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 精准扶贫结硕果
2017-09-14
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 精准扶贫结硕果
央律村村民在种植地被植物毛杜鹃
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国强基金会”)2013年10月正式注册以来,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为抓手,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扶贫脱贫与人才培训、整村推进、转移就业、驻村帮扶等有机结合,形成长效扶贫脱贫机制,并持续强化定点扶贫开发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产业扶贫 初见成效
2016年,国强基金会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号召,积极参与到两广扶贫协作中,将“绿色产业扶贫”模式引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以桥马片区央律村为核心,引导、扶持片区有种植意愿、有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采取“市场主导、贫困户主体、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帮扶、金融支持”的运作方式,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模式,发展苗木花卉种植,拓宽农户增收渠道。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000万元,预期开发5年,共种植苗木300亩,每年带动桥马片区2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贫困户杨色永每天给自己的2亩花叶女贞球浇水、除草,定期修剪枝叶,一年纯收入有2万多元。和以往精心伺弄玉米、一年到头收成最多才2000元相比,种植苗木给他带来了10倍的收益。
“有国强基金会给我们保障,种起来很有信心。”杨色永说,在技术员手把手教学下,现在他能很娴熟地修枝剪叶,也懂得如何打理自家地里的苗木。如今,他在地里种了1600多棵花叶女贞球,3到5个月就能出货,“比以前种地好多了,我打算明年再承包几亩地种苗木。”
国强基金会的保底收购让杨色永不愁苗木销路。该项目为建档立卡户先垫付90%苗木成本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剩余10%由建档立卡户出资,等苗木达到出货规格,初期由碧桂园集团负责采购,销往广西区域内的碧桂园项目。
随着苗木产业精准扶贫项目逐步成熟,苗木种植后期也将走向市场化,形成以央律村为中心、整个桥马片区为种植基地的苗木花卉完整产业链,把整个产业留在这里。
教育扶贫 形式多样
国强基金会以教育慈善的模式兴办学校,免费培养贫困学子,使受助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一人成才,全家脱贫。
一是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早在1997年,国强基金会创办人杨国强就设立了“仲明助学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大学梦,受助学子需签订一份《道义契约》,承诺有能力时返还助学金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截至目前,受助学生达到9131人。
二是创办国华纪念中学。2002年,杨国强捐资2.6亿创办了纯慈善、全免费的全日制寄宿中学——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为全国各地“最优秀,最贫困”的少年提供最好的高中教育。学校承担学生在校所有费用,并提供助学金直至学生完成大学、硕士、博士所有学业,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截至目前,国华中学共接收了2588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2016年6月26日,国华纪念中学校友会、校友基金正式成立,校友基金第一期筹得超60万善款,传递爱心,让更多国华学子受益。
三是创办国良职业培训学校,为退伍战士就业打开方便之门。2007年,在总参军务部支持下,杨国强创办了全免费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系统培训农村籍退伍军人,使之成为技能型产业工人。该校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雨露计划示范基地”;被总参谋部军务部授予“全军退役士兵职业培训和就业示范基地”。截至2016年,共出资1.3亿资助14466名农村籍退役军人接受职业培训,并走上工作岗位。
四是创办碧桂园职业学院,探索新型职业教育模式。2013年,杨国强出资4.5亿元创办了全国唯一全免费的大专院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共招收1019名贫困学子。所有入读学生不仅免除一切费用,还发放日常生活补贴。学院通过变革引领职教潮流,开创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结合碧桂园的企业经验和学院的专业知识,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
国强基金会是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与董事局副主席杨惠妍共同创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秉承并发扬碧桂园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兴学助教的优良传统,致力于资助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资助贫困地区、贫困村改善民生、发展生产;资助紧急灾害救助以及灾后恢复与重建;资助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截至目前,国强基金会共向社会累计捐赠超过32亿元。
(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