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錩先生的贡献

2017-09-15西

名家名作 2017年3期
关键词:泥人张彩塑创作

西 沐

张錩先生的贡献

西 沐

《二玉寻梅》(四代) 张 錩/作

张錩先生作为一位从民间艺术世家中走出的当代艺术大家,其艺术陶养、文化修养是多元的、丰富的、系统的。他不仅是一位具有很高造诣的单纯的艺术家,而且还具有多重身份,因此,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艺术创作上的影响外,他还是艺术教育家及社会活动组织者,更是“泥人张”的第四代传人,这些都反映出张錩先生作为一个艺术家、学者、艺术管理工作者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才能与素质。

我们在展览中,看到了很多张錩先生的作品,无论从思想,还是从艺术的审美,表现手法与具体技艺,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度,并且作品比较多且水准整齐。这反映出了首先是张錩艺术思想与创作体系的形成的结果。正是由于有了这一创作与思想体系,才使得“泥人张”传承发展有了核心的艺术聚合力与创作力,才推动了“泥人张”艺术的有效传承与持续发展,促成了“泥人张”艺术的出新及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所以,我们在分析张錩先生在“泥人张”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过程中,除了做出以上提到的工作和贡献外,更重要、更核心的是他建构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体系。

在“泥人张”艺术的发展中,张锠先生不仅仅是传承,更重要的他要创造、生发。为此,它不仅仅在技艺层面,更重要的是,在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体系进行总结、提升与完善。我们认为,张錩先生的彩塑艺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以“神采观”为核心的艺术思想体系;一个是以装饰化为核心的艺术风格。通过考察张锠先生的艺术进化与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其“神采观”主要由三个重要的艺术理念构成:其一是以气韵灵动为本的造型理念;其二是以形写神的创作理念;其三是以情写神的艺术哲学观念。而另一个就是以装饰化为核心的艺术风格,即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角,运用艺术的概括、夸张、抽象与变化等多样表现方法,在限定的空间与环境中,有序地组合、构造富于节奏与韵律美、形象与形体美的平面与立体造型。其艺术创作体系,则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应目会 心”。这里指的是感受与意会,要对客观物象给予反复的观察、体昧、分析与研究,对其状态、气质、性格等外质要素和内质要索要掌握规律,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意匠经营”。当主观的感知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就要确定装饰雕塑这一审美主体的目标定位,即要确定表达的主题与立意。三是“以心造境”。在把握了主题与立意,就要运用设计意识的多维与对立思考模式,充分发挥主观的丰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侧面抓住物象主体的特点、特征、本质、气质等,“以心造境”表达某种情趣、神韵或意境。四是“撷取精粹”。在塑造形象、形体、形态、形式的过程中,运用概括、夸张和提炼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要摆脱纯自然形态,把生活中掘取的素材,即物象的自然形态升华,加工、体味其艺术实质,更集中、更深刻、更内在地表现形与神,使之更富感染力。五是“情真意切”。装饰雕塑的创作设计,从酝酿、构思到表现的每一环节,都有着感情因素的积极参与,只有当情与美高度统一才能形传其神,意境随之欲出。

张錩先生对泥人张艺术社会化的推动可以说是重要的关注点,首先拓展了“泥人张”这一民间艺术创作的表现力。这种拓展首先表现在对创作理念和审美取向拓展上。张錩先生在“泥人张”艺术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和融合了兄弟艺术门类和西方雕塑艺术的理念、手法,使“泥人张”的彩塑艺术理念得到了提升、完善,审美取向也不断向当代延伸,增加了其艺术表现的活力;其次在材质方面极大地拓展了“泥人张”的创作。从以前软质的泥塑到后来的大量金属类硬质材料的应用,都使“泥人张”艺术在材质方面极大地进行了拓展,增强了其表现力与融入社会发展的能力;再次“泥人张”艺术作品的体量及环境的交融关系等方面得到重要发展。以前“泥人张”作品更多的是民间的故事性阐释、案头及有限空间的观赏把玩,很难成为一种公共展览环境下的艺术,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交融在现代展览条件和现代审美环境下面临非常多的挑战,而张錩先生正视了社会和审美发展的需求,拓展了“泥人张”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尺度和与环境的交互关系。

《读》 张 錩 /作

其次张錩先生把“泥人张”由师傅带徒弟这一传统授业传承方式不断推动,使其走向了科学化、体系化的学院教育体系,这一转变的意义非常重大。1950年,在新中国刚成立时,周总理高瞻远瞩,非常重视民间艺术在中国艺术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所以将“泥人张”的第三代传人张景祜等三位重要的民间艺人调入北京,先后在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为其设置了研究工作室。几十年发展下来,只有“泥人张艺术研究室”的艺术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并形成了规模。可以说,从张景祜先生开始,在教学工作中就为张錩打下了科学化、学院化教育体系的基础,同时又因张錩先生任职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方面从事泥塑教学,另一方面非常重视“泥人张”艺术的发展,所以“泥人张”彩塑艺术得以迅速的继承发展。另外,由于张錩先生拥有的学院教育背景与平台,使他有机会,也有能力将“泥人张”艺术的思想和创作手法不断地科学化、体系化,并在学院平台进行教学工作,从而使“泥人张”的传承工作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真正的走向了科学化、学院化、体系化的教学模式。

《丝绸之路》 张 錩/作

“泥人张”艺术由一个家族艺术变成了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社会艺术。张錩先生推动、创新、发展的视野、心胸和气魄,首先在传承层面就打破了家族的技艺垄断性,使“泥人张”艺术有更多的人参与传承与发展。因其一开始就把“泥人张”艺术当成了一种艺术形式和艺术理念,而不仅仅是家族的财富,所以“泥人张”在传承、创作、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新鲜的力量与要素参与进来,使得“泥人张”艺术从天津走向北京,从北京走向全国,从全国走向社会。将一个封闭的、家族式的艺术创作与传承样式,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国际化的艺术形式,这是张錩先生在“泥人张”艺术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

张 錩简介:

张錩,198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是著名民间艺术“泥人张”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历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雕塑教研室主任、装饰艺术系主任,中国文联第七、八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六、七届副主席,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张錩荣获“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等荣誉称号。

张錩在创作上,继承了“泥人张”彩塑艺术传统,又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其他姊妹艺术之长,逐渐形成造型夸张简洁,形色和谐统一的现代装饰风格。代表作品有《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获香港回归国家礼品集体创作嘉奖)、《工农兵知识分子》(获国庆40周年特别奖)、《阿福》被选为1992年中国友好观光年吉祥物(获国家专利)、陶瓷雕塑《暮归》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福娃》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金奖(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火烧望海楼》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大型综合材料彩雕《盛世中华世博龙》参加上海世博会(被收藏)、《古道驼铃》获城市雕塑优秀奖等。

著作有《中国民间艺术大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设计》《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泥人张卷》《中国泥人张彩塑艺术》《人·生命·自然》《中国结——民间彩塑》等专业论著。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等职。

猜你喜欢

泥人张彩塑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О НИХ СУДАЧИЛИ НА УЛИЦАХ
从《泥人张》中学写“人之奇”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泥人张”:官司与传奇
创作失败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泥人张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