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对分”在《草地生态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2017-09-14田雨孙泽威武祎刘月皎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微课

田雨++孙泽威++武祎++刘月皎

摘要:微课有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支持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个别化学习需求的功能。对分课堂调整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将课堂分离为讲授、内化、讨论三个环节,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提出微课与对分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取二者各自优势互为补充,建立一个以“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为主,以“微课自主学习和考核评价”为辅的教学实践模式。

关键词:微课;对分课堂;草地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157-02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模式悄然兴起,“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如何让信息多媒体技术深度地融合于学科教学,是国内外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深刻思考的问题。微课虽然短小,但是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形式,教学效果非常明显,用途极为广泛。短视频微课可以方便地进行网络传播,特别是手机等移动设备。因此在为数众多的信息资源模式中,微课符合了时代的要求以及大众的心理,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迅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课堂问题很多,学生上课不听讲、逃课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教学负担重、效果差,压力巨大。在网络和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课堂更显枯燥乏味,课堂改革呼声不断。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心理系博导张学新教授融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对分课堂”新思路,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根本性变革。对分课堂把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讨论。对分课堂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短期可能看到显著效果。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针对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主题突出、指向明确。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教学,“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更加明确,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第二,资源多样,情景真实。“微课”是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并统整了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师教学反思、学生反馈评价及教师互动点评等多种资源,共同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该模式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也有效提高。第三,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符合人类专注力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微课的资源容量也较小,视频格式一般支持网络在线播放,大学生可以利用零散时间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观看。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和教师网络教研方式的基本构件,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支持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个别化学习需求。微课被认为是适应网络时代“教、学、研、专业发展”四位一体新需要的新技术,是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新趋势。

二、对分课堂的特点及应用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在考核方法上,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对分课堂把教学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对分课堂”又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抽样调查显示,极少有学生课下学习专业课,一方面是学生主动性不够,另一方面与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关。因此,笔者认为当堂对分效果更好。一堂课时间较长,学生很难长期集中精力。教师利用学生精力集中的前半段讲授知识,下半段时间进行对分课堂的实践。应用“对分易”软件进行随机分组,4—5人一组,根据课堂内容给学生10—15分钟时间自学,随后自由讨论,然后提问答疑。通过几次课堂的实践表明,课堂效果很好,学生积极性很高,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发散,提问更活跃,知识掌握更透彻,而且同学间的友谊也增进了。教师驾驭课堂也更轻松了,增加了与学生的互动,促进了师生共同学习。

三、《草地生态学》的课程特点及应用“微课”的必要性

《草地生态学》是生态学的新兴分支,主要阐述草地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草地生物群落等内容。基础生态学理论是草地生态学的前期基础,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生态理论部分需要作为重点,而教学的难点也集中在生态理论部分。生态学理论在理解上较为抽象,仅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不容易即时消化理解。为了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已修本门课程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在抽取的22名学生的问卷中显示,有16人对微课了解很少或者较少,占72.7%;19人表示比较喜欢或非常喜欢“将知识点录制成短视频”的知识傳播方式,占86.36%。调查中针对9个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调查,学生选出了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详见表1。

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有的放矢,利用“微课”形式,将理论部分的重点、难点作为设计素材,为学生提供信息化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为翻转课堂、慕课各种参与式教学手段的开展提供基本要素,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四、《草地生态学》中“微课+对分”的教学设计模式

“微课+对分”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步骤:上课时前半节进行课堂讲授,之后在本堂课进行“对分”,学生组内组间讨论;课后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内容,完成相应作业;第二次课堂再进行“隔堂对分讨论”,教师答疑、总结。

这种模式的教学中,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自主学习。而在课后以“微课”形式让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形式更加生动,也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经过内化吸收、多次讨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然而,笔者认为这种模式不易贯穿整门课的教学中,应挑出5—7个重点内容做如上实践,否则在有限的课时下很难完成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课可以与当前广泛流行的网络应用软件很好地结合,包括众多视频网站及博客、微博等也是微课得以广泛传播的媒介。因此,在当今网络发展近况下,微课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建构并运用微课教学的教学设计模式,丰富了微课教学的理论支持,实践结合理论,把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合理地进行结合。笔者认为,微课更加适用于课后学习,而不是在课堂上单一看视频,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施“对分”,能极大地增加教学效果。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提出微课与对分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取二者各自优势互为补充,通过建立一个以“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为主,以“微课自主学习和考核评价”为辅的教学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3]陈琳.微课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8):173-174.

[4]王来印.高校微课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以扬州大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