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焉不详的楚长城

2017-09-14

中国国家旅游 2017年9期
关键词:汉水汉江长城

鄂陕腹地山高林密、人烟稀少。那些不知名的长墙利用天然的山势,形成了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长城样貌,断断续续地与众多的山寨连成一体。这些古长墙(一说是长城)一直鲜为人知,与北方长城有所不同,它们不够高大威猛,多为随材就势。很多信息是矛盾和混乱的。国家文物局公布历代长城数据,共计43721处,其中没有湖北。但又有消息说,2011年9月17—18日,国家长城资源调查工作项目组组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河南省考古所等单位的专家在十堰市对湖北省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调查工作进行了国家级验收,共登录长城墙体37段、17671.8米,关堡9个,敌台9个,铺房5个,烽火台2个,基本摸清湖北长城的底数、分布、保存状况及构筑特征。孰是孰非,语焉不详。

记得,2006年全程漂流汉江的过程中,我所在的漂流队就发现,在我们漂流过的汉水上游以南鄂陕交界的区域中,某些山巅不时会出现一些类似烽火台一样的建筑。出于好奇,我向当地老乡了解了一下,众说纷纭中,有一种说法——“楚国古长城”——引起了我的兴趣。2006下半年,在探访汉江“老人洞”遗老风俗的时候,我依然与这些残墙并行,且做了些粗浅的文史研究。2009年6月,我与两个好友组成了一支业余考察队,专门奔赴鄂陕交界的山区地带和十堰地区,开始了在山间的寻觅,希望在这些被山野掩盖的残破城墙上能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发现。我们断断续续地在鄂陕交界的山区寻找了三年,直到2012年2月18日,十堰境内的长城列入国家长城保护计划。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曾筑起连续排列的“列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在边境修筑起长城以自卫,史称“先秦长城”。秦始皇在北方修建万里长城的同时,还曾下令对各诸侯国的边地长城进行大规模修葺、连接、增筑,把本来各为其主的长城连成了一线,像远离北疆的楚国的城防工事则一律拆毁,彰显统一。根据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到的只字片语,可以推断出:诸国中最早修建长城的是南方大国楚,时间大约是公元前7世纪,因此有了“楚长城”是中国最早的长城这一说法。

汉水以南,湖北十堰市竹溪县通往陕西安康市平利县的两省交界处,赫然被一段水泥长城挡住去路,汽车必须穿城门洞而过,城门上方是两个魏碑体大字——“关垭”。这道古石墙构成的防御工事,由西向东,至陕西平利县东界长约80里,至旬阳县南界长约100里,至白河县南界和东界长约260里,合计长度达450里,若再加上镇坪县东界的山险关隘延亘150里,汉水、巴山间的石墙总长度及关隘防线总长度蔓延600里,当地从地方官员到贩夫走卒,都声称这就是“楚长城”。

然而,众多的长城研究者用了多年时间,依然没有搞清楚“楚长城”到底在哪里。除了上面提到的这段水泥赝品之外,它的全貌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如我们想象中那样盘桓在大山之中,绵延万里?

1981—1984年,中國史学界基本上是否定“楚长城”存在的。在我们寻访的那三年间,国家有关方面也在展开考察,在考察过方城、叶县边界的五里坡,看到“土龙”后,又开始认定“楚长城”确实存在。

2009年6月到2012年2月,围绕着“楚长城”,我和同伴在鄂西北的深山里做了大量实际探访,也参详了很多考古发掘的资料。我并没有实地看到一处能说服自己的确凿证据,仅从我们粗浅的观察来看,“长城”依然是一笔糊涂账,30年后的今天还是不清不楚。

Tips

汉江流域是中国古人类的另一个起源地

汉江沿岸不仅有100万年前的“郧县人”、75万年前的“梅铺人”、50万年前的“白龙洞人”和 5万年前的“黄龙洞人”,2006年7月,在郧县安阳镇鱼嘴村又发现了10万年前的“鱼嘴人”,证实了鄂西北这片茫茫大山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专家说“楚长城”

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所著的《长城》一书中说:“楚长城的位置,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它的西头从今天湖北的竹山县开始,跨汉水辗转至河南的邓县,往北经内乡县,再向东北经鲁山县、叶县,往南跨过沙河直达泌阳县,总长将近—千里。从地理位置看,这一道长城正好处在当时楚国的都城郢都的西北和东北面,对于防御较为强大的诸侯邻国秦、晋、齐、韩、魏的进攻。”endprint

猜你喜欢

汉水汉江长城
碧血丹心铸青史 汉水浩荡祭英魂
汉江春晓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汉江,为你梳妆
守望汉江
歌曲:龟山苍苍汉水汤汤
守护长城
汉江之歌
汉水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