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7-09-14宋杨

魅力中国 2017年25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校

宋杨

摘要:音乐表演作为一门实用性、应用型、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其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相当突出,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实训、重技能轻应用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当前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背景下,本文提出加强实践教学是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与教学需要,迫切需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改变单一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突出专业特色等教学改革。加强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认识音乐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音乐技能的掌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地构建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音乐人才, 对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应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个整体;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从而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更多地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和舞台艺术表演。

一、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观念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应用、重校内轻校外的观念仍客观存在,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关联性和系统性设计,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二是,课程设置问题。音乐表演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音乐学本科培养方案几乎一样,培养模式几乎相同,个别课程专业没有多少联系,学生感到练习时间不足,课程内容存在有陈旧及开设顺序不合理现象。三是,教学环境有待改善。由于经费投资有限,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不完善,设施更新换代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四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守旧。教学中忽视实践课的重要性,不注重发掘学生表演意识和欲望,给学生分析作品不够,造成学生呆板、无情绪、无表演的去完成作品。由于平时忽视表演方面的训练,学生上舞台就怯场,动作僵硬不自然,走出学校演出发挥就失常,适应不了社会的需要。五,教学评价方面。缺乏对学生全面能力的考察;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缺乏综合评价机制,特别是课外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认定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与探索。

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突显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它们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协调。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是核心,起着引导驱动的作用,其主要涵盖“专业教学实践”和“综合素质实践”两个方面。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是否合理,配置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要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为主的师资队伍。

(二)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如把《舞蹈训练》课程调整为《舞蹈排练》;把选修课《乐队训练》调整为《民乐队排练》;把专业选修课《舞台表演》调整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中增加相关课程。将中国民歌、戏曲、曲艺、流行歌曲、艺术歌曲以及世界音乐范畴内的歌曲种类作为学习内容等,实现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演唱方法的多元化。建立“课堂舞台化、舞台社会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运用“演中学、学中演”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要求老师结合所教课程开展“走出琴房,走向舞台”活动,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舞台情景。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全方位指导,包括曲目选定、唱奏方法、舞台表演、舞台心理指导、作品风格把握,两周完成一个成型作品。

(三)加大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比例。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大力加强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音乐表演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实践与校外实习、社会实践。对技能体系的开发,主要就是通过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达到对专业技术的熟练,以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四)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突显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是以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为教学宗旨,着眼于表演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舞台表演技能,兼有舞台节目创作、编排、晚会设计、剧务等的综合才能。根据培养目标的确定,无论是专业表演人才,还是创编、组织与服务人才,都是以“舞台表演”为最终展现。“舞台表演”不仅是提升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和展示音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根据艺术教育的专业特点,艺术教育的属性是强调实践、体验和创造。艺术教学规律是强调以舞台为中心的实践性。“舞台表演”涵盖了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相关的所有艺术实践活动总称,“工学结合”体现在艺术教育中,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演学结合”。

(五)强化舞台表演式课堂实践教学,增加学生舞台实践的机会。课堂加舞台的教学模式,比如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必须突出"职业性"、"应用型"等特色,教学中采用课堂加舞台的教学形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有舞台的概念,课堂就是舞台,上课时教师既要"讲"更要"演",学生上课时也要有舞台的感觉,既要"唱"也要"演"。利用讲台当舞台,充分发挥师生上课积极性,要求师生互动,进行研究探讨式学习。舞台实践教学,其实是课堂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再度体现。(1)校园舞台实践。(2)校外舞台实践。校外的舞台实践又是校内舞台实践的又一次升华,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动力,使学生更了解音乐表演的社会需求,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侧重点。

(六)舞蹈、合唱、以及音乐技能展示与指导全程贯穿实践教学。为配合实践演出任务,成立舞蹈队、合唱队、音乐技能展示与指导团队,并作为实践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对于参加的同学只要完成相应的实践内容,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学分。这样就可以将演出实践和教学排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演出计划,将演出内容贯穿于平时的排练当中,以演出的要求进行平时的训练,这样在演出的时候就不用再用其他的时间进行排练,同时,在平时严格要求,即使没有参加实践演出,也可以达到实践的教学目的。

(七)开启多元化育人模式,实现校企合作。一是,合作组建“音乐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和“专业专家组”等机构。二是,合作共建专业实训基地,把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纳入到校企双方的工作范畴之内。三是,分类培养,顶岗实习,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八)加强场馆建设经费投入,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经费投入要遵循保证基础、突出重点、扶持特色。要把实践经验丰富,把具有舞台演唱、演奏等表演能力的教师充实到实践教学人员队伍。实行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法,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发展联盟,通过文化行业资格技能考试,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加强对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和考核,积极探索和尝试实习实训环节和项目成绩评定办法及考核方法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刘传波.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J].艺术研究,2014(3)

[2]武萧.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模式探析[J].音乐创作,2015,(4)

[3]王青林.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3(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高校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