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曾朴《孽海花》看晚清文人世界

2017-09-13庄锦惠王梦双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9期

庄锦惠+王梦双

内容摘要: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曾朴,其生活的时代,国家政治动荡,社会思潮急遽变化。三十多年的文学生涯,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清末民初文学者的思想变化历程。追寻曾朴的心理历程,探索其著作《孽海花》对晚清文人的思想行为描写,了解晚清文人世界。

关键词:曾朴 《孽海花》 晚清文人

曾朴(1872~1935),字孟朴,又字小木、籀斋,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中国清末民初小说家,出版家。郁达夫称他是中国新旧文学交替时代的一道大桥梁,二十世纪所产生的诸新文学家中的一位最大的先驱者。曾朴代表作《孽海花》,鲁迅称许:“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孽海花》初是1903年金松岑所作,金氏在《爱自由者撰译书广告中》中,将《孽海花》标以“政治小说”,小说从中俄交涉开始,帕米尔界约事件、俄国虚无党事件等,到俄国复据东三省(1903年)为止。金松岑自认“究非小说家”而辍笔,随即请友曾朴对前六回进行了修改,并续写下去。出身封建社会末期官宦家庭的曾朴熟识传统儒学知识,他虽受着科举教育,却十分厌恶封建科举制度,经常沉浸在文艺书籍中,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曾朴鄙薄功名,无意功名,却迫于严命赴京参加会试,入场后故意弄污试卷,题诗嘲讽科场。此后曾父捐官为中书舍人,其后曾朴认识洪钧、赛金花等人。在这一时期,他极大接触了解了清末官场乱况和封建知识分子腐朽无能。曾朴续写的《孽海花》在金松岑“政治小说”基础上添加了谴责和历史因素。因此《孽海花》被誉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小说以苏州状元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主线,展现洋务运动开始后三十年中国巨变。小说以金雯青中了状元为开端。“状元”,在那个时代是读书人的最高称谓,它代表着学识。新科状元金雯青回乡到上海时,先领教了冯桂芬一番的“西学”教诲。冯桂芳向金雯青表明只有知晓西方先进学问才能知晓富强的缘故,将西方的轮船、枪炮的技术学会才能使中国社会进步。接着金雯青出席一品香晚宴,“席间,众人议论风生,都是说着西国政治艺学”[1]。金雯青茫然无措,暗自惭愧,为这些学贯中西的新潮人物所触动。金雯青虽察觉学习西方知识的重要性,但作为一位传统的旧式知识分子,金雯青存在投机心理,对待西学态度随波逐流。“状元”也是旧式的道德典范。金雯青在南昌任上接到母丧电报,当场嚎啕大哭,连夜赶回,可以看出他的孝心。而守孝家中寂寞无聊,又禁不住朋友们鼓噪,清明到阎门外灯船上游玩,初见傅彩云,金雯青便为其美色所倾倒,便为傅彩云设外宅,两人在守丧期间“打得如火一般热”,在出使的船上,初见俄国姑娘夏丽雅差点被勾了魂,还被骗去巨款。而金雯青作为朝廷大员出使沙俄,不是学习西方技术和政治理论,最得意的功绩居然是从毕叶手里买来的中俄交界图,本想以此地图为国家整理国界,自鸣得意,没想到却进了俄国人的圈套,这张是一张错图白白向俄国奉送了八百里江山。金雯青“状元”的名号与行为形成极大反差,不仅描绘金雯青腐朽虚伪卑劣的一面,更深刻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文人的劣性。

曾朴不仅注重主人公金雯青的描绘,还抓住整个文人群体的叙述。“清流党”代表庄仑樵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表现,大胆的直谏。在管理福建海军时,被法国舰队打得溃败,不顾官军伤亡和战情紧急,下令后退,直至几日后才查清实情汇报朝廷,在实战中却暴露出他的只会空谈的面目。小说对清末文人进行极大的讽刺,同时也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批判。小说第十三回中,举行会试,潘尚书本想将收罗名士,江苏南通章骞在名士榜上名列第一,而潘尚书去把刘毅的卷子误当做是章骞的卷子,逼迫高中堂撤掉原定的卷子,最终在唱榜时发现撤掉的卷子居然是章骞的,这无疑体现了官员为追求私欲而滥用职权,更直接暴露科举制度的黑暗。这些情节的描寫,与曾朴个人经历有极大的联系。曾朴在应试时也遭遇类似场景“金忠甫先生见卷填年岁,只有十七岁,惊呼道:这本卷子定是枪手;三篇文字,变换三种体裁,岂是乳臭小儿做得到的!还是撤去的妥当。我当时力争……金先生还是怕磨勘,虽答应不撤你的卷子,却把你从第十七名移到第一百零一名。笑道:也算给他一个第一名把”[2]。自身的成长经历让曾朴对科举的黑暗腐败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进行深入的刻画,引起当代人对晚清知识分子和科举制度的反思。

综上所述,曾朴以自身经历为世人真实的勾勒出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精神状态,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引发世人对晚清文人阶级的思考与定义。

参考文献

[1]曾朴.孽海花(插图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时萌.曾朴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