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罗万象
2017-09-14
中国人对名字是非常讲究的。古代英雄豪杰常说的“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可见对姓名的重视。然而,在民国时期,数位大师却先后改名。这又是为什么呢?
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4岁时,被学校选送到日本留学,填写出国护照表格时,他在“姓名”一栏中,错填了年龄“十四”两字。而这张表格是要花钱买的,他没钱再买,只好把“十”字改为“李”字,一想“李四”不好听,又提笔在“四”字后面添上一个“光”字,意思是到四面八方去追求光明。后来,他以“李四光”闻名于世。
国画大师徐悲鸿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他幼时由于家境贫寒,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常遭别人的冷落。后来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学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来,于是他便向别人借,但没有借到,这使他深感世态炎凉。想到这里,他不禁悲从中来,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
文学家茅盾
大革命失败后,茅盾没有工作,于是就动手写起小说来。可许多报社都不敢登他的文章,他写文章的时候内心就十分矛盾,所以他在手稿上署的笔名是“矛盾”。后来,他把写好的小说给叶圣陶看,叶圣陶看后非常高兴,就决定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叶圣陶认为“矛盾”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就自作主张给“矛”字加上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
诗人、书法家沈尹默
沈尹默原名沈君默。他生来不善辞令,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有位朋友开玩笑说:“君既默不做声,何必又多张口?”其弦外之音是,既然你名字中有了“默”字,與“君”字下方之“口”岂不矛盾?再说北大还有一位叫张君默的教师,不熟悉的人常常将他俩混淆。于是受朋友启发,为张扬个性,也便于区别,干脆更名“沈尹默”。
语言学家刘半农
有一次,钱玄同和他开玩笑说:“你为什么叫半农呢?”刘半农的回答十分有趣,他说:“我从事笔耕,难道不是半农?我父辈、祖辈都是耕地的,我号‘半农,一可以表明身份,二可以不忘历史。”
文学大师鲁迅
鲁迅17岁离开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叔祖,并入了江南水师学堂。叔祖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将鲁迅“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鲁迅后来发表《狂人日记》,首次使用了笔名“鲁迅”。有学者解释说:“其一,母亲姓鲁;其二,周鲁是同姓之国;其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经济学家马寅初
按干支历法,马寅初生于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加上姓马,乡间盛传他集五马于一身。后来,马寅初成了著名经济学家,提出了《新人口论》,一些人诬蔑他是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的追随者,称他是“中国的马尔萨斯”。这样一来,马寅初又多了一个“马”,成了“集六马于一身”者。马寅初却说:“我这匹‘马啊,是马克思的‘马!”
罗玮提供(请作者速告知真实姓名和地址,以便奉寄稿酬和样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