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才:被毛泽东称为“军之良才”
2017-09-13孟红
孟红
朱良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00年生于湖南汝城,1925年参加村农民协会,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连党代表、军部秘书,参加黄洋界保卫战等战斗。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1989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他被誉为“文武纵横建功勋的开国上将”,更被毛泽东誉为“军之良才”。
冲锋在前屡次负伤屡建功勋
作为湖南省汝城县外沙村一名富农后代,朱良才的青少年时代过得十分平淡,正如他在参加革命后所写的《自传》中回忆的:“这10年光景(1915-1925)纯系一个不闻政治的老百姓……但所处的社会地位,自发地产生了对旧社会的不满情绪,以致成為后来能够走向革命的基本因素。”1925年,朱良才投身于大革命浪潮,参加了湖南汝城的农民运动,并被选为本村农会委员。1926年,朱良才随农会委员集体加入国民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及革命志士遭到捕杀,血雨腥风一时笼罩中华大地。作为农会的领导骨干,朱良才也被国民党军逮捕入狱,经受了严酷的考验。1927年10月,被营救出狱的朱良才,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1月初,经县委介绍,朱良才前往湖南参加暴动。在湖南耒阳县,他找到了朱德和陈毅。几天后,陈毅带他到永丰参加湖南特委召集的代表大会。会后,朱良才被派往资兴县担任县委组织部部长,参与发起了农民暴动。起义农民转移到耒阳后,组成第三十六团,不久挥师井冈山,加入了红四军。在朱良才的积极请求下,他被派到红四军主力之一的三十一团一营红一连担任党代表。
1928年8月,国民党湘军和赣军共5个团,准备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会剿”。朱良才率部参加了保卫井冈山的黄洋界战斗。黄洋界山势险峻,是井冈山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当时由于红军主力出山作战,黄洋界保卫战,是以红军2个连对敌军1个师的悬殊兵力的战斗。8月30日清晨,敌军发起了疯狂的进攻。三十一团一营2个连凭险据守。朱良才和连长王良率领战士利用有利地形,连续击退了敌军的数次猛烈攻击,使敌人在我阵地前横尸遍野。敌人军心动摇,当夜逃回了酃县。
黄洋界保卫战取得胜利后,朱良才率部随红四军参加了一系列战斗。由于朱良才坚定地执行毛泽东提出的建军原则和战术方针,作战勇敢,又注意用革命道理去教育红军战士,所以红一连全连官兵士气旺盛。毛泽东经常在他们连开座谈会,搞调查研究,提出一些连队政治工作的方向性问题,进行建设全新的无产阶级军队的尝试。1929年,朱良才率部随毛、朱进军赣南、闽西,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1930年,朱良才被任命为红一方面军红三军第九师政委。
随后,朱良才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战斗。1930年12月,第一次反“围剿”开始。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5天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一个半师,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作战中,九师和八师奉命在龙冈附近阻击孤军冒进的国民党张辉瓒师。张辉瓒师的先头部队在江西龙冈正面进攻,与红三军发生激战。朱良才和师长徐彦刚指挥九师迂回敌后,及时发起了猛攻。这场战斗相当艰苦,从早晨一直打到午后,敌我双方不分高下,战场上出现了拉锯态势。朱良才沉着指挥,一次又一次击退敌军的进攻。我军伤亡惨重,张辉瓒师负隅顽抗……战斗进行到后半程,根据毛泽东和朱德的指示,九师从一侧包抄,给了敌军致命一击,最终一举攻占了敌人的指挥所,合力全歼了张辉瓒师,并且活捉了张辉瓒。
这场战斗我军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不仅包括2000支枪、1门大炮,还缴获了1部电台。一开始,许多人对这部缴获来的电台十分好奇,因为从没见过,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当战士们把电台搬到陈毅的指挥部后,朱良才也不了解电台的意义和作用,当时还踢了一脚,说:“这玩意儿有啥用?”陈毅见状忙拦住,说:“哎呀,你可轻一点,这可是个宝贝呀!这可是我军第一部军用电台啊!”
于是,在我军占领了敌人指挥部后,朱良才找到被俘虏的敌电台台长王诤,和他谈心,劝他们加入红军,结果王诤欣然同意。就这样,这部电台和电台的机要人员组成了红军第一个电台组。在后来的各种战斗中,这部电台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方便了我军联络部署战术命令,更帮助我军截取了不少国民党内部的军事情报。
1931年4月,第二次反“围剿”开始不久,朱良才率红九师俘国民党军2000多人,受到毛泽东的称赞。之后,红九师常常出敌不意地在敌背后开刀,几乎每战必胜,因而被誉为“善打迂回的常胜师”,朱良才也由于指挥有方,在征战中屡建奇功。不幸的是,在一次激战中,朱良才的右臂肘关节和血管同时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生命垂危,后经抢救才脱离危险,但他的右臂留下了终身残疾。
1932年初,朱良才被派到红五军团十五军担任政治委员。他一到任就参加了赣州战役。红十五军奉命进入储谭、大湖江一线阻击援赣之敌。激战中,朱良才亲临火线,奋力率部抵抗,在最危急时刻亲自带领大刀队与敌人短兵相接。由于朱良才等部誓死阻敌援军,才使主攻赣州的红三军团免受强敌夹击。此后,红十五军在战火中逐渐锻炼成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朱良才也由于作战勇敢、身先士卒,表现突出,在1933年召开的中央根据地第二次苏维埃大会上,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
历经艰辛孤身行乞坚决寻党
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由于中共中央“左”倾领导者的错误,朱良才几次遭到降职处分,被调到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任政治部主任,但他却并没有消沉。长征开始时,朱良才率领后卫师担负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掩护任务。一次作战中,他身负重伤,血流不止,仍然坚持不下火线,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湘江战役开始时,朱良才枪伤复发,被送到医院治疗后,又被调到军团机关提前过了湘江。伤愈后,他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卫生部政委兼野战医院政委,经常组织医疗抢救工作。在朱良才的领导下,完善了红军总卫生院的编制,保障了红军卫生工作的开展。endprint
充满艰苦险阻的长征开始后,面对饥寒交迫的严重困难,身为总卫生部政委的朱良才,首先想到的是他人的安危与疾苦。伤病员和担架队走得慢,每次到达宿营地时,房子都被先到的部队占用了。好不容易挤出一些房子来,朱良才总是先把伤病员们安顿进去住,自己却冒着寒风露宿在外。野战医院的伤病员有数百人,而且大多数是重伤和重病的领导干部,可是医院的行政人员只有一个排,既要筹措粮食,又要组织抬人,重重困难所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朱良才总是不知疲倦地跑前跑后忙着解决问题,经常顾不上休息。
过草地时,几天没有进食,朱良才想方设法找到了一条狗,叫人杀了熬成汤,一碗一碗分给被凶险无比的草地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战友们喝。当时的卫生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后勤部副部长的张汝光后来回忆说:“当时如果没有老政委给的狗肉,真不知道能不能过了草地,更不能保证能够活到今天。”医院政治部有一位叫范朝福的干事断了粮,眼看就出不了草地了。朱良才知道后,马上将自己干粮袋里仅有的粮食倒给他两碗,使他安然走过了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次参观军事演习时,已经成为海军副参谋长的范朝福与朱良才再次相逢,重提旧事时依然十分感激老政委的救命之恩。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朱良才奉命调至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任政治部主任。由于他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做法,引起张国焘的不满,受到排挤。1936年秋,朱良才调任红四方面军教导团团长兼政委。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长征抵达陕北。不久,朱良才和2万多红四方面军将士一起,组成西路军,渡黄河西征。
1937年初,红军西路军打通与苏联联系的作战失败,党中央、中央军委成立了以刘伯承为司令员、张浩为政委的援西军。
一天,在甘肃镇原,援西军某团部走进来一个步履艰难的“老头”,他就是西路军红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的朱良才。原来,西路军经过长期血战,在倪家营子被敌人重兵包围,红军将士苦战40余天,但由于寡不敌众,孤立无援,惨遭失败。随即,突围出来的朱良才等在祁连山中与敌周旋,最后剩下他孤身一人。凭着坚定的信念,朱良才沿途乞讨和化装潜行,终于安然归来。
朱良才在冰天雪地深山老林间一路跋涉的经历,充满了艰辛与惊险。其间,他曾经遇到过一个大户人家,饥寒交迫的他实在饿得难受极了,便想去讨些吃的。到了那个地主家门口,他担心身份被识破,就上去小心翼翼地冒险试试。谁曾想,那个地主见他衣衫褴褛的样子后,竟一针见血地问:“你是红军吧?”朱良才心里一惊,但转念想,反正已经被认出来了,干脆豁出去,就承认了。始料不及的是,那个地主竟然愤慨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唉,老天不长眼啊,怎么让你们吃了败仗呢!”原来,这位开明的地主见到红军救国救民、为了保家卫国流血牺牲的壮举,深受感动,不仅没有泄露朱良才的身份,还让他吃了餐饱饭,又拿了一些干粮送给他路上吃。那个地主如此的态度,着实令朱良才感动不已。
在前往陕北的途中,朱良才还两次遇到马匪。第一次为了躲避马匪,他身上披着一张羊皮,偷偷藏在羊群里躲过了他們的追踪。还有一次,他远远地听见了马匪一路狂奔的声音,便机智地隐蔽在路边的沟壑里。想不到马匪到了眼前停了下来,朱良才以为自己暴露了,这时发现旁边藏着一只小野兔,他恍然大悟,原来那些马匪是来打兔子的。于是,他朝小兔子身上丢了一块小石头,兔子惊得朝另一边跑了,那些马匪也就扬鞭打马追了过去……
走了34天后,朱良才来到了兰州,眼前横亘着的是水流湍急的黄河。要去延安找党组织,就必须渡过黄河。当时国民党在桥上设置了关卡,就是为了拘捕走散的红军。这时,恰好有国民党的高级军官要过桥,身后跟着好多挑行李的人。朱良才急中生智,便佯装成挑夫,混在人群中,跟着这些人过了桥,顺利地逃了出来。几天后终于遇上了援西军的部队。
在部队驻地门口,已经精疲力竭的朱良才被小战士拦了下来,人家怎么也不相信他是共产党部队里的领导干部。在门口正说着,院子里二楼的窗户打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山东省军区司令员的陈坊仁探出头来问怎么回事,当他看到衣衫褴褛的朱良才时,一眼就认出了他。在被接进屋之后,朱良才晕了过去。
后来,由宋任穷提议并经援西军党委批准,朱良才被任命为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宋任穷后来回忆说:“由于良才同志作风正派,又对西路军各方面情况比较了解,使上述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大批西路军归来的同志很快走上新的战斗岗位。”朱良才于1938年春回到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毛泽东对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军事上过硬,政治上合格”,是“军之良才”。
实事求是大公无私风范永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良才主动要求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专门做西路军将士的营救工作,被任命为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秘书长。期间,他机智灵活地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由于他有亲身经历,对失散红军认得特别准,很快找回了许多红军干部,营救了大批革命志士和西路军失散人员,为我党挽回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1938年秋,朱良才奉命到晋察冀军区工作,先后任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在艰苦频繁的战斗环境中,朱良才重视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和宣传文化工作。他指导开展模范党支部和杀敌立功运动;及时总结和宣传“狼牙山五壮士”等先进典型;培养了邓拓等宣传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对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良才协助聂荣臻组建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任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1948年5月,他协助叶剑英组建华北军政大学,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1949年8月,朱良才调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华北军政大学政委。1954年后,升任军区副政委。1955年至1958年任北京军区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发出《关于一九五○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朱良才敏锐地发现这一指示对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建议华北军区雷厉风行地落实上级指示。军区接受建议并在北京召开生产委员会扩大会议,影响很快遍及全军,《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毛泽东看到报纸后,高兴地向聂荣臻又夸起了朱良才:对于党的指示,某些同志是雷打不动,充耳不闻!朱良才是闻风而动!endprint
朱良才还是第一位要求退出领导岗位的开国上将,这也是他一贯秉持的实事求是、大公无私之优秀品行的表现。在战争年代,朱良才曾三次负伤,有两次伤未愈就出院了,加上长期奋不顾身地工作,积劳成疾,身体虚弱。他在担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期间,常常头痛,有时痛得厉害了,就吞两片止痛药。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军队建设任务重,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却因病不能坚持全天工作,为此十分苦恼,他说:“我是正职,因病不能多抓工作,对军区工作有影响。怎么办呢?让年富力强的同志来干吧,我休息治病,病好了,再工作。”当时,只有58岁的他从大局出发,向中央军委领导同志请求免职休息医病,腾出领导干部的岗位来。中央和军委批准了他的请求,并赞扬他思想开明,顾全大局,一心为党,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1962年,朱良才被选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曾是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委员、中共华北局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5年,朱良才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虽然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朱良才的心一刻也沒有离开党的事业。他非常重视学习马列和毛泽东著作,学习党的文件,读书、看文件逐字逐句,细心体会,重要之处还要划上杠杠、圈圈,有的地方还作眉批、旁批。读累了,折上书,过一会儿再读。后来,他的眼睛不行了,就拿着放大镜看;拿着放大镜也看不见了,就让别人读给他听,戴上耳机听广播。
朱良才是党的优良传统的坚定维护者和模范执行者。他常说:“俭可以助廉,俭可以养德。”他家会客室的沙发套破了补补再用,直到实在破旧得不行了,他才允许管理部门换新的。他的汽车,规定家属、小孩不能随便乘坐。他告诉秘书,凡是制度内发给他的东西才能要,不能随便向管理部门要东西。
朱良才参加红军后南征北战,未曾顾得上汝城老家的妻子与长子朱庶民。1937年,家里终于收到了时任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秘书长的朱良才的家书,朱庶民很快就写信告诉了父亲家里的情况。后来,随着时局的恶化,朱良才又和家里失去联系。直到1949年6月,汝城解放后,朱良才才和家里联络上。那年12月下旬,朱良才派了秘书董凤智到汝城找家人,朱庶民便随同上了北京。村里人得知朱庶民到北京找当大官的父亲去了,都纷纷说“那他爸爸还不给他在北京找个官当当?”谁知到了北京后,朱良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儿子的名字给改了:“馨园(朱庶民的原名)呀,我的儿子也应该是人民的勤务员,你的名字以后就叫庶民吧。”后来,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在北京学习深造数年并分配在国家单位的朱庶民被调回汝城工作,历任汝城文化科副科长、科长,最后在汝城县政协主席的岗位上退休。
朱良才的文武双全在党内和军界是出了名的,他是“秀才”出身,又是“朱毛”的第一任秘书,可是,在他的一生中,只公开发 表过4篇文章,其中那篇最著名的《朱德的扁担》,饱含深情、文笔细腻,作为优秀范文被收进了小学语文课本,被广为传诵。
1989年2月22日,朱良才在北京病逝,终年89岁。闻知这一噩耗,他的老领导聂荣臻元帅不禁心潮难平,潸然泪下,提笔给朱良才的夫人李开芬写去一封情真意切、哀悼纪念的信,信中充满了对战友的深情回忆:
……1932年4月打漳州时,我们才相识。那时他是红三军九师的政委。以后他参加历次反“围剿”,作战勇敢,战绩显著。……从抗战开始就和我并肩战斗,成为我的一位好战友、好帮手。……
现在,良才同志离开了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忠诚的老战士、老党员,我们失去了一位亲密的老战友……我们都很难过。我们只有化悲痛为力量,振奋精神,继续为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吴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