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原理和模式及实施探讨

2017-09-14陈剑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听力教学英语

陈剑

摘要:本文探讨了英语听力的概念、特点、重要性,以及英语听力教学的原理和模式。作者以自己的教学为例,阐述了怎样实施“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听力教学模式。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217-02

一、引言

中国早就于2001年12月加入WTO,现已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急需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外语自然成了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我国面向21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是:从知识能力型向素质教育转换,把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为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目标。要达到此目标,英语听力教学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怎样进行英语听力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何为英语听力

听力理解不是一个被动接受声学信号或刺激的心理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利用句法和语言信息去辨认声学刺激,并对声学信息进行过滤、重组、编码和储存的过程。[1]也就是说,听力的过程就是迅速地把语音信号与原来存储在大脑中的语音、语法、文化背景等知识进行对比的过程。它涉及包含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语言因素和包含文化背景知识、知识面与信息量和心理因素的非语言因素。

三、英语听力教学的特点

英语听力课教学有别于其他教学活动:首先,听者往往难以控制甚至无法控制所听材料的语速。不像阅读那样,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以他们自己习惯的速度去阅读。录音内容的不间断性难免引起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其次,听力材料中的语言往往不完整、不正式,经常出现重复、停顿,学生只有了解听力材料中语言的口语特征,才能从声学言语中有效地获取意义。

四、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其变体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语音方面,还体现在语法方面。通过听力课教学,学生可全面地了解到各种英语变体间的差异。听力材料通过广告、新闻广播、诗歌、演讲、电话对话等形式使学生真切地接触、感受语言,从而很自然地获得语法、词汇方面的知识和关于语言、节奏、语调、音高、重音方面的重要信息。

五、英语听力教学的原理与模式

认知心理学家就听力过程提出了“自上而下”(top-down model)及“自下而上”(bottom-up model)的两种信息加工模式。“自上而下”模式突出整体结构的识别,强调长期记忆中存留的背景知识经验在理解中的作用,要求听话者运用他们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来理解意义,然后利用词汇、句法和语法知识来理解语言形式。“自下而上”(down-up model)模式注重细节特征,是一系列由低级向高级,即由字词解码而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这两种模式交互作用,在词法、句法和语篇等不同层面共同促进听力理解。[3-5]

依据此原理,英语听力教学可以按相应的两种听力教学模式进行。不少实验证明,语言水平有限或低水平的二语习得者在进行听力理解时主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2]该模式要求从音素水平逐渐过渡到词、句、段落、语篇的水平。教师通过让学生辨别相似音素,纠正学生的不正确的发音,同时选择较容易的听力材料进行跟读、模仿、填空和听写练习,增强学生对语流中爆破、连读、强读、弱化、同化、浊化等一些语言变化的敏感性。对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听较长的听力材料时,可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该模式要求老师指导学生学会抓住语篇的主题,根据语调、语气、语意转折和逻辑关系等语言现象对听到的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归纳。

六、两种听力教学模式的实施

2013—2014学年上学期我任教一年级英语专业的听力课,采用的教材是郑树棠教授主编的英语专业听力课教材——《新视野视听说教程》。这些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见下表。(满分为150分)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尽管经过初中、高中系统的英语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英语水平大多数居中等。据调查,这些学生在中学由于受到师资、视听资料、教学设备等多方面的影响,没有受过专门的听力训练,某些简单的材料听起来都十分困难。

针对学生以上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将语音学理论应用于听力教学中,以消除学生们的听力障碍。这里的语音知识主要指听音、辩音的知识。即:辨别单词中的音素,对比区别[i:]和[i],[v]和[w]等,以免把sheep误解为ship;识别连续说话中的音素,注意弱读、强读、同化、浊化等,如last year中t与y的同化,come out中词尾辅音与后一词首元音的连读。

在第一个月的听力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连读语音现象普遍感到困难,有时甚至连简单的连读也听不出来。如,《新视野视听说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有一个句子听写:I can assure you that he did say it,其中can assure连读为[k?鄣n?鄣'],除少数同学把say错听为see之外,大多数同学都错在不知是什么,有的写成can't sure,有的写成can't show等等。

关于连读的训练,我先让学生们快读教材中出现的短语:come out,had it,open up,turn over,a lot of,not at all 等。随着朗读速度的加快,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连读起来了。有了这个概念之后,加上多次的练习,三个月后,学生对连读再也不感到困难了。

学生们能正确区别音素后,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逐步让他们听一些较长的听力材料,用“自上而下”的模式指导他们判明语篇的主题,根据语调、语气、语意转折和逻辑关系等语言现象对听到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斷,以加深对话语的理解。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既动脑又动手,密切注意目标语言的信息分布。听短文时记要点(如主题句、人物、时间、地点、数字等),听对话时记关键词,记录时多用自己熟悉的符号和缩写形式。endprint

我在训练学生在听短文时注意记主题句以抓住短文的大意,并且告诉学生第一段落的首句往往是整篇话语的主题句,其中包含该段落的议题和中心思想,根据主题句可以预测整个段落的内容。而且把每一个段落的首句连接起来,便可得到整篇话语的梗概。例如,在聽标题为Morning Physical Exercises的短文时,该短文的第一个段落的第一句话为:“morning physical exercises can do us good from the following 4 points”,接下来便是发展句“First... Second... Third...Fourth...”。根据此思路,学生很快就能抓住短文的大意。

在训练学生听对话时注意记关键词。抓住了关键词就能抓住对话的主题。例如:一段发生在法庭上的对话,那么其中必然会出现诸如:witness,judge,jury,criminal,sentence等这样的关键词。只要抓住其中某一个关键词,便可帮助抓住大意。

通过以上方法的训练,学生们听力进步很快,在本学期的期末听力测试中,90.5%的同学考试及格,90分以上的占21%。

七、结语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大学英语听力时只注意听力理解的结果而较少关注听力的过程,是听力课教学效果不够好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甚至上听力课就是“放磁带-对答案”,缺乏系统的听力理论指导,结果是“事倍功半”。老师应该利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Anderson,A. and Lynch. Listening[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O'Malley,J.M,A.U.Chomot.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D].London:Oxford University,1986.

[3]王明初.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张民伦.英语听力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郑树棠.视听说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听力教学英语
英语影视欣赏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研究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