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发展经验、形势与转型思考

2017-09-14邓青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转型

邓青林

摘要:我国的民办高校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公办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已经有五所民办高校获得了硕士培养资格,民办高等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教育为提升国家发展质量,成为社会发展源动力的地位更加突出。作为民办高校,应当如何发展?我们也许可以从以往的经验、面临的形势中得到一些答案: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民办高校;发展经验;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250-02

一、民办高校的发展经验

1.必须坚持特色办学的道路。办学特色不仅仅是大学的生存策略,更是大学的发展战略。很多民办大学办学的成功之处,首先表现在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上。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提出的五证教育,还是贯穿始终的“外语+专业+技能+创业素质”培养模式,都彰显出民办大学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为办学注入了无穷的活力。民办大学要持续发展,就必须继续坚持特色办学思路。全校上下要牢固树立特色观念,突出实用性;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要善于另辟蹊径,打造一批特色专业。

2.必须坚持从严管理的道路。民办大学用自己的办学印证这句话的正确性。什么时候管理严格,什么时候发展就非常迅猛;什么时候管理松散,什么时候发展就暂时受挫。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是必须坚守的一条原则。最近,很多民办大学颁行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制度,这是将从严管理推向深入的又一有力举措。在今后的办学中,这一思路将会得到更加坚定地贯彻。

3.必须坚持人才兴校的道路。一流的大学需要很多支柱来支撑,其中最有力的支柱就是高水平的师资。我们必须谨记梅贻琦那句经典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是大师之谓也。”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所大学,一切形式的竞争都最终归结为人的因素的竞争。对民办大学来说,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有高水平的老师;要建设一流的学科,首先要有一流的学科团队;要打造一大批特色专业,首先要有一个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在学术界彰显地位,首先要有一批德艺双馨的学术领军人物。因此像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董事会高瞻远瞩,提出“引进百名博士”的计划,其意义不仅仅在于100名博士所能发挥的作用,而是体现了董事会对尖端人才的高度重视。

4.必须坚持品牌强校的道路。什么是品牌?品牌就是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办学特色、学校形象、学校声誉所形成的综合效应。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很多民办大学打造了自己的品牌,让社会认可了其价值与地位。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品牌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品牌需要持续地经营与建设,需要不断地去丰富它的内涵,提升它的影响力,否则就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必须凝聚全体教职员工的力量。民办大學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仅是办学人的英明领导、决策科学,更多的是来源于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在民办大学的光荣榜上,教师、实验员、图书管理员、干事、干部、秘书、司机、收发员、安保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等广大员工都是有功之臣。学校这台机器的运转,不能缺少任何一个螺丝钉。在大学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主人翁,都是建设者,我们每一个人恪守自己的职责,担当自己的责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力量之源、智慧之源。

二、民办大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机遇。(1)“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在由资本经济进入知识经济的关键时刻,继续深入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创新型国家,是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党和国家对民办教育高度重视。2004年以来,我国相继颁行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很多省份也有贯彻实施的地方法规,如湖南省制定了《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对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民办大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就得到了蒋正华、刘正等老领导,陈至立等教育部5任正副部长,张春贤等湖南省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教育厅及其他有关厅局领导都多次来到学校视察,他们的关心与支持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3)民办大学积蓄了一定的发展后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很多民办大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内部管理更加顺畅。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通过教代会的反复讨论、研究,全校上下形成了“特色办学、从严管理、人才兴校、品牌强校”的共识,全校上下人心空前团结,热情空前高涨,这是未来迈向更高水平的强劲动力。

2.面临的挑战。(1)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高校扩招带动了中国教育消费的第一轮热潮。由于教育资源稀缺,民办高等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民办高校凭借崭新的校舍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吸引学生,获得了快速发展。近几年来,由于教育资源稀缺的局面已经得到了改善,学生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学生和家长择校观念渐趋理性,他们开始把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学校声誉等作为选择学校的主要因素。校舍等硬件条件对学生的吸引力已经开始减退,民办高校面临着从资源稀缺性环境向选择竞争性环境转变的局面,民办高校将直接面对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水平更高的公办大学的竞争,竞争形势更加残酷。(2)民办大学自身的差距。由于发展历史较短,与高水平的本科院校相比,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偏低,这主要体现在教师中尖端人才严重匮乏,学科建设水平滞后,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集群还未形成,科学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远未彰显出来。这些差距还需要民办大学花更长的时间、更大的精力来缩小。

三、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成为必然

1.“教学应用型”的界定。科学的办学定位来源于大学自身的长期积累和深刻的自我认识,体现的是一种清醒的办学态度、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把握形势的应对变化的能力。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内涵主要有六点: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为主,在办学途径上突出教学的主导地位,在人才培养上突出应用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在科学研究上以应用性、开发性研究为主,在办学思路上突出“创新、创优、创业教育”,在发展路径上,逐步实现由单纯的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科研型院校的过渡。

2.建设高水平教学应用型大学是民办大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十一五”末期,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金字塔结构日益明显,除少数顶级大学以外,大部分高校面临着从研究性人才培养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确定教学应用型大学发展定位,有利于抓住机遇、抢先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层次,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师生员工团结一心、奋发图强的爱校兴校激情,有利于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应对新的激烈竞争。

3.民办大学已经具备转型的良好基础。在过去的30年里,民办大学基本上是按照单纯的教学型大学模式在办学,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学科水平、科研水平,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高水平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一是加强创新、创优、创业教育,倡导创新型、研究型学习,促进创新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力争涌现出一批创新能手、创业明星、就业典型、竞赛优胜者,在毕业生考研、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二是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为辅的教学格局,寻求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的突破。三是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力争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以上科研立项有突破性的进展。四是推进开放性办学和国际化办学,在国际交流和合作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五是逐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民办高校30年的发展殊为不易,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股积极力量,取得了宝贵的发展经验。面对未来,只有大胆改革,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加大投入,方能再次实现新的发展,否则会步履维艰。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沣芝转型记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