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SCE康复技能考核体系的改革和探索

2017-09-14高翔谢菊英李晓玲肖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高翔++谢菊英++李晓玲++肖丽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SP/OSCE视角下学生康复技能考核体系的改革以及探索。文章首先对当前学生康复技能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概述;接着分析了SP/OSCE应用到学生康复技能考核中的重要意义;进而研究了基于SP/OSCE的康复技能考核体系的建设;最后文章对SP/OSCE康复技能考核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应的完善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SP;OSCE;康复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114-02

一、当前学生康复技能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1.片面重视对学生康复技能的理论知识的考核。近年来,我国医学生多,临床教师相对缺乏,医疗法规在客观上限制了医学生的实践机会,医学生就业压力大、考研者多,对临床实践重视不够,因而康复技能能力有滑坡,如何加强康复技能能力培训并进行有效客观评价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康复医学技能考试中,由于缺乏经过专门培训的SP病人,导致临床的康复病人资源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康复专业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考核资源较少的客观现状,使得许多医院在对实习生以及高校对专业学生的考核中缺乏相应的实践环节的考察。只是在考察中注重对于康复技能训练的理论性知识的考核,尽管理论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康复技能水平,但却不能准确地估计学生的专业能力。

2.评价标准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存在的一个明显的客观现象就是许多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只能够接触到三甲医院的一些病例,实习单位也多是以三级医院为主,在实践中所见的病种、案例较少,往往只是局限在有限的病例范围之内,这就使得学生有可能在面临新的病理情况时很难做出正确的抉择。这种客观情况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康复技能的发展,同时,这种情况也无法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往往在实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一旦面临一些突发的案例变化情况就很容易受到干扰,影响他们对于病人康复技能选择的判断力。

3.学生临床康复治疗资源不足。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对康复技能考核评价方法单一,考核评估标准难统一。传统的医学体系以及教育中多是申请病人作为专业学生的实习考核的临床实践者,但随着《执业医师法》的颁布以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得康复专业的学生临床实践资源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有效地进行专业培训,通过专业的实践考察。

二、SP/OSCE应用到学生康复技能考核中的重要意义

1.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对学生康复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的评价。以SP/OSCE为主要形式的学生康复技能考核形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之间的偏差。经过专业培训的标准化SP病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实践资源不足的情况,同时将SP病人的亲身感受融入对于学生的专业实践考核的评分中,能够对康复专业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记录,同时这种考核评价的方式最大化地为康复专业的学生还原了真实的康复技能训练的医学场景。

2.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康复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标准化的SP病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的案例缺失情况,即学生在三级医院所见病例少、病种简单的情况,通过专业培训的标准化的病人真实再现病情场景,学生可以借此接触到不同情况下的案例,能够拓展他们的康复技能实践的视野以及康复思维,倒逼他们进行一定的康复技能创新实践。

三、基于SP/OSCE康复技能考核体系的建设

1.SP/OSCE康复技能组织体系的建立。SP/OSCE康复技能组织体系的建立指的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康复技能临床考核前首先要建立专门的康复技能考察小组以及相应的教师队伍,其中组织体系中要有一定的考核体系小组长、监督管理机构成员、指导教师等,同时,还要在康复技能考试前设计相应的考试题库、制定合理的康复技能评价标准等一系列工作。通过梳理和调整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结构,实施“技能操作模块化”课程改革,以“疾病”为模块优化和整合专业课程,避免重复学习和知识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以高效率、最优化的方式调整课程结构。如将《解剖学》、《康复功能评定学》、《康复治疗技术学》和《临床康复学》等课程以“疾病”为主线重新组合,重点突出疾病治疗方法的学习,将康复治疗师职业所涉及的疾病进行归类,总结了四大类疾病康复,制定了以“脑卒中”、“脊髓损伤”、“骨关节病变”、“脑瘫”为单元的“模块化”实训课程,形成临床问诊、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方案到综合康复技术应用于一体的“疾病”模块课程,实现专业教学与临床岗位在教学上的无缝对接。

2.SP/OSCE康复技能的设计原则。SP/OSCE下的康复技能的设计原则主要是指在康复技能专业实训的OSCE站点设计中要能够结合不同的康复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站点的设计,对于康復技能OSCE站点设计的要求主要包括:首先要明确康复技能考核的要求;其次,就是为学生、SP病人以及考官进行条例的指导;再次,就是设计康复技能的评分标准以及相应的问卷调查的设计;最后,就是抗辐射备的使用指导,主要是针对SP标准化病人进行指导。同时运用以标准化病人为载体的OSCE综合评价手段,对本院校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学生进行全面康复技能评价体系改革。在传统多站考核基础上,建设规范的OSCE考站、培训合格的标准化病人(SP),改革康复技能考核体系、考试内容及匹配的试题库系统,逐步建立起创新型SP/OSCE考核体系,应用于课程、实习及毕业考试的康复技能考核体系,为培养创新性康复技能提供科学先进的考核体系。

3.SP/OSCE康复技能的考站组成。SP/OSCE康复技能的考站组成主要包括两种情况,即标准化病人考站与非病人考站,在康复技能的实践考核系统中包含着SP标准化病人的两个长考站以及两个短的SP考站,其中长站点主要对病人进行问诊以及体格方面的诊断、检查;而短站点主要负责问诊。短站点主要是考核康复技能专业学生的基本康复操作技能。通过这一系列的设置,在对学生进行康复诊疗完毕后,由考核小组教师以及标准化SP病人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分。

4.SP/OSCE康复技能的考核内容。SP/OSCE康复技能的考核内容主要是涵盖GMER七大领域的相关知识内容,其中既包含康复技能的理论知识训练还包括康复专业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专业操作能力、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力及其学生所内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的一个综合性的知识考察。通过这种OSCE的考核方式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康复技能专业学生的真实的临床实践能力。

5.SP/OSCE康复技能的问卷调查。SP/OSCE康复技能的问卷调查主要指为了完善康复技能专业学生的实训学习,而在每次OSCE测评结束后,对参加OSCE康复技能考核的学生、教师以及相应的标准化SP病人进行的相应的问卷调查,通过他们的信息反馈,进一步改进OSCE的考站设计以及内容设计。同时运用以标准化病人为载体的OSCE综合评价手段,对本院校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学生进行全面康复技能评价体系改革。

四、SP/OSCE康复技能考核体系存在的不足及相应的完善措施

1.考试站点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OSCE康复技能考核在考站、流程设置中存在着站点转换的困扰,这种站点转换在考核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为此,就要进一步优化站点的设计,使站点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拉近,以节省时间。

2.考站内容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在SP/OSCE的康复技能考站内容设计上还存在着与现实有一定的脱节的窘境,为此,就要在康复技能考站内容的问诊以及查体环节进一步优化,进行仿真环境的模拟。

3.考试系统空间设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当前SP/OSCE在考试空间设计上还不甚合理,有时在对学生进行康复技能考核时不相干人等的接触会严重影响考核结果。为此,就要在考核空间设置中,设有专门的考核人员以及学生通道。

参考文献:

[1]周立峰,傅青兰,等.构建能力为本的康复评定技术教学体系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12).

[2]黄毅.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医药教育,2013,20(24).

[3]林勋,蒋健,邹菁,等.SP及OSCE在医学生临床技能评估中的应用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