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开展馆校合作路径与策略
2017-09-13刘爽
刘爽
[摘 要]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的路径与策划,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面临的实际问题,探讨未来公共图书馆与学校进一步加强阅读推广合作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合作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7)03-0059-04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在推动儿童及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方面的合作逐步展开和深化。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属性虽然不同,但是在当下学校教育面临变革的背景下,二者却拥有共同的目标,即促进儿童及青少年阅读能力的提升,推动人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公共图书馆阅读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跨界融合是未来公共图书馆及学校等教育机构在新的技术和社会背景下,强化自身职能与使命,实现服务模式变革与创新的趋势。笔者试图通过梳理、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的路径与策划,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面临的实际问题,探讨未来公共图书馆与学校进一步加强阅读推广合作的对策。
1 美国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的基本历程
美国作为全球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代表,最早开始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早在19世纪晚期美国就已经有学者呼吁公共图书馆应发挥教育学子的责任,强调图书馆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馆藏借阅、参考服务,七八十年代的合作编目、网络共建,九十年代的资源本位学习,进入21世纪后,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整个美国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发展历程表明,馆校合作能够显著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几乎每年的年度报告,都有关于儿童与青少年阅读教育、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的合作机制等方面的主题。
1.1 馆校合作的缘起:公共图书馆辅助学校教育
美国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合作伙伴关系,其渊源可溯及1876年,美国图书馆学家威廉·弗莱彻(William Fletcher)在当时即呼吁公共图书馆应注重青少年与儿童的教育服务。1897年由全美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NEA)发布了一份影响力深远的报告,名为《公共图书馆和公立学校的关系》(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Relations of Public Libraries to Public Schools),该份报告指出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的必要性,由于当时各级学校几乎没有设立校内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肩负起支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教育责任约40余年。
20世纪20年代,美国高中图书馆开始发展,1940年以后,美国各级学校普遍设立学校图书馆。1950年至1960年,在美国联邦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相关法案和指引,强调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合作的重要性,此时公共图书馆已转型成为辅助学校教育的角色,虽然不再直接提供服务到校园,而是致力与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其中以馆藏借阅、参考服务为主要的合作项目[1]。
1.2 馆校合作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作为资源支持者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衰退,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教育经费不再充裕,使得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和功能都处于危机之中。当时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兴起,科技设备与日俱新,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也开始起步,一方面促使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發展卡片目录转档成机读格式的合作编目计划,学校图书馆开始纳入全州性的合作网络;另一方面,学校的资讯设备不足,也由公共图书馆提供较充足的资讯设备以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当时的合作服务是以节省经费支出为重点考量[2]。
1975年,美国国家图书馆情报科学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NCLIS)指出学校图书馆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匮乏的,学生只有学校图书馆的服务显然是不足够的。1983年的《国家在危机中》(A Nation at Risk)报告书认为美国的教育正面临空前的危机,迫切需要改革,而图书馆在国家的教育改革方面,可以担任一种重要的资源提供者,却长期被忽视,图书馆应和家庭、学校合作,共同打造优质的教育。美国图书馆学会(ALA)于1984年发表《现实: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改革》(Realities:Educational Reform in a Learning Society)提出了以下的观点:1)学习应在学校教育之前;2)好的学校需要好的图书馆;3)学习型的社会需要图书馆的服务以作为一种支援大众终身学习的机构;4)政府支持图书馆的发展即是对于社区公民的教育投资(Fitzgibbons,2000)[3]。
1.3 馆校合作的深化:馆校合作支持学习
20世纪90年代,公共图书馆关注的焦点除了馆藏资源的丰富度、人力资源的专业发展,更强调学生的学习,1998年由美国学校图书馆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AASL)出版《资讯力量:为学习而建立伙伴关系》(Information power: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learning),强调学校图书馆应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该书至今依然是美国学校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合作服务的共同理念指导。
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受到教育趋势和教育改革相互交织的影响,例如全语言教育(Whole Language Approach)需要两者合作以提供儿童充足的阅读环境,电脑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CAI)促使读者运用资料库更为频繁,资讯素养教育也更需两者的协同指导。1991年美国的《青年服务总体法案》(Youth Omnibus Act:The Partnership with Libraries for Youth),鼓励图书馆支持学生的学习,特别强调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合作,以促进以资源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尤其是问题儿童以及高风险青少年都能在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的合作网络之下,获得充分的学习机会,保障获取信息与知识权利的均等化。endprint
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除了延续上世纪90年代的关怀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环境的做法,开始以实验研究来探讨学生通过图书馆合作服务的学习成效,例如2004年的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森伯兰郡小学(Northumberland Elementary School)和诺森伯兰郡公共图书馆(Northumberland Public Library)合作推出“一校一书(One School,One Book)”计划,该项目先从学校发起,由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特定的主题图书,并以“阅读时间”作为家庭作业,公共图书馆则购置多本复本以支持学生阅读,通过在馆内设置“家庭作业中心”(Homework Center),由专职馆员朗读图书给孩子们听,是一种身教式的阅读(Modeled Reading Behavior),通过三年期的计划,发现对儿童的阅读成绩有正向影响,参与的学生在全州标准化的阅读测验中,其成绩可达到90分或以上[4]。
总体而言,纵观美国在馆校合作方面的历程、理念与探索,公共图书馆为了适应时代的变革,成为终身教育的支持中心,面向儿童和青少年服务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提供系统支持,以此满足读者在教育、职业发展、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资讯需求。学校与公共图书馆建立合作机制是21世纪教育变革的重要因素,通过资源的整合,促进学习面向资源支持式与探索合作式的变革,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提升学习成果,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厚实基础。
2 当前我国馆校合作的主要障碍
同美国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已经相对完善的合作机制相比,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的合作广度与深度尚显不足,无论从体制机制上,还是从理念共识上,阻碍公共图书馆与学校进一步合作的问题与障碍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推動馆校合作的顶层设计机制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分属于文化、教育两大独立行政体系的管辖范畴,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资源整合,以及对公共图书馆参与和支持中小学阅读及学习教育的认识程度不足,长期以来,无论是文化系统或教育系统均没有在主管机构或行业协会层面建立跨领域、跨部门的协调建设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图书馆参与、支持学校教学的内在动力。相对而言,我国台湾地区早在1997年,当时的“省立台中图书馆”制定出台了《县市乡镇图书馆与当地国民中小学图书馆资源结合途径》,分别针对乡镇图书馆、国民中小学、主管机关三方面提出合作内容,并经当时的台湾地区政府核定实施,由此拉开了台湾地区馆校合作的序幕[5]。
在美国则往往由图书馆专业协会完成馆校合作顶层设计工作,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之间通过行业协会间的紧密协作与专业化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以美国图书协会为例,它拥有学校图书馆员协会(AASL)、青少年图书馆服务协会(YALSA)和图书馆儿童服务协会(ALSC)三大分支协会,他们通过共同推出“学校/公共图书馆合作计划”,致力于学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
因此,未来应进一步促进文化、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打破部门限制,建立协调机制,从顶层设计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与设计,寻求共识,推动公共图书馆与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与融合。
2.2 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模式相对滞后
公共图书馆是终身教育与社会教育中心,是学习型社会的推动者与支持者。2015年9月,由0CLC编写的报告《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焦点:学习在图书馆》重点关注的议题是图书馆学习方式的演变与发展,明确提出图书馆要关注参与式学习、早期学习、数字素养等主题服务。而目前国内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尚处于以借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中,服务理念相对滞后,吸引力不足,缺乏对素养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更缺乏相应的思维参与到对读者或学校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当中。国内大多数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的合作中,往往只停留于馆藏资源外借、阅读辅导活动与公共图书馆参访等一般性活动。相对而言,公共图书馆缺乏对学校阅读素养、信息素养、知识素养、职业素养等相应的素养教育支持。特别是中小学校迫于应试、升学、排名等因素,往往仅将学校图书馆作为学校评估达标的考量,从根本上缺乏对学校图书馆功能与价值的深度认知,导致学校图书馆本身建设投入跟不上,与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合作融合的思想动力不足。
3 公共图书馆推进馆校合作的主要对策
3.1 建立以素养教育为核心的服务支持机制
学校与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一体两面,学校注重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图书馆则是素养教育的最佳课堂。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现代教育的公共空间与平台,两者应发挥各自优势,致力于成为学习资源的整合者与提供者。现代公共图书馆具备丰富的馆藏资源、知识资源、社会资源等,可以成为学校图书馆教学支持的最佳伙伴。
公共图书馆应进一步适应学校教育逐步由知识教育走向素养教育的趋势,重新整合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优势,重点面向学生素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21世纪学习“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6],制订资源支持计划,确定服务目标和内容,使得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学校的合作从单纯的馆藏资源的被动提供者转变为面向素养教育的知识资源定制服务机构。依托公共图书馆提供的第三空间,开展和素质养成有关的阅读推广及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学校之外的地方实地体验社会人应具备的责任义务。
3.2 建立以共建共享为核心的馆校联盟机制
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应该对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形成共同服务、支持儿童及青少年学习的联盟机构。一是公共图书馆应该致力于成为学校教育的资源支持系统。具体应该围绕中小学的教育与教学目标,整合馆藏、创意、知识、社会等各类资源,系统地面向学校教师提供相关教学的延伸服务,在素养教育、社会教育、实践教育、户外教育等层面提供支持。二是学校依托其系统化、专业化的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通过公共图书馆纳入到开放式的社会教育空间之中,让学校的学习资源或教学资源服务于社会教育或终身教育。三是学校可以借助和依托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空间、信息空间、创意空间以及文化空间的功能定位,实现知识教育与素养教育的融合发展。四是基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管理体制机制的制约,未来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应该进一步突破传统体制的桎梏,依托项目合作等方式,探索常态化的馆校联盟联动机制。探索在共同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基础上,将学校书香校园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儿童及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紧密融合起来。endprint
3.3 建立以特色资源为核心的课外教育
学校和公共图书馆在资源的共建共享过程中,可进一步提升特色资源的采集及使用力度,建立馆校之间具有特色特长的教学资源,例如依据本土特色人文及科技教学材料,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化科技研究项目的专题课外教育等。形成獨具特色的课外教育系统,[JP+2]延续本土文化传承,提升区域化资源搜集、分析、利用及存储的力度,同时深入并延长资源传播的范围及时间。
4 结 语
综合而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美国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的脉络与趋势能够给国内公共图书馆以启示和借鉴,公共图书馆和学校作为支持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天然伙伴,应该主动打破现有体制与理念上的桎梏,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发挥主管机构、专业协会的作用,致力于形成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特点的联盟机制;从理念设计上,公共图书馆应该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围绕素养教育的核心,重建公共图书馆服务学校、服务学生的新模式、新机制。
[参考文献]
[1]Miller,M.L.SchoolLibraries: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J].Metuchen,N.J:Scarecrow Press.1991:355—372.
[2]Woolls,B.School Libraries.In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M].3rd.edition ed.New York:Taylor and Francis.2001.
[3]Fitzgibbons,S.A.School and Public Library Relationships:Essential Ingredients in Implementing Educational Reforms and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J].School Library Media Research,2010(3).
[4]Bates,J.,Webster,N.One School,One Book:One Successful School-Library Collaboration[J].Children and Libraries,2009(3):47—50.
[5]温 晏,柯皓仁.台湾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服务之研究[J].台湾图书馆馆刊,2011(1):133—158.
[6]周南照.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EB/OL].[2017-04-24].http:∥news.sina.com.cn/o/2004-02-19/17461844872s.s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