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9-13曲东旭

求知导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评价教学模式教师

一、項目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项目化教学改革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它由加拿大教育家查德以及美国教育家凯兹正式提出来,并陆续由其他国家引进。同时,国外教育工作组织和教育学者对项目化教学进行了补充。例如,德国引进项目化教学发后,于2003年7月拟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1]。

所谓项目化教学,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科学合理的行为导向为法则,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对其进行培养[2]。本文中的项目化教学主要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例做探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化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协作性、创造性,注重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除此以外,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还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项目化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有利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以往的本科教学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讲授法具有经久不衰、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是对于一些没有深刻理解讲授法要义的教师来讲,课堂上就容易出现“手机依赖”以及“隐性逃课”等现象[3]。 同时,部分课程内容的学习容易出现“形而上”的趋势,致使部分学生想学却学不会,学不深。项目化教学可弥补以上不足,并注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诱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注重实际操作,能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项目化教学与工作任务相结合,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后,需要为其提供实践机会,以提高其毕业后求职应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项目化教学可以以行动为导向,结合工作任务,引导学生自发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认识与他人协作的重要性,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中同事间的各种协作关系。另外,项目教学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小集体的共同目标努力,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主动学习者,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可以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使优良学风得以形成。

二、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项目化教学的认识不到位

现今,越来越多的大学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各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每种教学模式或方法的改革,前提是需要一线教师有清晰而深入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而高校一线教师由于缺少深入学习和外出学习、观摩以及与教育专家的交流等机会,容易曲解各个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任务分配时,更多的是零散案例,案例的选择也很随意,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没有与项目规划相融合。教师项目化教学实效性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并不清楚项目化教学的要义,也不了解案例教学的内涵。因此,想要更好地实施项目化教学,不仅要了解它本身的内涵和实施要点,而且还要理清它的优缺点和与其他教学模式的区别。

2.项目化教学实施存在偏差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不是所有课程、所有课堂组织形式都适合项目化教学。

笔者所观察的三所不同层次的本科高校的课堂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专业硬件设施有待健全。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并不要求从头至尾都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但是由于高校的教学资金有限,很难保证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有与未来工作岗位相一致的工作环境,比如,有配套的实训室,这使得在改革过程中,某些项目受限,并不能很好地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就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使得教师的持续动力不足。第二,项目化教学改革激励制度有待完善。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在固定的学时、固定的每节课,要给学生分配任务,进而让学生进行展示等,这对于专业课的教学是有难度的。另外,如何进行分组以及如何能更好地异质分组,这也需要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其综合素质,这无疑也加大了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对于每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均要花费人力、物力,部分高校有关教学模式的改革激励制度有待加强。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愿意参与项目化教学改革,也会承担失败的风险。因此,高校要加强、完善对一线教师的各种激励措施,保障其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3.项目化教学评价有失偏颇

对项目化教学的评价不能完全等同于传统教学,这样对高校其他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不公平,毕竟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任务量大,所以可建立另外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更大化地保护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三、提升项目化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加大一线教师培训力度

项目化教学强调一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要采取高水平的项目化教学方式,需要对教师加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训。可以通过讲座、线上培训等方式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另外,鼓励一线教师多深入企业以进一步锤炼工作技能,了解实际所需,这样,在项目化教学指导中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不与实践脱节。

2.给予高校教师更多政策上的支持

在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高校的相关部门给予更多政策上的支持。比如,可以制定富有弹性的学期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以职业需要为出发点,重点考虑到学生在岗位实习时的课时安排。另外,对于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课程,高校相关部门在排课时可实行单班上课,有助于各小组之间更好地交流,也可以更好地完成各个项目的学习任务。还可以组织各个专业的一线教师进行研讨,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各个教师对项目化教学内涵的理解,而且也能够更好地通过交流汲取经验,减少应用项目化教学的弊端。只有教师之间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真正实行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协作才可以更加密切。

3.项目化教学评价应多元化

高校应针对项目化教学的特点,采用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评价教师。以往单一的量化教学评价标准并不能更客观地评价项目化教学效果,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大多采用的是量化的标准,包括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各个评价主体又有更加细化的量化评分标准。在评价项目化教学效果时,可以吸纳原有评价体系的优点,同样让各个评价主体参与其中,包括教师自评。但是传统的量化评价指标,错过了项目化教学最核心的一些环节,如任务、项目、情景的设计、知识在项目中的涵盖等等,而这些环节并不是老师在课上展现出来的,有很多是隐性的、课下做的,这些很难用量化的标准加以考量。因此,这也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相关的督导部门,应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和体系,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多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更大化地激励教师投身到多样化的教学改革中来,实现本科生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惠莹.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和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胡春芳.关于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2(5).

[3]曲东旭.网络背景下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导策略[J].读书文摘(中旬刊),2016(30).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教学模式教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