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017-09-13王猛陈蓥汤国水王东
王猛+陈蓥+汤国水+王东
摘 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充分衔接的必然要求。该文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出发,分析了目前该校采矿工程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以该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为例,介绍了实践教学新模式的设计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专业认证 采矿工程 实践教学 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7(a)-0231-02
“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是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和出发点。在最新版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6版)》明确要求课程设置能够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且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包括毕业论文)所占比例至少要占总学分的20%以上才满足要求,而且要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现场企业深度合作,开展相关实习、实践实训,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和培养。专业教师要求具有足够的专业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实际工程經验、交际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活动,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教师的工程背景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深度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和实训教学基地,在教学过程中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
1 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设计、实习和实训三类教学环节,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学分占总学分的21.3%,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设置要求。设计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通过设计的形式把学到的地质、测量、采矿、通风、安全等知识融会贯通起来的综合性的学习和训练过程,通过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绘图和设计能力,能够初步进行矿井初步设计工作。实习环节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煤矿生产建立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使学生熟悉采矿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实验实训环节是通过矿井通风仿真实训、矿山测量实训、煤质分析实训和综合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处理数据能力,掌握仪器设备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见图1。
2 采矿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少创新型综合型实践课程。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中涉及的实训、实习及设计环节均以验证型以及演示性的实验为主,主要是缺少综合型实验课。但从目前实践课程设置而言,综合型实验只是简单地将验证型与演示型实验进行叠加或修改故归类为综合型实验,其实并未真正实现综合型实验的功能,而且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设计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设计质量下降。近十年来受招生规模扩大的影响,导致师生比例扩展较快,存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人数少而学生人数多的现象,每名教师均要指导10名以上学生,虽然是真题真做,但指导效果明显欠佳。每一轮指导过程要消耗指导教师半天或一整天的时间,而指导教师还有授课和科研工作,造成教师身心疲惫,而学生也是怨声载道,致使设计质量明显下降。
(3)实习流于形式,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很多实习单位和带队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会将大部分实习时间安排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参观一些危险程度很低的场所,如矿井洗选中心、供电中心、污水处理厂等。因此多数学生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到毕业实习,下井次数少之又少,现场跟班参观生产工作的机会基本没有,造成学生对矿井现场的了解十分有限。由于实习时间限制,带队教师很难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和实习情况准确掌握,基本上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内容、格式规范程度、学生是否是学生干部而进行实习成绩评定,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评,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缺乏量化的考核办法,校外实习基地也没有考核和监督,而且学生很少有因实习而影响毕业学分的情况,均导致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
(4)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目前,各矿业院校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给高校的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经费有限,使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导致学生在矿山企业实习时间较短、实习过程简单,与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许多矿山企业考虑生产和安全等因素,不愿意接受学生到现场实习,学生通常只能象征性地参观。校企实践教学基地关系缺少沟通,只能实习期间才与企业进行联系,缺少校级层面与企业高层之间的沟通与互访,且对实习教学基本没有提及,使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效果等同虚设,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 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措施
采矿工程专业作为该校传统优势特色专业,坚持以“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和出发点,结合工程专业教育认证标准,系统科学的对实践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改革。
3.1 实践教学新模式设计
针对上述分析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师生座谈会、实践基地现场调研、毕业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全方位征求意见和建议,并组织教学名师、现场教授级高工等具有丰富教学和现场实践经验的专家对实践环节进行论证调整,设计构建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及该校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新设计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细化专业培养目标,深度校企合作开发实践教学地点,并应用到相应实践教学环节中,以量化的质量保障体系保障实践效果的顺利实施。
3.2 创新实践教学课程内容
从思想上深度重视煤炭企业的发展需求,改变传统的演示性实践教学模式,正常的实践环节外,针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如矿井开采设计、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等核心课,更新实践教学方案,增加实践学时比例,保证四年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连续性。以井巷工程课程为例,讲授凿岩机具知识时,课程内容是在实验室结合凿岩机具展开,学生可亲自操作感知凿岩机具的形态、观察其工作原理及结构,有效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根据更新后的教学大纲,现场兼职教师定期到课堂给合生产进度进行实践教学指导,改变目前采矿学生实践教学脱离煤矿生产实际的现状。endprint
3.3 强化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新模式
结合煤矿及相关企业生产,建立煤炭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校内模拟矿井、工程实践训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让学生更多的在校内外开展设计性、真实性的综合实验,以跟班顶岗实习增强实践经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交互技术,实现煤矿开采高危、不可及过程的数字化仿真。
3.4 加强产学研整合,强化师资队伍建設
为保证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效果,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行业需求,必须有一只能胜任实践要求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通过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也为企业解决科研难题。近两年,4名采矿工程专业分别到大同煤业集团、沈阳煤炭科学研究院进行挂职锻炼,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聘请煤炭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过程中每周有一次指导工作并全程参加设计答辩。
3.5 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该校采矿工程专业对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进行了完善和更新,结合国际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构建以毕业达成度为衡量标准的量化评价机制,各个阶段的实践考核也由单一化考核向细节化考核转变,从而保证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效果。
4 结语
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充分衔接均具有重要意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以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为出发点,构建了实践教学新模式,深度校企合作开发实践教学场所,创新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加强产学研整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6版)[Z].2015.
[2] 李花,刘晓东,王枫,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专业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 174-176.
[3] 常西坤,秦忠诚,陈绍杰.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构建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41):134-135.
[4] 严红,张源.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教学研究与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5(3):88-92.
[5] 孙光中.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5(2):75-78.
[6] 高召宁.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4):224-2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