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研究生教学中的教与学

2017-09-14杜莹董葆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导师课题

杜莹++董葆莉

摘要: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教师讲授课时较多,学生自学、讨论较少;教什么考什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师生之间较亲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放松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教师在做课题时往往忽略或“看不上”研究生的能力和作用,致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得不到较好的锻炼;改进措施是:适当压缩讲授课时,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查资料、做论文;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调整各项成绩的分值,增加考试的难度;研究生参与导师的课题;导师要对自己所带的学生严格管理等。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科研;导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考试成绩;毕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183-02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总体上是好的,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较好评价。但也有一些用人单位颇有微词,主要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差,亦步亦趋地向同事学习,胜任接替岗位还可以,但提出工作上的创新能力差(当然并不是全国的每个毕业研究生都这样),这使我们不得不考虑研究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问题。目前研究生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讲授课时较多,学生自学、討论较少。目前研究生的教学多数还是延续本科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只是教学的内容和科目不同而已),教师更看重自己所教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生怕丢掉了知识点,对不住学生。而学生平时自学和讨论少,关注点都在课堂上。教师注重自己知识的传递和更新,以为这样学生就掌握了这门知识和了解了前沿动态。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性,这种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学习,表现出来的问题有二:一是开题不理想,选题陈旧,缺乏创新,都是别人论述过的题目,抓不住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抑或是不敢研究前沿动态问题。二是毕业论文写作吃力,研究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均差。这些都和平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课上课下讨论少、课下自学少和宽松的考核制度有关。我国研究生的淘汰率非常低,几乎为零,而德国的硕士淘汰率为27%,美国的博士淘汰率为38%,我国这种“严进宽出”的制度,也助长了学生的懒惰行为。[1]

2.教什么考什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研究生的考试一般是教什么,考什么,老师未讲过的问题一般不会出现在考题上。这就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而一些发达国家研究生的考试涵盖的内容较多,一般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我国也包括这两部分,但内容不同),平时成绩又包括课堂讨论发言、课下作业,单是课下作业就有一定的难度,有时甚至比老师讲课的内容还难,如果不吃透老师布置的参考书目,就无法完成作业。考试也是这样,考题中有老师未讲过的内容,甚至有些科目讲得容易考得难,这就是有些学生不能按时毕业被淘汰的原因。反观我国的研究生,在考研之前“拼命”准备,一旦进入研究生这个层次,便轻松起来,绝大多数同学都能顺顺利利舒舒服服毕业,既然学习能省劲谁还愿意费劲呢?

3.师生之间较亲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放松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我国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有较亲密的关系,在研究生开题和毕业论文写作方面都是单独指导,接触较多,因而形成了独特的较为亲密的关系,甚至有的像“父子”、“父女”、“母子”、“母女”,这种情况带来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和谐了师生关系,这种和谐是本科生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导师溺爱学生,不好意思对学生严格要求,导致学生学习的动力、压力均差。

4.教师在做课题时往往忽略或“看不上”研究生的能力和作用,致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得不到较好的锻炼。教师申请课题较难,而一旦申请下来结项也较难,许多课题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或出版学术著作。实事求是地说,课题的起点较高,收官也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付出较大的力气才能完成任务,合作伙伴一般也是教授、副教授。研究生由于在写作上较为幼稚,很少能被导师看中参与导师的课题,有的也只是让研究生搜集一些资料,少有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生得不到相对高层次的科研锻炼,这也是毕业论文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二、改进措施

1.适当压缩讲授课时,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查资料、做论文,争取每门课程都写一篇小论文发表,并计入平时成绩。还要鼓励学生在开题之前尽量多发表一些论文,为开题和最后的毕业论文打下基础。一般说来,凡是考上博士的研究生写作能力都较强,不能不说这和他们平时刻苦自学、发表的论文多,有直接的关系。目前老师布置的论文形式的作业,一般都不要求发表。这样就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有些学生可以复制、粘贴别人的科研成果,教师无法甄别鉴定;也有些学生是自己写作,但重复别人的观点,毫无新意;只有个别人撰写的小论文符合发表的要求。要求每个学生在开题之前都发表一篇小论文,就避免了上述所列的弊端,让研究生自由思考,巩固已有的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2.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研究生班级小人数少,讨论时可以把控好教学秩序。讨论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不拘形式。一是教师讲到某一节点可以停下来讨论。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时间掌握在5分钟之内。这样既使学生辨明了是非,又巩固了知识点。二是课堂上随时随地发言讨论。笔者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告诉学生,在我讲课时就我所讲的内容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我的讲话,并引起讨论和争论。[2]但实践的结果是这种情况不是太多,只是在老师的启发下才进行讨论和争论。学生被动的原因可能是学生怕伤及老师的尊严,但无论如何这种形式是必要的,必须坚持下去。三是组织专题讨论。用20分钟的时间,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大家都发表意见,最后教师做点评给出正确答案。四是单人限时、限题讨论。每人用5分钟的时间讲一个专题,讲的题目不互相重复,讲完一个,讨论一个,全部讲完后教师做一一点评,或者是讨论完一个点评一个。之所以把发言人的讲话控制在5分钟之内,是因为时间长了容易跑题,产生随意性。

3.调整各项成绩的分值,增加考试的难度。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课堂发言、作业、已发表的小论文都算作平时成绩,已发表的小论文占20%,作业占10%,课堂发言占10%,这样平时成绩占到40%。作业可以是教师平时没有涉猎过的内容,这就强迫学生自主学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或者创新力,圆满完成自己的作业。

4.研究生参与导师的课题。导师一方面抱怨时间紧,没时间做课题,另一方面又对研究生视而不见,忽视他们的能力和作用。导师要积极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可以先从收集资料开始,让他们查阅大量资料,让他们写文摘,给他们修改要发表的小论文,有了一定基础以后,就让他们真正参与课题,让他们撰写课题中实践性较强、学理性相对弱的那一部分,使他们在写作中提高,在提高中写作。通过撰写课题的锻炼也增强了他们对写作毕业论文的信心,会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5.教师最好使用PPT课件。PPT课件在本科生教学中已经基本普及,其还经常举行PPT课件大赛,也推动了PPT课件的完善和发展,除了个别特殊科目外,几乎所有老师都有PPT课件,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在研究生教学中,虽然一些老师也使用PPT课件,但还有一些老师使用纸质讲稿,可能是涉及的资料种类繁多,不便于做成PPT课件。PPT课件的好处是直观,学生便于识别记忆,同时,可以弱化教师的方言,有利于对课程的学习和知识的掌握。所以给研究生上课的老师,能使用PPT课件的,最好还是使用PPT课件。[3]

参考文献:

[1]江阳,张莉,祁小四,唐延林.充分发挥导师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

[2]高芬.美国高校研究生教学中的“教”与“学”——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育学院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

[3]杜莹.多媒体课件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喜”与“忧”[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2).endprint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导师课题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本科毕业论文:取消还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