

[4]李雨漳,杨竹.东北地区离婚率特征分析及原因思考[J].人口学刊.2008(02)

[5]张翼.中国当前的婚姻态势及变化趋势[J].河北学刊.2008(03).

[6]戚杰强,谭燕瑜.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其婚姻状况的影响——以广西的抽样调查为例[J].西北人口.2008(01).

[7]孙晓娟,陈维涛,赵东红.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离婚率之间的实证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8]朱海忠,蔡砚秋.增加离婚成本能否降低离婚率[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9]Ashli J.Sheidow,David B.Henry,Patrick H.Tolan,Martha K.Strachan.TheRole of Stress Exposure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Internalizing Outcomes of Urban Families[J].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14(8).

[10]Zheng Mu,Yu Xie.Marital age homogamy in China:A reversal of trend in the reform era?[J].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14.

赵晓彤(1994-),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离婚率出生率面板
No.5 2020年出生率创新低
出生率创新低,都是压力惹的祸吗?
面板灯设计开发与应用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单亲家庭,风雨前行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
离婚率与房价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离婚率逐年攀升 是什么让婚姻变得脆弱
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的产能评估
考虑钉螺密度依赖出生率的血吸虫病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