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冲击与应对
2017-09-14周欣
周欣
摘要:比较了“无手机课堂”和“手机入课堂”的两种主要的应对方式,结合在《海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实践,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手机,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参与性。
关键词:智能手机;教学改革;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235-02
一、引言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学生方便交流,也成为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途径和窗口。据相关调查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大学生每天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约为5小时17分钟,占一天全部时间的22%,上课时通过手机聊天、打游戏、浏览网页等成为高校教师普遍苦恼的问题。[1]课堂玩手机虽然已成为一种客观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而片面把学生玩手机的原因归结于课堂内容乏味也是不合理的,教师在黑板上进行公式推导和原理讲解,与扣人心弦的电影和抓人眼球的游戏相比,显然后者更吸引学生的眼球。尽管可以采取种种措施寓教于乐,但学习比娱乐枯燥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需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采用合适的方式使用手机。针对玩手机的现象,已有教育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如合理引导、丰富课堂内容及改变教师观念等[2][3]。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师的两种主要应对方式,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手机使用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探讨智能手机对高校教学的冲击与应对策略,并以《海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为例,介绍了智能手机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和实践。
二、智能手机对教学影响的应对与反思
1.主要应对措施。一些教师面对智能手机对教学的冲击,并没有采取特别的积极应对措施,这是一种相对不负责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予以温和的提醒,效果也并不显著。上述两种均为相对消极的应对措施,主动的应对措施有“无手机课堂”和“手机入课堂”两种:(1)无手机课堂。为缓解学生的“手机依赖症”,“无手机课堂”陆续走进校园,学生在上课前手机关机并将手机放置在学生会提供的手机框或手机袋里。北京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广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上海海关学院等高校都在尝试推行“无手机课堂”。众多高校推行“无课堂手机”绝大部分只是一种倡议,而不是规定。因此,有个别学校刚开始推行“无手机课堂”,因获得众多学生响应,实施效果很不错。但过了一阶段,由于许多学生选择退出,致使实施效果大不如前。(2)手机入课堂。很多教师充分利用手机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作为现行教学的有益补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如在英语教学中,通过“VOA慢速英语”、“BBC六分钟英语”、“英语流利说”、“英语头条(双语新闻)”、“百词斩”、“网易公开课”等手机APP软件,将新型的英语学习方式与传统英语教学相融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4]。又如基于手机微信构建新型人机交互环境下进行移动学习,探索基于手机微信的信息安全课程实验翻转课堂教学[5]。
2.效果反馈与讨论。(1)学生观点反馈。笔者所在学校也在尝试推行“无手机课堂”,为此发放匿名问卷对授课对象的态度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均为大三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230份。调研结果显示,在自愿选择的情况下,仅有7.8%的学生愿意将手机上交,而72.6%的学生更喜欢自己安装Forrest等时间管理软件自主管理。同时,学生中95.7%的同学教师通过微信发布相关专业阅读资料,对上课通过手机搜集查找资料的态度,其中42.2%学生表示无条件赞成,而46.5%的学生表示教室有无线WiFi的情况下赞成。(2)教育专家观点。清华大学研究生左兰认为现在学校应该推行的不是“无手机课堂”,更应该推行的是教导学生提升使用手机的自控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如果学校以行政手段来推广“无手机课堂”,这并不恰当,但若作为一种倡议,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这样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划,这比外部要求更管用。”建议采取交互式课堂将手机转变为课堂学习、讨论的工具,如学生发微信提问、微信交流讨论等。■(3)总结与反思。无论从教育专家的观点还是学生的反馈看,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学校以行政手段来推广“无手机课堂”,会引发学生的反感,陷入“猫鼠游戏”的困境,达不到预期效果,而课堂里的无手机课堂放置点可以作为学生的一种选择,如果学生自己意识到手机分散了自己上课时的注意力,可以采用上交手机、使用手机控制软件等种种措施,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自控力的内化,而非外力强加,主动地自愿地采取措施才可以达到效果。教师应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手机的便捷功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丰富性。
三、智能手机在《海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在《海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电子政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应用的感性认识和直接了解,笔者探索了智能手机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实例,通过课堂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反馈。具体实践内容如下:
1.微信城市热力图与大数据分析。城市热力图可以展示某地区人的密度,课堂上让学生进入手机微信的城市热力图功能模块,查看学校所在区域和市中心区域的人流密度,然后让学生思考热力图的数据来源和原理(利用获取的手机基站定位该区域的用户数量,通过用户数量渲染地图颜色),最后引导学生讨论该应用在海关口岸旅检现场的可能应用。
2.微信公众号发现海关移动端电子政务。在移动端电子政府的应用方面,请学生根据自己所在海关关区查找对外发布的微信公众号,比较各微信公众号查询、信息发布功能模块的差异,引导学生发现各关区间移动电子政务应用特点,讨论应该共同具备的功能模块,以及所在关区微信公号功能不完善、尚需改进的地方。
3.百度度秘感受人工智能。度秘是百度出品的对话式人工智能秘书,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用户可以使用语音、文字或图片,以一对一的形式与度秘进行沟通。教师在手机安装了百度度秘APP后,让学生进行语音提问与智能机器人进行沟通,并让学生上传图片,亲自感受人工智能对图片的识别功能,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人工智能在海关和其他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
四、结语
针对智能手机对传统教学的冲击,堵不如疏,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加强自控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自觉地控制手机对课堂注意力的分散。本文结合在《海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实践,探讨如何运用手机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智能手机成为课堂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减少手机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
注释:
(1)中国新闻网,2015年12月30日,http://news.sohu.com/20151230/n432964820.shtml
參考文献:
[1]牟芷,王越.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4-5.
[2]陈旭堂.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以理论课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5,(11):17-19.
[3]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
[4]欧阳倍祥.互联网+教学背景下基于智能手机的英语学习模式研究[J].海外英语:上,2016,(9):37-38.
[5]梁中,陈波,于泠,等.基于手机微信的信息安全翻转实验课堂教学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0):156-1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