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台电动机的PLC顺序启动控制》信息化教学设计

2017-09-14雷红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PLC控制教学设计信息化

摘要: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深度融合。

关键词:信息化;顺序启动;PLC控制;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219-02

一、前言

教育部2014年5月再次强调要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新要求,是当前高职院校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经常因资源匮乏、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备、时间仓促等客观因素,影響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2],导致部分教师拘泥于传统模式,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多年教学应用证明,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深度融合。

二、PLC控制内容选取

根据《PLC工业控制课程标准》选取“项目一 电动机控制的分拣传送控制系统”中的“任务4 电动机的顺序启动控制”,前三个任务(电动机的直接启动控制、正反转控制、两地控制)利用基本逻辑指令完成了控制编程,本次任务4使用定时器指令完成。

三、任务实施思路

由手动按钮控制电动机顺序启动,引导到定时器延时自动控制电动机顺序启动;由讲授练习(两台电机顺序启动,同时停止)到举一反三(两台电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最后拓展训练(三台电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整个过程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增强难度,达到逐步提升的效果。

学生借助于手机APP、教材、实训指导手册、教学活动设计、课件、多媒体动画等多种手段完成本课题任务,教师全程参与并做相关的示范,引导启发学生尽可能独立自主地完成该任务。

四、教学做一体化设计

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将“教、学、做”有机结合,采用“教师布置任务(即项目描述)→学生了解任务(即项目分析)→学生自主策划项目计划→教师学生共同分析计划→学生修订计划(即最后确定设计方案)→投入实施训练(先从硬件设计,后到软件设计与调试)→项目完成情况检查→教师评价”的教学流程[4]。

五、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教师行为:利用QQ群、手机APP等手段发布任务书,提出预习任务;让学生登录云课堂查看课件,做好上课理论知识准备;监测学生是否完成了预习任务。

学生行为:预习两台电机顺序控制的电气原理图,理解工作原理;预习定时器指令知识;将预习截图反馈给教师。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利用手机查看本次任务单;播放两节送料装置视频,并提问:两节传送带为什么能按先后顺序运行?给出两台电动机手动顺序控制的电气原理图,请学生分析工作原理。

学生行为:使用手机APP完成课堂签到考勤;查看任务,分析电气原理图;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3.制订计划、明确任务。教师行为:提出任务,给出时间继电器延时控制的电气原理图;播放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同时停止的仿真视频,提出问题:任务实施的核心步骤有哪些?延时用什么编程软件实现?今天用哪种定时器?讲授定时器指令:TON、TONR、TOF。

学生行为:角色分工、明确任务:全班3人为一组,设立小组长,一个负责完成硬件设计部分的PLC I/O口分配、外围端子接线图设计,一个负责软件设计与调试,一个负责小组答辩;分析电气原理图,观看仿真视频,学习定时器指令使用技巧,回答问题。

4.任务实施。任务实施分成三部分:硬件设计(理论方案确定)、软件编程、仿真调试。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写I/O口分配表,分析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引导学生绘制外部端子接线图;组织学生利用STEP7编程软件编程,指导学生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完成程序调试工作,完成控制要求。

学生行为:小组讨论,制订方案;完成I/O口分配、外围I/O口端子接线图,绘制硬件接线图拍照上传;利用STEP7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然后仿真调试,实现功能。

5.小组交流答辩、评价。教师行为:组织每个小组组长总结设计过程与体会;相邻小组之间根据平台留言及现场答辩,相互评价成绩;教师随机抽查评价结果,并给每组小组长评定成绩。

学生行为:总结本次任务的设计思路及心得体会,在平台上留言,完成答辩;小组相互评价,给出本次任务成绩;个别小组展示完成的任务成果。

6.举一反三。教师行为:利用云平台发布两台电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练习任务;查看每组学生展示的任务内容,给出考核成绩。教师给出任务的参考程序,以便学生学习借鉴。

学生行为:小组讨论,完成新的任务。

7.总结与反思。教师行为:总结、布置作业。

学生行为:做好下次预习任务记录;完成云平台定时器理论知识测验。

8.课后拓展训练。教师行为:提出三台电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要求。

学生行为:观看云平台上的传送带模拟动画演示、外部端子接线图、硬件接线图等,完成课后拓展作业。

六、结束语

本次任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效果明显,特色鲜明,对学生的PLC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大项目进行细分,选取小任务,以小见大,并在教学实施中,举一反三,反复练习,课后拓展训练巩固,最终实现指令的熟练应用。

2.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为辅,指导配合学生讲、评、练、问等。

3.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多样化,信息化手段与丰富的教学资源相结合。

4.在教学实施中,小组交流答辩、相互评价环节,有两个优势。第一,通过交流答辩,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相互学习程序设计思路;第二,学生成绩由小组长对组员评价、小组间互评组成,教师随机抽查评价结果;最终激发学生相互比较、不肯落后的心理,激发学习,提高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殷士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9):125-127.

[2]张红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考[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8):13-15.

[3]戴翠萍.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浅析[J].职教论坛,2013,(6):36-38.

[4]雷红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现——以《PLC工业控制》课程改革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126-129.endprint

猜你喜欢

PLC控制教学设计信息化
PLC控制的特点及其在化工过程控制的运用
变频调速电梯应用PLC控制电气控制系统的探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