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版面语言构建的“加减乘除”

2017-09-14陈立波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8期
关键词:加减乘除版型十堰

□陈立波 袁 蕾

(十堰日报社,湖北 十堰 442000)

版面语言构建的“加减乘除”

□陈立波 袁 蕾

(十堰日报社,湖北 十堰 442000)

版面语言是报纸增强新闻传播效果的特有手段。科学运用版面语言,不仅会强化视觉语言效果,增强新闻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还可使静态文字内容充满动感和阅读趣味,从而唤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

当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纸媒除做好做足新闻之外,均加强了版面语言的研究、创新和运用,比如新闻图形语言、新闻图表语言以及“新闻报道+漫画”“版题+漫画”“栏头+漫画”的出现,使具有独特优势的报纸版面语言从一个基本形态走向了更高的表现形式,步入了一个多元化、自由化的表现阶段。

运用好版面语言,编辑应当再下功夫;创新使用版面语言,纸媒更应不断探索。

版面语言的概念

《报纸编辑十二题》这样解释:报纸支持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除发表言论直接表示意见外,还常常动用版面的编排手段表达出来。比如,突出处理哪一类稿件,淡化处理哪一类稿件;哪一类稿件多用,哪一类稿件少登;这一篇稿件在版面上处在显著位置,篇幅较长,用大字号标题,加花边线框,那一篇稿件在版面上位置较低,篇幅较短,用小字号标题,不加任何装饰,等等,都可以使读者通过这类编排,领会到编者的立场、态度、倾向,这就是版面语言。

业内专家学者认为,版面语言的形式包括编排手段、版面空间和布局结构三方面。从表现形式上看,版面语言可分为显性语言和隐性语言。显性语言即报纸版面上由文字和图片呈现的能被读者直接感受到的信息,如版面的形状,位置的大小,文字、字号、字体、线条的粗细、底纹的深浅、图片的幅面等等。隐性语言是通过版面的编排设计来传递的、能被读者通过理解后间接感受到的编者对版面内容的评价、判断和态度等信息,如政治性的强弱、稿件的重要程度、组合与呼应,线条和网纹的强弱效果、色彩体现的情感等等。

版面语言的构建途径

版面语言意蕴丰富,良好的版面语言,比口语表达更加丰富多彩,情感表达之充分可胜过千言万语,达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产生振聋发聩的宣传力量。那么,如何构建报纸良好的版面语言呢?笔者认为,可单独采用或组合应用以下几种方法构建版面语言。

“加”,即为报头、报眉、专栏等配加独特图片元素,打造“独特独家眉目”,增强版面语言魅力。一是设计独特报头。每家报纸都有其办报宗旨和目标,将这种宗旨和目标浓缩为一句格言加以外化,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自己的标识符,即报徽。将报徽与报纸官方微信、微博二维码合理设计入报头,树报纸品牌形象。二是制作新颖报眉。设置特色报眉提示主题策划、报道重点,制造吸引读者眼球的“动感地带”。如《湖北日报》的“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素描图”报眉,《十堰日报》的“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建设生态美丽家园+彩图”报眉。三是匠心设计专栏栏头。特色专栏配漫画,彰显版面意趣,轻松活泼版面。如《羊城晚报》财经版,小牛漫画形象贯穿整版,“记者观察”“苑男视角”“今晨市况”“炒股茶馆”“明日提示”等小专栏栏头处,小牛各不相同的形象颇有情趣。

“减”,即减去版面语言的冗杂元素,打造疏朗、爽利版型,提升版面语言美感。笔者认为,以模块式版型为基调,党报宜采用以下两种简约版型:一是版面所用的色块较少、色调统一、线条明显、稿件排列方正,让人一眼看上去,整个版面疏朗大气,颇有气势。比如《人民日报》的版型。二是版面色彩单一、文字很多,版面设计突出清雅脱俗、清新爽利,比如《光明日报》的版型。

“乘”,即“同题组合”,强化编辑思想,凸显宣传主题,达到舆论宣传的“乘数效应”。将同一宣传主题的新闻从不同表达角度展现集纳,制作一个栏题,添加或粗或细线框,配编者按、编后或短评,将部分新闻文字语言变为新闻图形语言(如修建某条城市地铁,绘出线路图),适当植入图表、漫画及新闻图片等,以逻辑性、社会性、叙述性的视觉形式对社会最新动态进行全面且睿智的述说和评论,最大限度提升版面语言表达力,将符合新闻理念的信息表达出来,使读者理解后产生主动行为。

“除”,即除掉版面的“杂枝杂叶”,杜绝简单堆砌稿件,科学大胆“留白”,通过“留白”吸引读者视觉关注。在报纸版面设计过程中,除了图片、标题、色彩外,还有一种“第四元素”——留白。业内专家认为,“留白除了是一个明显的信息符号吸引视觉关注外,还是一个透气的视觉空间,让读者在轻松的状态下阅读并获得愉悦的视觉感受。”在版面上,如果说文字、图片、标题是“实形”的话,留白的地方就是“虚形”。只有把“实形”和“虚形”和谐地搭配、合理地安排在一起,才能构成有序的版面。“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是报纸版面设计的美学原则。《湖北日报》的《东湖》版、《十堰日报》的《文化视野》版,在留白处理上应该具有代表性。

高度警惕版面语言歧义

版面语言运用得好,可以深化报道思想,增强传播效果;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引起读者“误读”、“误听”,造成“视觉歧义”,即因版面语言表达意义模糊,使得两个(或几个)本不相干、毫无联系的新闻事件(或其他版面元素)令读者视觉产生联系、思维产生联想,误读成一个新闻报道(或一个事件)。我们来看看两个例子:

例一:某报头版头条导读“某某领导来我市考察”,同日同版倒头条通栏刊发当地水果商营销广告,标题为“丑八怪来了”(“丑八怪”是一种水果,常称“丑橘”)。如此版面安排,岂能不让读者笑话?又岂能不让领导难堪?

这种版面语言造成的一般意义上的“误读”“误听”,读者明白后或许莞尔一笑。而有些时候,版面语言不准确、不合适,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引起读者不满、上级不满,甚至成为“政治差错”。

例二:某报头版头条刊发新闻“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同日该报时事版集纳选发时事新闻并制作栏题“政府改革 企业买单”。前后新闻对比关联,必引起企业职工不满甚至引起社会不稳定。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随意编排版面、简单堆砌稿件、整体意识缺乏、政治意识淡薄”是导致不当版面语言产生的根本原因。如何有效避免不当版面语言产生呢?笔者认为:一是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对与新闻内容有冲突的、不合适的广告要调整其版面甚至于舍弃。二是要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做到稿件编辑、版面布局至善至美,使内容得到恰如其分的展示乃至升华。三是强弱对比要得法,对比应拉开视觉差距,使强者更显,弱者更隐,达到以弱衬强的效果,凸显版面的层次感。四是版面美化要得体,在进行版面美化时,要注意选择好美化点,使该突出的内容得以突出,力求版面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五是稿件搭配要合理,不能把同一主题的表扬性稿件与批评性稿件的位置、强弱处置错位。六是前后版之间稿件要统筹分析,严防内容矛盾。对广告稿件要同等重视同等把关,严防广告与新闻传递的情感和氛围相悖。

1.缪克构.报纸版面语言探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2.马武.报纸版面语言与视觉歧义.新闻记者,2009年第7期

3.杨阶.版面隐性语言的运用.新闻战线,2002年第1期

4.陈楠.广州报纸版面语言符号的创新.青年记者,2005年第5期

(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加减乘除版型十堰
基于数字化三维人体模型的女装基础版型关系模型的建立
中职体育教学训练中的饮食指导
第二十一届全国涂料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会议将在湖北十堰举行
浪漫剪裁
"竹溪物语,问漆武当"漆乡十堰首届当代漆画展作品展
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加减乘除”
东西方服装版型的共性与区别
购套装识版型——妙法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