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理答”行为初探

2017-09-14姜敬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

姜敬慧

摘要:理答是教师对学生问答结果做出的反应和提出的反馈,正确有意义的理答能够调动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地学习数学。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还存在着评价意识不足、评价形式单一、判断型理答为主体、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需要通过增强理答意识、改变评价形式、积极鼓励、以延展型理答为主、培养教师的理答机智等方面进行根本上的改进。

关键词:理答;低年级;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241-03

沟通是师生间建立感情、传授知识的桥梁和必要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体现在课堂问答上,在数学课堂中高密度的提问和理答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对于这种抽象的学科学生缺乏兴趣,学起来也比较困难。而且小学低年级是奠定行为规范、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教师课堂提问的理答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课堂理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地学习数学。

一、理答的内涵

在过往的研究中,较少的学者对“理答”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在心理学和教与学的百科全书中有“课堂反应”或“教师评价”这样的说法,理答即是教师评价或课堂反应的一种。[1]

有学者认为,课堂问答分为四个环节,即发问、候答、叫答、理答,且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理答是教师针对学生回答做出的反应与处理,是课堂问答较为重要的环节。[2]

部分学者认为,理答是教师对学生问答结果进行明确有针对性的评价,能够引起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和思考,帮助学生进行调整、控制后续的学习的行为。[3]

综上所述,理答是教师对学生问答结果做出的反应和提供的反馈,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给予的理答,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及方式,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

二、教师理答行为的分类

在已有的研究中存在多种关于理答的分类,有学者将理答分为倾听、鼓励、探究、归纳四类。部分学者将理答归纳为四种表现形式,即积极反应、消极反应、探问和转问以及再组织。[4]结合文献资料和实践观摩,本文将教师的理答行为分为言语性理答和非言语性理答两大类:

1.言语性理答。言语性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问答结果进行言语方面的反应和反馈。按照功能可以将言语性理答划分为鼓励型理答、判断型理答、冷漠型理答以及延展型理答。

鼓励型理答是教师在对学生问答结果给予语言上的赞美和肯定,这种表扬并不是空泛的赞美,而是能够帮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树立自信,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并鼓励学生继续思考。[5]

判断型理答是指教师通过“正确”、“错误”等一系列词语对学生的问答结果进行判断。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能够准确回答时,教师会说“很好”、“回答正确”这种简单的肯定词。反之,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会说“错”、“不对”这种简单的否定词。

冷漠型理答是指教师会忽略或打断学生的问答结果。教师经常会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打断说话缓慢或犹豫不决的同学,由其他同学代答。教师亦会在忙于进行下一环节或提出下一个问题时,忽略了对该学生的理答。

延展型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问答结果做出有延展性的反馈信息,即在学生不能够完整、准确地回答时,教师要继续提问或重新进行理答。

2.非言语性理答。非言语性理答包括目光凝视、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空间距离及物质奖励五个方面。在教师进行言语性理答的同时应伴随着非言语性理答,如与学生拉近距离、用温柔和蔼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对学生点头微笑、轻抚学生的头或肩膀、向学生竖起大拇指等,用神情向学生表示对其答案的理答。如果学生的回答非常完美或令人震惊,可以给予物质奖励。

三、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理答行为存在的问题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的理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并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教师理答的作用可想而知。笔者对一名二年级的数学教师进行了一段简短的访谈,大致了解到这名二年级的数学教师自身并不了解“理答”,所在的学校也忽略了其重要性。面对学生的回答无论对错,教师都会给予理答,均以言语性理答和判断型理答为主,理答过程也是教师独立完成。通过对简短访谈的分析,低年级数学教师对待学生回答的理答行为存在以下问题。

1.评价意识不足。学校会定期收教师的教案,只是纵观每课时的环节和内容,了解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会关注教师理答方面的设计及实施情况。在教师评课中也只关注这堂课是否有意义、是否有生成性以及师生互动情况等方面,没有重视过教师的理答在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而数学教师更多地重视各环节之间的联结和过渡语,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把教师理答作为教学设计的内容。大部分数学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所有学生更多更快地学习知识,没必要将时间花费于评价学生的答案,并且认为学生能够准确回答就说明已经掌握了。正是因为上级领导和一线教师都没有意识到理答行为的作用及重要性,才导致教师淡薄的评价意识。

2.评价形式单一。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课堂的评价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对所有问题答案做出评价的也只有教师,能够让学生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也是少之又少。新课程评价倡导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观念,因此,评价主体不应该局限于教师,也可以是广大的学生。此外,教师并不信任低年级学生能够对某一事件经行评价,缺乏独立性,实则不然,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评价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参与评价,那么就意味着学生学习利用评价信息进行自主学习的管理,这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也未尝不是一种锻炼。

3.判断型理答为主体,缺乏针对性。教学过程涉及教与学之间的信息反馈,因此,反馈内容应清晰、明确。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的清晰程度主要体现在教师评价上。而如今教师的评价皆以判断型理答为主,评价语言单一、缺乏针对性,这种现象在小学低年级十分显著。学生能够准确回答时,教师的理答为简短的“不错,请坐”,这样的评价虽说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但细细品味也有不合理之处,用笼统的语言说出学生很好、很棒,却并未明确说出学生好在哪里。当学生并未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的理答是“错误”、“不对”等简短的评价语,虽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了判断,却未告知学生为什么不对、如何改正。这种缺乏针对性、笼统、单一的判断型理答并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endprint

4.非言语性理答匮乏。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非言语性理答是匮乏的,每位教师都能够极力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能给予学生理答,但这种理答仅局限于言语性理答,这种理答也是一种没有“感情”的理答。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理答是为了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并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而缺乏了非言语性理答使得教师的理答缺少了感情,理答的效果也会随之减弱。在进行言语理答的同时还应伴随着非言语性理答,如用温柔和蔼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对学生点头微笑、轻抚学生的头或肩膀、向学生竖起大拇指等,这样的双重理答使得教师的理答有了温度,有了感情,也能使理答效果上升一个高度。

5.错误理答频繁出现。小学低年级的部分数学教师知道教师理答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也积极地在课堂中展开,然而错误的理答,使得事态的发展与预期的结果大相径庭,这种错误的理答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比比皆是。当学生给出个性化的答案时,教师对于不能接受的答案进行呵斥,这种理答是明显欠妥的,直接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学生回答问题处于迟疑的情况,教师给予的理答是“你想清楚了再说”,这就是错误的理答。当同学犹豫不决时说明学生正处于思考状态,教师的这一句“你想清楚了再说”给学生渗透的思想便是“你坐下吧,听听别人怎么回答的”,这种理答是错误的,直接切断了学生的思路。

四、改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理答行为的建议

1.增强理答意识。理答意识是教师对学生答案进行理答的关注程度,唯有增强教师的理答意识,教师的理答水平才能逐步提高。教师理答意识的增强需要通过学校和教师自身“双管齐下”同步进行。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理答的重视。学校应将理答的预设列为教案的内容和定期检查的项目,将课堂理答纳入教师培训的任务之中,并将教师的理答情况纳入评课的环节,学校对教师评价意识的增强,会使教师产生一定的危机感,促使教师高度重视理答。

其次,教师应在教学的学习与自省中提高理答意识。教师的自省有助于教师提高自我觉察水平,随着教师对话的深入教师不断地进行修改,从而生成新的理解。在课后教师应追思反省,诊断自身的理答行为,提升自身的理答意识与能力。另外应多观摩名师的课例,多向名师前辈学习,时刻反思自己的理答行为,提高理答意识和水平。

2.改变评价形式。学生是教学评价的对象,同时,学生也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評价结果,体会评价的作用,教师也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允许学生参与评价,可以采取组内成员互评、组外成员互评、学生指评等不同形式进行学生间的评价,利用学生间的反馈,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与互相学习的精神。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能够培养学生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师个人主观评价的局限性。

3.积极鼓励,以延展型理答为主。低年级学生生性单纯、好胜、自尊心较强,教师的理答应给予学生鼓励赞扬,在学生问答的交流中细致地倾听与观察,体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情绪,并用语言激励学生。教师应向学生传递你很喜欢、尊重他们的态度,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学生的自我认同来源于教师的表扬,批评也要讲究方法和艺术,应使用积极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教师对他们的期望。

除了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之外,教师的理答还应以延展型理答为主,不轻易地将答案透露给学生,并给学生思考、回答的机会,面对学生回答不出的情况时,教师应避免直接叫另一名学生代答,而是要分析学生回答不出的原因,再进行重复提问、提示、新问题以及提炼学生回答信息的过程。通过这种延展型理答改变问题的重点,拓展学生回答思路,也可以以问题作为契机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丰富教师的非言语性理答。非言语性理答虽是无声音的,却给予学生比语言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到亲切,获得成就感,更能让学生因此而喜欢上数学。因此,面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进行理答时应尽可能多地使用非言语性理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的温暖和关爱。在进行理答时要注意面向的不是回答问题的同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眼神要扫视教室的每个方位,不能忽略任何学生。教师应该尽量弯腰与学生沟通,最好能够保证与学生对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平等的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激励和赏识。

5.培养教师的理答机智。理答机智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的能力,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素质。而教师的理答机智并非与生俱来,是通过后天的磨炼、培养逐步获得的。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得不深,还具有发散性思维,对教师的提问会给出富有个性化的答案,这些回答是学生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回答。对于学生的“真诚”回答,教师给予直接的否定会造成学生情绪低迷、丧失自信。教师也可充分利用“错误”的学习资源,使其发挥积极的导向,让学生在“错误”中顿悟,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王丽佳.教师课堂理答方式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李一婷.小学数学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朱梅琴.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理答行为的误区及改进建议[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傅彦.基于证据的小学教师课堂理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陈超群.小学数学教师理答行为的观察研究[J].中小学数学,2013,(7).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年级数学
我们爱数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