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
——以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为例
2017-12-06王璐
王 璐
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
——以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为例
王 璐
我国地大物博,被列入文化遗产的内容范围极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近年来政府门对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有增无减,其中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相关遗产内容被高度关注。
西兰卡普;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
在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亟待重视。以“西兰卡普”为例,“西兰卡普”也就是“土花铺盖”,是一种土家族织锦,在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及精神文化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西兰卡普被列入我国非物质化遗产中,但多数人对西兰卡普内在的文化内涵了解甚微。
一、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含义部分
文化遗产资源种类丰富多样,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部分,由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有形”,包含着一些具体实在的物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受到的关注度欠缺于物质文化遗产,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是“无形”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的部分:(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相对“无形”特征并不意味着非遗没有实际物体载体,相反,大部分非遗都需要无论是人还是物来辅助非遗进行展现。
就西兰卡普来看,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内容下的传统手工艺部分,由于是传统手工艺,很明显需要通过人为的劳动过程来进行展现。但西兰卡普这种非遗所体现出的并不完全是土家族人民进行织锦的织造过程,或者是如何发明创造了这种形式的少数民族特色技艺及物品,更重要的是在其背后所暗藏的乐观生活、坚韧向上以及勤劳勇敢的民族个性和民族文化精神。
二、探析西兰卡普起源传说部分
关于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的来源,有一个传说。在今酉水河流域一个古老的土家族山寨里,有位心灵手巧的土家姑娘名叫西兰。西兰聪明且勤快,她把自己所织的布叫做“卡普”。她自幼就跟随母亲纺纱织布,织出的布别具一格,一块块颜色鲜艳的花布发展变成了锦。一天,西兰向寨子上的一位老人进行询问后得知还有一种“白果花”没有织过。老人告诉她白果花只能在晚上才能看得到,于是西兰决心半夜亲自去观察白果花。终于在某一天的半夜,西兰看到了白果树开满白果花,洁白且美丽。谁知西兰被嫉妒自己的嫂子诬陷为夜里出门与人私会,西兰身边的阿哥听后怒气冲天,将西兰残害。乡亲们都很伤心,土家族姑娘们把西兰织的各种有花的图案保存下来,把她生前所织的布称为“西兰卡普”作为纪念。
从传说可以看出传统西兰卡普所表达的是土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人们把自己平日里的所看所想融入到织锦中,并在织锦过程中抒发着自己不以言表的真实情感。在土家族习俗中,土家姑娘从十岁左右开始学习西兰卡普的制作技艺并开始积累织成的产品西兰卡普,姑娘结婚时必须有自己织出的土花被面作嫁妆,这是土家族女性的看家本领,是在日常生活中以集体智慧和工艺技艺创造出来的艺术珍品,代表着土家女性的智慧和技艺,更体现了土家女性真挚的情感。这些无疑属于西兰卡普背后的文化精神层面,是值得我们加以挖掘和重视的。
三、探析西兰卡普图案特征部分
1.图案题材
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的图案题材内容涉及广泛,种类繁多,大都来自于实际生活并且取材于大自然。其中包括:植物类的有梅花、岩蔷花、四朵梅、韭菜花、牡丹花等;动物类的有蝴蝶花、猴子花、螃蟹花、阳雀花等;生活用品类的有桌子花、椅子花、神龛花等;文字类的有万字格花等;习俗类的有毛古斯、赶场、摆手舞等;几何的有单八勾花、二十四勾花、四二八勾花等。还有一些土家族受到汉族影响所产生的图案,例如鲤鱼跃龙门等。
2.造型特征
除了题材广泛的特点之外,西兰卡普图案造型高度概括的特征也尤为突出。西兰卡普的图案基本上由相对抽象的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组成,例如长直线、短直线、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整体造型精简且棱角分明。土家族人民在织造过程中将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题材加以主观的提取概括,有时夸张放大事物的特征,使得图案的造型特征更加显著。
3. 色彩特点
土家族人民崇尚黑色与红色,因而西兰卡普多为红色系或深色系,底部的经线通常用作黑色或深蓝色,彩色的纬线通常为色彩各异的彩色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脉”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语境下来看,指的就是这些宝贵的非遗文化现象背后的精神所在,文化所在,只有重视这种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才能更好地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中华文化的大树变得枝繁叶茂,才能助其永葆生机。
[1]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 .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
[2]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M].学苑出版社,2009.
[3] 李梦,林正松.西兰卡普纹样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传承与保护[D]. 中国地质大学,2014.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