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7-09-14李绚李晓琴白绽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

李绚++李晓琴++白绽婷

摘要: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成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新疆47所高校的调查研究,提出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基准线”,构筑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风向标”,创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度量尺”,打造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立体网格”。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090-0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作为肩负更多使命的新疆大学生更应该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一方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转化,另一方面以高质量的创业带动就业,为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新的贡献。本课题组依托《2015—2016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对新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开展了调查,对新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

一、新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016年4月,本课题组对新疆47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就业创业工作基本条件、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创业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研。

1.就业创业工作机构。通过调查显示,47所高校都设立了校级的就业创业工作管理部门,其中7所高校设立正处级就业创业管理部门,2所高校设立副处级就业创业管理部门,13所隶属于学生工作处,16所隶属于招生就业处,7所高校隶属于研究生院,如表1所示。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职责范围界定不清晰,没有形成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

2.校级就业创业工作队伍。通过调查显示,各高校校级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共有192人,从学历层次看,研究生学历占42.71%;本科学历占55.21%;专科学历占2.08%。从工作年限看,从事就业创业工作3年以内的占到36.98%;8—10年的仅占11.46%;10年以上的占13.02%。从职称来看,中级职称占43.23%;高级(含副高级)职称仅占12.50%。如表2所示。通过调研发现,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副高级和高级职称人员偏少,缺乏相关学科的带头人;人员流动过于频繁,就业创业队伍工作经验较少。

3.创新创业教育。(1)开设创业课程情况。通过调查显示,新疆各高校对创业课程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均衡,开设相关创业课程的高校22所,占47%,没有开设创业相关课程的25所,占53%,如图1所示。根据学生对高校提供的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参与度、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创业指导课的参与度只有76.76%,这与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创业相关课程有关。

(2)承担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情况。通过调查显示,47所高校创业教育教师254人,其中外聘教师150人,校内教师104人,如表3所示。2016届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共有79905人,承担创业教育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的需求。

4.新疆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通过调查显示,47所高校中,近三年接受创业教育总人数达到38891人,其中接受SYB创业培训学生18073人,如表4所示。2016年6月,课题组对新疆高校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在1343名受访毕业生中,874名毕业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占比65.1%,实际上,就业去向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32名,仅占总体2.4%。可以看出,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较多,氛围较好,但绝大多数有意愿的毕业生最终没能真正落实。

二、新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随着国家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新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择业取向和就业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大学生创业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实施的载体,是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主要平台。

1.在指导思想上,要处理好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教育目标的关系,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基准线”。一是高校要将创新创业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体现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更要体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二是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整合校内外资源,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加强顶层设计,从认知层面、制度层面、资源层面为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尤其是多民族结合的教师队伍。校内以对创业基本理论知识、市场拓展、团队构建与管理等理论知识熟悉的专业教师为主,校外则是以在市场中具备足够经验的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为主。四是结合新疆的区情、民族特色、学生发展规律、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等,以创新创业课程为核心,制定具有新疆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长远规划。

2.在教学目标上,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构筑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风向标”。一是高校要深入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民族的需求,分年级、分阶段地将创新创业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理论体系、模拟實训有效融入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二是高校要注重教育对象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科优势,开设各具特色的创业课程。三是高校在课堂内外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和引导机制,通过情景式教学、团队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在学术和实践上充分发扬创新创业精神。

3.在教学内容上,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的关系,创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度量尺”。一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高校通过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第三课堂(项目实践)等载体,构建知行合一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二是在课程设置上,划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两种,并着重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比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包含创业意识、创业基础知识、创业心理品质等,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包含创业知识实践、创业模拟实践、创业活动实践等。三是通过各类、各级创业类竞赛和培训项目,进行创业演练,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创新创业素质的大学生。尤其是依托专业的培训机构,进一步加大SYB理论培训和实操演练。四是利用孵化园区资源,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免费公共办公设施、创业培训和其他相关免费咨询服务等。

4.在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实际教学与新媒体应用的关系,打造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立体网格”。一是利用翻转课堂、MOOC(慕课)等新媒体形式,结合创新教育的特点,改变创业者和教育资源对接交互的方式,将教学、科研、管理与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互联与协作。二是通过大学生常用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把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校园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网络平台对创业实践项目进行指导和扶持。三是借助新媒体技术,宣传高校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典型、创业案例、创业政策等,构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全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

随着知识经济的时代变化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发展,大学必将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摇篮。与其他省市相比,新疆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对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我们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构建符合新疆区情、多民族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模式,提升新疆大学生创新能力,为新疆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梁润华.“知行合一、分层递进”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4):59-61.

[2]赵丽,陈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5):114-118.

[3]廖琪丽,孟秀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74-75.

[4]李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7,(7):206-207.

[5]邵文明.创新驱动背景下的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7,(1):21-23.

[6]韩振,王雁,段存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3,(3):207-208.

[7]王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学子论苑,2016,(9):123-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