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社区支持网络建构的探索
2017-09-14孔令燕
◎孔令燕
流动儿童社区支持网络建构的探索
◎孔令燕
“小谷围街来穗人员之家”(以下简称“来穗人员之家”)是番禺区政府和小谷围街针对来穗人员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广州市大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大德”)2016年底承接这个项目后,在前期调研及外展服务中了解到90%来穗家庭对流动儿童有安置需求,在服务中观察到流动儿童在同伴关系的建立上处于弱势。为满足来穗家庭的需求,大德积极探索流动儿童社区支持网络建构,通过来穗人员之家为其量身打造“小候鸟不孤单”流动儿童暑假夏令营服务项目。
流动儿童同伴交友及照顾安置上处于弱势
同伴关系不稳定,难以深化。一方面,流动儿童由于跟随父母迁移,同伴不断变换,同伴关系难以稳定;另一方面,同辈群体主要限于家庭所在的社区及周围临近的区域,交友圈子狭小。在学校,流动儿童容易受到本地孩子的排斥和抵触,加上流动儿童普遍欠缺交往技巧,与本地同学难以深度融合。多种因素影响到流动儿童的正常社会化。
流动儿童暑假照顾问题凸显。流动儿童的父母基本上是双职工,暑假很难兼顾工作与孩子的照顾,暑假安全隐患多,流动儿童安置照顾问题成了父母的头等烦恼。
以需求为导向,为流动儿童开展公益服务
来穗人员之家以来穗家庭的需求为导向,整合社区资源,通过流动家庭、学校、社区联动,为流动儿童量身打造了“小候鸟不孤单”暑假夏令营服务项目。与小谷围街穗石小学多次商讨,确定了暑假夏令营服务场地;链接4所高校6个志愿者团队组建大学生志愿者联盟,充分调动大学生志愿者资源为流动儿童提供义教服务;指导流动家庭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亲子关系的构建;整合社区律师关注孩子安全及自我保护法律知识宣传;与村干部沟通开展村落文化宣传,引导流动儿童关注社区文化、融入社区生活……形成了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民办学校、社区组织、流动家庭共同参与的暑假夏令营服务模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流动儿童的需求,来穗人员之家社工联合志愿者力量设计舞蹈、武术、手语、英语、绘画、趣味英语、交往礼仪等课程,丰富了流动儿童的暑假生活,同时为孩子们提供午餐午托公益服务。大德与学校、家庭进一步建立起专业关系,共同构建流动儿童社区支持网络,流动儿童安置照顾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项目成效
项目覆盖4条村、1个社区,建立与企事业单位、民办学校、高校合作模式。
项目为期12天,72个家庭参与,共服务1160人次,午托午休公益服务为来穗家庭解决后顾之忧。
为流动儿童提供安全、学习、交流的公益平台。流动儿童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通过暑假夏令营平台见识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并建立起稳定良好的朋辈关系。
关注社区志愿者参与和能力培养,鼓励社区骨干参与各项工作或活动的管理、策划、执行。让他们达到自助和互助。成立大学生志愿者联盟,为日后服务社区建立长效机制,将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和长期化。
工作团队广泛联动拓展社区资源,形成了多方资源联动机制,为流动儿童的服务建立不同层级社会支持和关注网络。
专业反思
社会工作是一项以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在服务实施过程中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流动家庭的亲子互动,但因时间有限,对流动家庭的帮助也有限,服务的联系性及系统性需要进一步提升。
流动儿童面临的处境并不是单纯靠个体或某个社会组织能够完成的,因此需要积极整合社会、社区资源介入发挥作用,倡导政府、社区力量、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共同发挥作用,建立多层次的支持体系,为流动儿童创造良好、稳定的成长环境。
(作者系广州市大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中级社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