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位理论在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中的应用
2017-09-14张照录刘晓蒋恒毅孙荣涛丁东业
张照录+刘晓+蒋恒毅+孙荣涛+丁东业
摘要:明确办学目标,凝练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核心竞争力,是解决地方高校专业建设同质化、无序化和结构性失衡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在设立专业、凝练特色和打造优质教学资源等专业建设环节中应用生态位态势和扩充理论、重叠与分离理论、分异理论的实践过程,并以学生考研和就业数据为例分析印证了生态位理论在专业建设中的效果。本文研究对地方高校调整专业布局、打造特色专业,实现差异化竞争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地方高校;生态位理论;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220-03
一、生态位理论辨析
1.生态位的概念:生态位通常是指在生态系统及其群落中,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相关联的特定的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J.Grinnel(1917)最早提出生态位的概念,认为是单个物种占据的空间环境单元及其物种在环境中的地位[1]。Gause(1934)在C.Elton(1927)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竞争排斥法则,即Gause原理,认为生态位是特定物种在生物群落中所占据的位置,即其生境、食物和生活方式等[2]。G.E.Hutchinson(1957)采用数学抽象方法,将生态位定义为n维资源空间中的超体积,生态位的边界用物种在n维资源空间轴上的坐标来描述[3]。
2.生态位理论的主要内容:①生态位宽度。亦称生态位广度或生态位大小,是一个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在生态位超体积模型中,生态位宽度是针对某一生态因子而言的,是在生态位空间中沿该因子直线生态位的全部距离,等同于物种利用该资源幅度的范围。②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生态位重叠的两个物种因竞争排斥原理而难以长期共存,除非空间和资源十分丰富。该理论涉及到资源分享的数量,关系到两个物种的生态要求可以相似到多大程度而仍能共存。③生态位分离。是指两个物种在资源序列上利用资源的分离程度。余世孝等(1993)将其定义为物种的生态位有多大程度的差别,或者说其含义与生态位重叠相反[4]。其含义指多物种共同占据某一资源条件有限的环境共同生存,诸物种间必然产生竞争,为了能共同生存,它们必须在某种生态位上存有差别;否则,就不能在相同生态位条件下共存。④生态位态势和扩充。态是指生物单元在特定时刻的状态,是过去生长发育、学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是发展的现状;势是指生物单元在特定时间内对环境的影响力或支配力,是发展的趋势。由生物单元无限增长的潜力所引起的态和势的增加称为生态位的扩充[5]。⑤生态位分异。在同一生境内,生态位相似的物种间为了避免竞争,长期共存,分别向着占据不同的空间、吃不同食物、不同的活动时间或其他生态习性上分异,在对时间、空间和资源利用方面趋向于互相补充而非直接竞争,以降低竞争的紧张度,从而使物种之间可能形成平衡而共存。通过生态位分异,能够实现环境因子的合理有效配置与优化,使物种能够在生态系统内协调发展、彼此依存。
二、生态位理论在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1.生态位理论与高校专业建设的契合性:专业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单元,是高等学校与社会对接,为社会输送所需人才的基础。高等学校构成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具有不同的层次级别、功能目标和资源利用能力,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教育生态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地方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1%,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6]。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以及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特征,但当前高等教育普遍存在专业、内容和模式的趋同,培养出来的学生亦趋同,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特别是地方发展的需求。面对当前高等教育新时期的特征,非常有必要引入生态位理论来指导地方高校专业建设,构建地方高校专业的时间、空间和功能定位模型,准确把握专业在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责任,根据社会和地方需要、自身优势来开展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活动,才能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文化、自然资源和经济方面的特色建成特色专业,在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
2.生态位理论在专业建设中的实践:①运用生态位态势和扩充理论论证勘查专业建设的可行性。山东理工大学勘查专业2007年开始申报,2008年获得教育部批准,2009年开始招生。学校在申请设立该专业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生态位态势和扩充理论来论证开办勘查专业的可行性。该专业属于国家优先支持发展的地矿类专业之一(教高[2007]16号),行业人才需求旺盛。山东省是矿业大省,除石油、煤炭等能源矿产外,金矿、铁矿、灰岩矿和粘土矿等金属、非金属矿产亦非常丰富,相关的矿山企业迫切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山东理工大学具有扎实的地矿类专业的办学基础,矿业工程学科办学历史60余年,培养的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深受矿山企业欢迎,在山东省内固体矿产开采、加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曾开办过矿产地质勘查专业,受行业形势所迫于1995年停止招生,但专业师资力量、实验条件都保留了下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开办勘查专业是原专业的恢复招生。与此同时,增设勘查专业,也是学校服务矿山企业,打造“资源勘查—开采—加工—循环利用—矿山环保”学科群的重要一环。正是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学校学科发展规划与专业办学基础方面具有的“态”,遵循生态位扩充理论,在已有矿业工程学科基础上,在金属、非金属资源勘查方向上扩充生态位宽度,提升服务金属、非金属矿山的技术能力,增强学科专业的生态位适宜度。②运用生态位重叠与分离理论打造勘查专业的特色。在山东省内层面上,省内设有勘查专业的高校还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其办学方向总体上分别定位于油气勘查、海洋勘查和煤炭勘查。与上述三所省内高校办学定位不同,我校勘查专业办学的方向定位于金属、非金属固体矿产勘查,运用生态位分离原理,减少类内竞争,优化区域学科布局。在全国层面上,与传统地质行业院校相比,我校勘查专业办学水平与层次很难达到相应的高度,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就业竞争力都存在不小的差距。专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正确定位专业的实际生态位,明确专业特色和培养学生的出口。在调研中发现,传统地质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去向大多定位于以中东部地质矿产勘查局为代表的地质勘查单位,并且已形成行业优势与龙头地位。与此不同,随着国家矿山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矿业权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逐渐重视资源勘查人才的作用,对勘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为了避免与传统地质院校间产生激烈竞争,服务社会新需求,我校勘查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定位于山东乃至全国矿山企业和中西部地质勘查部门。③运用生态位分异理论打造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专业生态位分异,使得我校勘查专业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之间实现了优劣互补、协调发展、彼此依存、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良好局面。在设立专业的同时,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达成协议,共同使用北京周口店野外地质实习基地,短时间内实现我校勘查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水平的大幅提升。在野外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校教師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开发了基于Android的野外地质实习辅助教学系统,丰富了野外地质实习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我校为主,邀请山东科技大学部分教师参与,开创了山东淄博金岭铁矿勘查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除了与高校合作外,还与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东总队、梁邹矿业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实现高水平师资外聘和学生现场实习的结合,并与山东金岭铁矿联合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endprint
三、生态位理论在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培养质量上,直接的显性指标就是学生的考研、就业情况。因此,本文采用学生的考研、就业统计数据来讨论生态位理论在我校勘查专业建设中的应用效果。
1.毕业生考研就业总体统计说明:我校勘查专业已有三届毕业生,根据麦可思公司山东理工大学2012—2014年應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显示,勘查专业2013和2014届毕业生非失业率(考研、就业和出国留学)分别为96%和98%,高于本校平均值94.3%和91.4%、同类本科高校平均值92.4%和93.3%、全国“211”本科高校平均值94.9%和95.3%;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86%和85%,远高于本校平均值70%和72%、同类本科高校平均值68%和68%、“211”本科高校平值73%和73%。这充分说明专业定位准确,建设思路合理,专业特色明显,较好地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毕业生考研情况统计说明:根据统计分析,勘查专业2013届共18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14名学生被行业重点高校录取,4名学生被行业地方高校录取。2014届共27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19名学生被行业重点高校录取,6名学生被行业地方高校录取。在两届考研学生中,共20名学生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或北京)录取,占被行业重点高校录取学生数的60.60%,这与我校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打造优质野外实习教学资源,学生培养质量得到认可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2014届考研学生中,有2名同学分别被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录取,在专业国际化办学方面开局良好。
3.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说明:在学生就业方面,2013届毕业生到矿山企业就业的学生48名,占84.21%,其中山东省内35名、省外13名;到事业单位就业的学生4名,占7.02%,其中山东省内2名、省外2名;其他单位5名,占8.77%。2014届届毕业生到矿山企业就业的学生39名,占95.12%,其中山东省内27名、省外12名;其他单位2名,占4.88%。从学生就业统计情况来看,充分说明利用生态位分离理论确定的专业特色与学生就业方向是非常正确的。
四、结论与思考
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型生态体系,不同的高校和专业在该系统中占据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功能位置。不同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专业建设过程中不能盲目照搬其他高校专业建设的发展模式,而是运用生态位理论,立足于专业已有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地域资源特点、专业竞争市场,寻找适于专业发展、他人无法效仿、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的建设发展模式,才能真正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学校专业生态位是一个多因子动态变化的、具有时空和功能范畴的超体积单元,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需要在准确定位专业生态位的基础上,针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采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和扩展专业服务领域等措施,提升生态位因子的适宜度,不断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能力。通过山东理工大学勘查专业建设的实践证明,运用生态位理论确定的以固体矿产勘查为主,服务于山东及全国矿山企业、中西部地质勘查单位的总体办学方向是合适的。运用生态位分离、扩充、分异等理论,不断打造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生态位适宜度得到不断地提升,在省内外已形成一定的专业知名度。地方高校要想在激烈竞争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充分利用生态位理论来指导专业建设,打造专业特色,培养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提高专业生存竞争能力。这应该是地方高校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也是地方高校存在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美]R.M.梅.理论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李鑫.生态位理论研究进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3):307-309(332).
[3]张莉,杨静利.基于生态位理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2,(12):306-307.
[4]余世孝,L.奥罗西.生态位分离的涵义与测度[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3,17(3):253-263.
[5]朱春全.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J].生态学报,1997,17(3):324-332.
[6]张春爱.特色化:地方高校的发展之本[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4):2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