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摸

2017-09-15张立新

读者·原创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纸页竹片家谱

文|张立新

触摸

文|张立新

我羡慕那些有家谱的人,他们可以在纸页上触摸先祖,能够明了自己的来路。我家没有家谱,家族的记忆只能追溯至我的祖父。父亲的记忆像一只漏了底的碗,我曾祖父之前的雨水,他已经盛不住了。

更可怕的是,我祖父的印迹,如今也只剩一些片段。

父亲讲过若干关于祖父的小事,像电影一般。天刚蒙蒙亮,小巷里传出几声狗吠、几声鸡鸣,月亮若隐若现,悬在头顶。一位读书人,头戴毡帽,身穿粗布袄,挑着担,低头疾行。他走到街上,放下担子,没多久,便有人围了过来。担子里全是粽子,还是热的。糯米粽,粒粒晶莹。解开粽叶,蘸少许蜂蜜,拿一支竹片叉了,轻咬一口,黏而韧,香甜可口。读书人脸皮薄,觉得卖粽子不该是自己干的活儿,好在一担粽子半天不到就卖光了。旁边有人说:“粽子张,今天生意好啊。”读书人回过头去含糊答应着,摸出烟锅,填满莫合烟叶,点燃,吞吐。

这样的场景,在父亲一次又一次的诉说中,闪过我脑海很多次了。吃粽子的竹片还在,铜质的烟锅也在,快一个世纪了,这些物件,老得像是传说。

这位卖粽子的读书人,就是我的祖父。

当年祖父、祖母都抽大烟,后来迫于生计,两个人才先后戒了烟,改卖粽子,还闯出了“粽子张”的名头,这一步迈得确实艰难而沉重。抽大烟在当时不算新鲜事,很多人家都有人抽。当时的大烟不纯,戒起来也不难。在祖父心目中,或许卖粽子比戒大烟难多了。这个猜想在我母亲那里得到了印证。母亲说:“你爷爷当年,让戒大烟很爽快,卖粽子一事却犹豫了很久。”

从此,胆小、腼腆,被迫以卖粽子为生的读书人,就是我对爷爷的全部印象。

没想到的是,父亲偶尔听说,我家巷子里的一位邻居竟然收藏着我祖父的一幅字。这个消息让我欣喜若狂,仿佛由此能够触摸到祖父的脉搏。于是,几番沟通后,一个黄昏,我陪着父亲,敲开了邻居家的大门。

“来了?”

“来了。我们来瞅瞅那幅字。”

“好,稍等啊。”

邻家大伯慈眉善目,已经八旬开外。他颤颤巍巍、小心翼翼地从一个柜子里摸出一张纸,递了过来。

我小心地展开,密密麻麻的小楷,工整圆润,内敛秀美,纸页已经有些发黄。是一份房屋契约,看落款,时间是“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代笔人是“张竭诚”。常说字如其人,从祖父的字体中能看出他的内敛和谦逊。我久久注视着契约,仿佛触摸到祖父隔空伸出的手。

我忽然觉得,这张房契不能这么看过就算了。于是,我赶紧掏出手机,恭敬地拍了几张照片,才将这纸叠好,还给邻家大伯,然后告辞。

回家路上,父亲说,祖父能写会画,还手巧,所绘的工笔人物栩栩如生,还能扎各种样式的风筝,吃粽子的竹片也都是他亲手刻、磨而成的。父亲至今保存着一个竹片,他拿竹片包肉馅饺子的时候,肯定能够触摸到祖父的体温。

我的手机里从此一直保留着祖父写的那张房契的照片,像保留着家族的血脉。每当看到它,我就感觉是在和祖父隔空拥抱,用心灵对话。

猜你喜欢

纸页竹片家谱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易翔的诗
少年的羽毛
劳动最光荣
过河
对缪斯的诉求
潘光旦嗜治家谱
岁月沉淀中的老家谱
猪八戒新传之抽数谎破
男妖女妖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