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教师入职适应问题
2017-09-14陈明珠
陈明珠
摘要:新教师是我国教师的特殊群体,由于对环境、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熟悉程度不够,再加上各种外界压力,容易产生上课低效、反思困难、交流障碍等一系列适应问题,甚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去留。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师范院校要对传统课程进行调整,增加对师范生人际关系和中学原生态课程的关注,另一方面,新教师也要多看、多听、多思、多做,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新教师;入职适应性;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029-03
新教师在我国通常指在一个学校工作1—3年的教师,不仅包括初入职场的新教师,也包括从其他学校调来的具有一定教龄的教师。本文主要研究初入职场的新教师,他们是我国教师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
新教师的入职适应,是指结束学生时代,走上工作岗位,熟悉教学业务,主动调整身心状态,按照工作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他们一般都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有从业资格和一定的教学能力。但由于刚刚步入教师生涯,对学校运作、学生状况不甚了解,对教学内容陌生,一时难以适应复杂的学校环境,需要实现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尽快转变。常年的学校生活,使得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同时又背负众多的期盼,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击,容易让新教师的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入职适应成为一个很大问题。
一、新教师的入职适应问题
新教师进入教师工作环境,首先面临的是教学工作问题。教学工作是教师工作的核心部分,新教师的入职适应问题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1.教学工作效率不高。对于新教师,他们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有着一定的教学基本功,对于上好一节课,他们是有能力的。但到一个新的环境,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新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熟悉教材、制作课件、书写教案,导致备课时间过长。在课堂上,新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经验,教学中会被个别学生打乱,不知如何是好,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实现,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而课后的教学反思,不能切中课堂问题要害,不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1)备课时间过长。备课是全面分析教材、学生、课标的基础上,初步拟订教学方案的过程,是上好课的基础。学校对新教师的要求首先是要备好课。新教师在这一环节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分析教材及教参,阅读多种参考资料后不知如何取舍,难以在短时间内设计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合理的教学方案。当教学方案终于出炉时,还要设计好教学课件,课时教学计划才算最终完成。即使如此,教学方案不一定适合教学对象。新教师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对交叉学科的学习进度、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了解不深,在备课过程中很难有针对性,经常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的局面。这对初入职场的新教師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对学生来说上课也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2)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教学管理对课堂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很难灵活、积极地进行教学活动。维恩曼曾经通过研究发现,“课堂纪律”是摆在新教师面前的最大问题,课堂秩序的失控,常会让新教师产生严重的无助感和挫败感[1]。
初入职场的教师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开展教学,中途出现课堂纪律问题,往往为完成教学任务,简单提醒后继续教学,或者呵斥,甚而置之不理,缺乏基本的课堂管理策略。对于一些小问题,通常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姑息态度,结果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对于大问题,缺乏现场的应急预案,只能临时想办法。所以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许多新教师显得不知所措,或草草决定一个处理方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长此以往,问题解决与否有很大的偶然性,下次类似问题出现时仍不知如何下手。
2.教学反思的力度不够。新教师初入职场,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善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但在如何反思上,新教师还存在问题。(1)错误归因。当课堂出现问题时,新教师很难高屋建瓴地抓到问题本质,进行正确归因。例如,当课堂纪律出现问题时,有些新教师会认为是自己的课讲得不好,甚至丧失成为教师的信心;有些新教师则归因于学生,是自己对他们太“好”了,所以他们才会得寸进尺,于是开始“镇压”。但单纯地依靠震慑或惩罚只能解一时之需,并不是长久之计。这种“擦边球”或“离题万里”式的归因,给以后教学指引的方向也是错误的。(2)进行教学反思的意识薄弱、能力不足。新教师由于初入职场,需要学习和处理的事情较多,没有硬性要求的教学反思经常处于被忽视的境地。当然,这也和他们没有足够的教学反思能力、没有从教学反思中获利有关。新教师接受了20年左右的教育,一直处于“输入”状态,很容易接受外界信息。但真正要自己收集、整理有用信息,形成框架,为以后的“输出”做准备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3.人际沟通与交流的欠缺。新教师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人际关系,以寻求精神依靠。但新教师由于忙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与同事沟通少,不愿与领导交流,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造成心理压抑,备感孤单。他们往往依赖过去建立的交往圈,向老朋友诉说心里话。
新教师面对新环境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同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交流。广东教育学院的王小棉老师在对广东珠海、中山、佛山等地中学教龄在两个月至一年的新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新教师入职初期所遇到的困难中,处理与人的关系方面的问题确实比较突出[2]。没有一个宽松、平和的生活环境,新教师很难全身心地投入新环境、热爱新环境,这甚至成为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入职适应困难的原因分析
1.传统师范教育的缺失。(1)重视学科知识,忽视教学理论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传统的师范教育重视师范生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在教学论方面主要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课程为主,这些理论知识深奥难懂,很少被运用,不能引起师范生足够的兴趣和重视。在面临学生、掌控课堂时,他们才突然意识到教学论的重要性,但也只能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或者是空有理论不知如何转化为实践。endprint
近些年,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在进行新的探索,与之接轨的师范教育也应进行合理调整。根据师范教育中出现的重视学科知识、忽视教学理论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师范教育可以从培养目标上体现对未来教师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方面的要求,并可以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加以调整和改革[3]。师范教育的课程形式可以更多样,课程内容可以更实用,如聘请中学一线教师交流处理人际关系的经典案例等。(2)重视好课、公开课,缺乏对原生态课堂的关注。师范教育以让师范生讲好课为己任,经常以好课的标准要求师范生,给他们放一些优质课视频。虽然师范生知道现在的中学生很有想法、不好教,但他们通过这些优质课视频可能得到这样一个认知:只要教师讲得好,学生就会规规矩矩地坐着听课,积极回应教师提问。等到新教师真正走上讲台,发现一切都变样了。无论自己怎样精心准备,也无法讲出一节好课,因为总有学生在说话、睡觉、玩手机等。新教师开始困惑,怀疑自己。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对原生态课堂缺乏一个正确的了解,隔着玻璃看教育,看到的永远不是全景。了解了真正的原生态课堂,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再对师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才是打造好课的正确途径。只有这样,师范生才能知道如何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反应中发现这节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教学反思。
2.缺乏时间管理观念。新教师能集中于一件事的办理,当多重任务摆在面前,不能分清轻重缓急。时间管理观念对初入职场的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新教师不仅要分配好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环节的时间安排,还要分配好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时间,否则不利于开展工作,缺少成就感,降低工作积极性。
3.角色转变缓慢。大学校园里的师范生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他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作为,出现问题时有学校这个“监护人”处理。中学的校园里的师范生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很多事情没有选择做与不做的權利,也没有人会为他的行为承担后果。从课桌到讲台的跨越,虽只有几步之遥,但对师范生来说,却宛若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
要想顺利实现角色转变,新教师首先要树立自信,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教师在入职初期,必定会经历一个激动—迷茫—困惑—释然的适应过程。”[4]入职适应问题不是一个个别现象,而是每位新教师必经的成长过程。因此,新教师不必悲观绝望,要树立自信,勇敢面对,挺过这一关,也就迈出了教师成长之路的关键一步。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寻求帮助,同时也要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三、新教师入职适应对策
新教师要尽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一是靠自己加快专业成长,二是靠外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1.从主观方面来说:(1)多看。只有多看,新教师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做到多看,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看学生对知识的反应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定位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是要多看书,根据观察到的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查找相关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带着问题去看书和大学期间的纯粹的理论学习完全不同。同时,也要多看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书籍,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专业水平,以教学促进管理,再以管理促进教学。(2)多听。多听,首先要多听有经验教师上的课。听不同学科教师的课,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听同科组的课,主要学习有经验教师处理教材的方法、突破重难点的角度等;听所教班级其他学科教师的课,主要学习他们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和课堂管理的方法等;听名师的课,主要学习名师最突出的闪光点。其次,是要听学生的反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是教师可以通过“看”发现的,更隐性的东西则需要倾听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才能有的放矢;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有改进的方向。(3)多思。多思,是经常对看和听的结果进行思考。首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寻找闪光点和不足。每节课结束之后总结一个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对比,反复出现的优点可以成为自己教学风格的一部分,缺点可以从易改的着手,逐步解决。最后,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理论和有经验教师的处理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4)多做。多做是新教师专业发展中最核心的一环。新教师可以将思考的结果进行实践,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适当调整,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当实践中出现问题时,再寻求理论的指导。从理论到实践,通过实践修正理论,反反复复,新教师才能不断地成长。
看、听、思、做,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看、听的基础上进行思,思的成果有待做的检验,在做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看、听、思。
2.从客观方面来说:(1)学校开展入职培训,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环境。学校开展入职培训,包括学校基本情况、教学常规要求等,使新教师对工作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校应为新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可让老教师带领新教师熟悉教学常规,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交流心得,提高课堂管理与教学水平。(2)营造良好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学校教师在工作中形成的积极的心理环境。学校可以开展丰富的教师活动,建设良好的教师文化。例如,举办教职员工体育活动,在活动开展中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新教师的归属感。
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新教师的入职适应问题,能够帮助他们尽快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施红娟.初中新教师入职适应性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苏中地区R县的调查[D].扬州大学,2012.
[2]王小棉.新教师入职初期所遇困难的研究——兼析传统师范教育的缺陷[J].上海教育科研,1999,(04).
[3]王小棉.新教师入职初期所遇困难的研究——兼析传统师范教育的缺陷[J].上海教育科研,1999,(04).
[4]施红娟.初中新教师入职适应性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苏中地区R县的调查[D].扬州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