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馆藏古籍普查数据的分析研究

2017-09-13刘小兰龙慧

图书馆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古籍分析研究

刘小兰+龙慧

[摘 要]通过对柳州市图书馆馆藏古籍普查数据进行统计,介绍了馆藏古籍的来源、藏量、版本等基本概况,对具有史料价值的、国内稀有的、钤有印章的珍贵古籍文献等进行了叙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对馆藏古籍文献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关键词]古籍;古籍普查;古籍数据;分析研究;柳州市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7)03-0037-05

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是由国家主导的一项大型文化工程,目的是通过“古籍普查登记编号”和相关信息,建立全国古籍普查基本数据库,加强各级政府对古籍的管理、保护和利用。

柳州市图书馆通过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基本完成了古籍登记工作,现就馆藏古籍普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1 柳州市图书馆馆藏古籍概况

柳州市图书馆现有古籍2 302种、26 000多册,入选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42种,藏有广西和柳州本土人士撰著的古籍及全国各省市地方文献古籍。古籍装帧有线装、包背装、金镶玉等,其中多数为线装书。

1.1 馆藏古籍来源

一为征集:柳州市图书馆建馆初期,通过向社会宣传获得各界人士捐赠书刊数万册;原广西省第一、第二图书馆赠书7 000多册。1956年,组织人力到抚顺、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征集,得到古籍线装书1万多册;近几年来通过走访民间,征集到部分散落在民间的古籍70种、275册,其中不乏稀有珍本。

二是接收:接收国民党官员方觉慧数千册古籍文献。1949年解放军南下,南方许多城市得到解放。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后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主任委员的方觉慧运了三大卡车的图书到柳州暂存,想转运出国外。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此批书被军管会截留保存在柳州市图书馆。另外,1949年柳州解放前接收了柳州籍人士桂系官員覃连芳的部分藏书[1]。

1.2 馆藏古籍数量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的精神,柳州市图书馆按照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要求,利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对馆藏古籍进行了普查。至2013年,基本完成了古籍的甄别、整理、著录工作。据普查数据统计,各朝代馆藏古籍数量如图1所示。

上图可知,馆藏清代古籍2 187种,占古籍藏量的95%;明代古籍114种,占古籍藏量的5%;元代只有1种,占古籍藏量的0%。

1.3 馆藏古籍版本

图2中柱状图的不同颜色表示的版本,说明馆藏古籍版本有10类:刻本、石印本、铅印本、活字本、套印本、影印本、朱印本、钤印本、抄本、缩印本等。其中刻本居多,达1 889种,清代刻本占总刻本的89%,元代刻本只有1种,最少;其次为石印本263种,再次为铅印本78种;其余的版本种类很少,如套印本24种、抄本1种等。

1.4 馆藏各地地方志古籍

地方志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及手段,记录及反映一个地区特定时空内社会、自然方面及现状的著作,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具有较高的历史及研究价值。柳州市图书馆馆藏国内外地方志165种,国外方志有6个国家的6种,国内省、县的方志有159种,它们分别记述了各地方的山川、湖泊、亭榭、风俗、文化等。其中馆藏善本古籍方志有15种(见表1)。

如馆藏有[乾隆]《裕州志》六卷,(清)董学礼修,宋名立续纂修,清乾隆五年(1740)刻本;[乾隆]《潍县志》六卷,(清)张耀璧鉴定,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等馆藏善本地方志。

馆藏普通古籍地方志则以两广的《广西通志》《广东通志》《永安州志》等更具有代表性。

《广西通志》280卷,清同治四年(1865)补刊本,(清)谢启昆修,(清)胡虔纂。谢启昆(1837—1920),出身于书香门第,诗人、历史学家、杰出的方志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知府、布政使。清嘉庆四年(1799),任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衔,署广西巡抚。清嘉庆五年(1800),主修《广西通志》,胡虔协助为总纂。该书分为四表十七目,有典、表、略、录、传五类,各目下再细分目。它体例新颖,完善精审,成为各省写志的楷模。该志对研究广西古代史提供了翔实的史料,并在中国方志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影响力及价值作用。

2 具有史料及版本价值的馆藏珍贵古籍文献

所谓珍贵古籍,是指那些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的古籍。大致包括写印年代较早的,传世较少的,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的,以及精校、精抄、精刻、精印的古籍等。在柳州市图书馆馆藏古籍中,就有不少珍贵的古籍文献。

2.1 入选国家及广西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

柳州市图书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有《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元刻本,《续藏书》二十七卷、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刻本,《皇明世法录》九十二卷、明崇祯刻本,《唐荆川先生文集》十二卷、明唐国达刻本等古籍;入选广西珍贵古籍名录有《皇明泳化类编》一百三十六卷、明隆庆刻本,《津逮秘书》十五集、明崇祯汲古阁刻本等42部古籍。在这些入选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中,具有年代早、稀见、禁毁、名人收藏、刊刻精良等特点,极具史料价值。

如入选第二、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7部文献里,《资治通鉴纲目》元刻本、明内府刻本两种不同版本均入选。元刻本《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除了年代早,还是史学巨著,曾为名人于右任收藏,钤有其多枚印章。而明刻本《续藏书》和《皇明世法录》,记载明代功臣、名臣、圣训、国用、水利、武备、四夷等珍贵史实,刊刻精良,保存完好,且均为禁毁书。

2.2 禁毁书

在清朝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时,乾隆下诏:“明季末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抵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2]故此,时被禁毁书将近3 000来种,65 000部以上,种数几与《四库全书》现收书相埒。但是,仍有一部分禁毁书有幸躲过了禁毁的厄运而被保留下来。endprint

在柳州市图书馆的古籍藏书中,约有30多种禁毁书。其中如《皇明从信录》四十卷(明)陈建辑,明刻本;《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明)王世贞撰,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刻本;《潜确居类书》一百二十卷,(明)陈仁锡辑,明崇祯刻本;《武备志》二百四十卷,(明)茅元仪辑,明天启刻本等。

馆藏禁毁书以集部和史部为多,被禁毁的内容保存完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加之禁毁书籍的流传极其艰难,传世量也十分稀少,弥足珍贵。

2.3 地方文献古籍

地方文献是指记录有某一地方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它是了解与研究地方状况的重要文献依据,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实用性。

馆藏王拯撰《茂陵秋雨词》四卷,清咸丰九年至十年京师刻,同治三年(1864)续刻本;《归方评点史记合笔》六卷,清同治五年(1866)刻本。王拯,马平县(今柳州市)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历任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卿、署左副御史、通政使[3]。

馆藏《郑小谷先生全集》,清光绪黔南节署刻本,为柳籍人士郑献甫所著。郑献甫,别名小谷,生于嘉庆年间,象县(今象州县)人。自小好读书,道光年间分别中举人、进士,在清代诗坛上较为有名[4]。还藏有其所纂的《象州志》,清同治刻本;《补学轩制艺》四卷,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

以上两位都是柳州籍人士,所著述的文献为后人研究他们的思想及柳州本土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馆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人称“柳柳州”著的《唐柳先生集》,明末清初刻本;《河东先生全集录》六卷,清光绪八年(1882)江苏书局刻本,其中三至六卷为清康熙刻本(补配)。该书其他图书馆少有所藏,实属难得。

馆藏陈宏谋撰的《四书考辑要》二十卷,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培远堂刻本;《培远堂手札节存》三卷,清同治十一年(1872)江苏书局刻本;《培远堂偶存稿》十卷,清末刻本;《纲鉴正史约》《五种遗规》等。陈宏谋(1696—1771),广西桂林临桂人,字汝咨。曾任巡抚、总督,官至内阁大学士,是清代广西官员中任职最长、政绩卓越、声望最高的一位清官。陈宏谋针对当时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在修身养性、教育、处世、为官等方面选取生活实例,从“训俗、教女、养正、在官、从政”五个方面辑成《五种遗规》,它是清代一部启蒙儿童及社会教育的教材[5]。

馆藏《李秀成供》,李秀成撰,清末石印本。李秀成,太平天国末期的名将。该书介绍了天王洪秀全的身世,太平天国的战争等,国内图书馆也少见。

柳州市图书馆馆藏的广西及柳州本土古籍,国内存藏少、版本稀见,较为珍贵。

2.4 家谱

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家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研究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柳州市图书馆馆藏清代家谱30种87册。这些家谱多为大开本谱,线装,99%以上为木活字本,其余为抄本、刻本。品相较好,插图精美,刊刻隽秀,内容丰富。如[道光]《焦氏遗谱》有精美的多色插图、人物画像和钤印。[光绪]《湘乡曹氏三修族谱》有书名、牌记、新旧序、总卷目录、源流考、修谱职名、祭文、祠图、家训、律例、班次、服制图、墓图、谱系图等,内容极为丰富。

馆藏清代家谱有毛氏、刘氏、荣氏等20个姓氏,其中还有如“卿氏”“游氏”“羊氏”等稀有姓氏。

这些家谱多以湖南谱为主,间或有江西、福建等地家谱,其中部分家谱涉及广西内容,对研究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区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家族文化传承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作用。

3 国内稀有的古籍文献

稀有文献,即珍稀、罕见的文献。柳州市图书馆所藏的《新镌汤霍林先生秘笥四书金绳》不分卷,(明)汤宾尹著,明刻本,該书序端、卷首端、末端等多处钤有“上海市图书馆所藏”“九渊氏”“李天澄印”等印章。经查,该书仅本馆有藏,极为稀见,应为海内外孤本,已为“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全文收录。

《五车韵府》不分卷,(英国)马礼逊编著,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澳门东印度公司铅印本。据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考证,《五车韵府》创下十项之最:该书是世界上第一部汉英字典(在1815年出版了该书的第一卷);第一部语言直译本;第一部中文铅活字印刷本;第一部中文左右排列印本;中国境内现代意义的第一家出版社首刊的第一套书籍;该书在装订上第一次采用中西合璧(单面印刷)向左翻阅;第一次在中国境内采用机制纸印刷;同时,作者马礼逊又是将铅活字印刷术传入中国的第一人[6]。此书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汉英字典,是西方人认识中国的一部工具书,对于史学家研究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经查,此书在国内仅本馆有藏,实属难得,极为珍贵。

4 馆藏古籍珍贵钤印

钤印,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件或书画、书籍上面的印章符号。即加盖印章,借以表明对盖章之物的认可或拥有权、使用权[7]。柳州市图书馆馆藏古籍中,许多古籍都钤有各种形状不同、大小各异、数量不等的印章,一本古籍最多可有十多个钤印。透过这些钤印,可知古籍文献的流传过程,受欢迎程度及收藏价值,也可反映收藏者的人品、气质、意愿和个性情趣等信息。

4.1 皇室之宝玺

馆藏古籍《资治通鉴纲目》,明刻本,正文卷首端钤有“表章经史之宝”印,方形,阳文。“表章经史之宝”乃清二十五宝之一,据《交泰殿宝谱》记载,此宝作“以崇古训”之用,皇帝表彰古书籍等时钤此宝[8]。《古文渊鉴》,清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御题序末端钤“稽古右文之章”印,方形,阴文。“稽古右文之章”,“稽”是考察,“右”是提倡,有共儒尊贤、崇文重教的意思[9];钤“体元主人”印,圆形,阳文,均为康熙印玺。endprint

4.2 名人之钤印

在馆藏古籍中,许多古籍善本均为名人所藏,有陈垣、周作人、黄炎培、于右任等人之藏书,也有方觉慧、爱新觉罗·昭梿之藏书。周作人藏书《癸巳类稿》十五卷,清刻本,首册内封有周作人购书题跋,并于题跋末端钤“作”字,方形,阴文,蓝色;正文首卷首端钤“苦雨斋藏书印”,方形,阳文,朱色。黄炎培藏书《子问》二卷,清咸丰二年刻本,每卷卷端均钤有“非有斋藏”,方形,阳文,蓝色,“非有斋”是黄炎培的藏书阁名。《心经笺注》封面有题记,记录了该书由贾季英赠,有黄炎培书“民国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自上海往厦门新宁船次读”,还记录了读书的笔记等。《静然斋杂著》封面有黄炎培所题:“吕美荪女士赠,二十四、七、三十一。自青岛返沪舟读完,内《石柱山农行年录》(吕美荪系《石柱山农行年录》作者吕凤岐次女)为甚有价值之史料。抱一。”从馆藏黄炎培先生的藏书中,可了解黄炎培先生的学习、读书、交游及职教思想研究,对研究黄炎培思想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版本价值。《资治通鉴纲目》元刻本,序首端钤“又任之友”,方形,阳文,朱色;目次卷首端钤有“半哭半笑楼主”,方形,阴文,朱色。“半哭半笑楼主”是于右任的自号,取自他的“半哭半笑楼诗草”诗集名;正文首卷卷端钤“于氏世守”,方形,阳文,朱色。方觉慧藏书《正学编》八卷,清同治六年吴县潘氏刻本,钤有“子樵珍藏”。方觉慧,字子樵,国民党军政要员,对史学有研究,著有《两汉学案》《明太祖武功记》。

还有爱新觉罗·昭梿的藏书。爱新觉罗·昭梿是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的第六世孙,号檀尊主人,爱好文史,才华横溢,精通满洲民俗和清朝典章制度,著有《啸亭杂录》《啸亭续录》,是清代重要的笔记之一。藏《焦氏澹园续集》二十七卷,明万历三十九年刻本,每卷目录首端均钤有“丰府藏书”,方形,阴文;“檀尊藏本”,方形,阳文。

4.3 收藏家之印章

馆藏古籍中,除了上述印玺,著名收藏家收藏过的文献有不少。如清代著名藏书家卢址、钱孙保、龚翔麟,近代藏书家封文权及藏书家、医学家、教育家丁福保等。

卢址藏书《真珠船》二十卷,明崇祯刻本,每册卷首端钤有“四明卢氏抱经楼藏书印”,方形,阴文。

龚翔麟藏书《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明刻本,钤有“横河龚氏玉玲珑阁收藏图书”印。龚翔麟,清藏书家、文学家,字天石,号佳育,著有《田居诗稿》《红藕庄词》等。钱孙保、丁福保藏书《汉书评林》一百卷,明万历凌稚隆刻本。卷首端钤有“丁福保读书记”,竖长方形,阳文;“求赤氏”“钱孙保印”“海虞钱氏家藏”“庆霄堂图书”等印,方形,阴文。钱孙保,字求赤,一字容保,号匪庵,明末清初藏书家,精于校雠,富于藏书,乐于刻书。

封文权藏书《教论语》一卷,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钤有“华亭封氏篑进斋藏书印”。封文权,字衡甫,号庸庵,清代藏书家、书法家。

4.4 各地图书馆及其他钤印

解放初期,柳州市图书館得到了全国各地图书馆同仁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征集到许多古籍文献。在这些征集而来的古籍文献里,仍可看到文献原来的存藏地点。如《五代史记纂误续补》六卷,清光绪十四年江夏吴氏刻本,钤有“北京图书馆藏”“国图书院第二院所有”;《洴澼百金方》十四卷首一卷,清道光二十年刻本,钤有“浙江图书馆之钤记”“浙江省立图书馆所藏”“浙江省立图书馆甲申整理馆书之章”印。《虚斋名画录》十六卷,清宣统元年乌程庞氏刻本,钤有“上海大同大学藏书”印。《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二十卷首一卷,清刻本,钤有“上海市图书馆所藏”“长崎县立长崎图书馆藏书印”“峰佐和太寄赠”“长崎县立长崎图书馆受赠之印”“长崎图书馆”印。

除了上述钤印,还有许多省市图书馆、单位及私人藏书印。如“大同大学图书馆”“暨南学校所有图书”“鸿英图书馆藏”“人文图书馆”“教育部藏书印”“上海青年会藏书钤记”“南京武定门正觉寺章”“郁氏敦惠书城捐赠”等钤印。

个人钤印有“岳英珍藏”“魏塘孙氏宜雅堂藏书印”“光绪初书归黄县王氏海西阁”“经眼印信”“荷竹主人周香安之章”“双碧梧斋”“万星涛家珍藏”“载繇”等。

上述皇室之宝玺、名人之钤印、收藏家之印章等藏书钤印,为后人研究藏书人的思想、文献流传过程及版本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5 古籍文献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古籍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通过古籍普查,可以掌握馆藏古籍的基本情况,更好地针对馆藏古籍的情况,进行有效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5.1 加大投入,改善古籍文献的存藏条件

柳州市图书馆为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文献,申请专款建设了恒温恒湿库房,布局建立防盗、消防等安全网络,采购了多功能档案杀虫机,不断完善存藏环境及设施设备。

5.2 古籍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古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彰显了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和充盈的文化创造力。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珍贵资源,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国民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要通过多种途径,把这些深藏于书库中的古籍文献让更多的读者学习和利用,使有价值的古籍文献焕发出新的生命。

一是积极宣传古籍文献。通过板报宣传、编制专题目录和专题索引、举办古籍基本知识讲座、开展传拓练习等方式,向读者介绍馆藏资源、馆藏特色文献、查阅办法及途径等,引导更多的读者阅读、研究和利用古籍,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

二是建立馆藏古籍数据库。利用古籍普查平台中的馆藏数据,通过数据转换的方式和技术处理,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同时,根据馆藏特色,建立专题数据库,如“柳州名人数据库”“家谱数据库”“珍贵钤印数据库”等具有特色的数据库,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优秀资源,让更多的读者享受到古籍普查的成果。endprint

三是实现古籍数字化。古籍数字化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举措。优先选择较有价值、利用率较高的古籍通过扫描复制、影印复制等技术,将纸质文献转化为扫描文件或是影音文件。既保护古籍,又能让读者利用,且便于检索,使古籍文献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四是加强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针对有特色的馆藏古籍文献,特别是珍贵的地方文献古籍,有计划地编辑出版,让更多的读者能够利用,做到保护与开发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郭丽娟,龙 慧.柳州市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资源调查分析[J].广西地方志,2010(1):56.

[2]《清高宗实录卷》第20册964,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丙戌,第1084页。

[3]王 拯[EB/OL].[2016-03-27].http:∥baike.sogou.com/v7808322.htm?fromTitle=%E7%8E%8B%E6%8B%AF.

[4]郑小谷[EB/OL].[2016-04-02]http:∥baike.sogou.com/v70804423.htm?fromTitle=%E9%83%91%E5%B0%8F%E8%B0%B7.

[5]陈宏谋[EB/OL].[2016-04-10].http:∥baike.sogou.com/v56113.htm?fromTitle=%E9%99%88%E5%AE%8F%E8%B0%8B.

[6]五车韵府[EB/OL].[2016-04-18].http:∥gb.cri.cn/1321/2011/04/28/5454s3232970.htm.

[7]钤印[EB/OL].[2016-04-16].http:∥www.so.com/index.php?a=index&ie=utf-8&src=hao_360so_a1004&shb=1&hsid=41d7e88a06ccc8c6&q=%E9%92%A4%E5%8D%B0.

[8]表章经史之宝[EB/OL].[2016-04-18].http:∥baike.so.com/doc/8326495-8643485.html.

[9]康熙《御制耕織图》耕部诗与织部诗[EB/OL].[2016-04-25].http:∥wenku.baidu.com/view/2b8aa-53643323968011c9286.html.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籍分析研究
尽快制定《贵州省古籍保护条例》的几点建议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跨国公司中小型供应商管理改进问题研究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
新时期企业员工执行力培训策略探讨
古籍收藏可先从藏经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