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9-14陈建兵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方法论社会科学理论课

陈建兵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一门全新的课程,建设好该课程对帮助硕士研究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开设好该门课程,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和定位是前提,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和专题是基础,同西方主流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交锋是关键,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是目的,高素质教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179-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是2010年中宣部、教育部设立的一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硕士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开设好这门课程提出了很高要求。2010年秋季,西安交通大学被教育部批准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试点。课程试点以及正式开设以来,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积极探索,在课程教学上形成了初步经验。

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和定位是前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专业课,这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基本性质和课程定位。开设该课程目的就在于让硕士研究生掌握马克思主义观察社会历史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在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因此,该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观察社会历史、开展社会问题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的课程,本质上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高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关键在于走出西方社会科学的“话语陷阱”和“方法陷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立足中国实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在这个意义上,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紧迫性、重要性。研究生阶段教育要培养国家高层次专门人才,要培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力军和后备人才,开设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突出体现了学术性与政治性、学理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结合,以学术性、学理性支撑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其他课程相比,课程的学术性和学理性更为突出,要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理性、学术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说服力,要以理论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来展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性和战斗力。因此,“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术性和学理性支撑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

二、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和专题是基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却是一个把握起来难度比较大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去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从而限制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具体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的认识,往往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层次上谈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義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方法论”,但是还不能简单等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当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是各个领域中社会科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现象、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部马工程教材和教学大纲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从内容体系上概括为七个方面,即“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这为该课程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具体讲授中要按照教材和大纲精神精心进行教学专题设计,突出方法论特征。

三、同西方主流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交锋是关键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但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要有交流、碰撞和交锋,要进行方法论的比较,要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评析当前流行的西方社会科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凸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性、说服力和战斗力,这样才能澄清学生在观察社会历史现象时在方法论上的困惑和迷茫,这是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时,不仅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研究社会历史、“现实的人”是处于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人、对社会群体要进行阶级分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而且要有针对性地同当前流行的所谓“经济理性人”、阶层分析方法、跨阶级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四、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是目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教学要有问题意识,直面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对当今时代重大问题的研究并给予科学的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凸显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从而帮助研究生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历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研究生阶段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突破口,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教学的目的。

为培养硕士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来导入课堂教学,从而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鲜活性;每个专题教学结束时,通过考查学生对具体社会问题的分析来检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效果。

五、高素质教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但是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教学也不例外。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对教师提出比一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要能够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提炼、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而且要系统了解当前西方流行的主要社会科学方法论,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对其进行评析;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方法论理论”,还要能够剖析社会思潮和观点背后隐藏的“方法论问题”。因此,高素质教师是提高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endprint

猜你喜欢

方法论社会科学理论课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