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劲旅:解放军技术兵种诞生建奇功
2017-09-13叶介甫
叶介甫
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诞生了人民军队。90年来,这支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战争考验,走过了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保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安全的中流砥柱、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人民军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获得了建立新型革命武装力量的经验,逐步创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新的技术兵种,为人民军队的壮大和发展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
第一支八路军炮兵团 在抗日战场首战告捷
1937年9月下旬的一天,在延安枣园一孔窑洞里,毛泽东看到这样一份战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战斗中,三四三旅迫击炮连发挥了重要作用。看着看着,他站起身来,挥动着战报兴奋地说,要给予迫击炮连以特别褒奖,随之又感叹道:“真正是没有炮兵就没有胜利呀!”几天后,中央军委下达了组建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的命令。
1938年1月28日,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在山西临汾卧沟村宣告成立。炮兵团成立伊始,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是武器装备奇缺。通过多方努力,炮兵团搜集到了10多门山炮、4门迫击炮以及一些必需的装备和器材,基本上具备了履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1938年8月,炮兵团一连奉命率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汾(阳)离(石)公路附近伏击日军,以准确、猛烈的火力支援步兵歼灭日军400多名,击毁汽车2辆,打死、缴获日军战马320余匹。炮兵团参加的战斗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的士气。
1939年1月28日,炮兵团迎来了创建一周年的日子。毛泽东一直关注着炮兵团的建设和发展,这天,他高兴地为炮兵团题词,勉励他们:“造成抗日战争中的有力兵团,达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之目的,为民族争光荣,为八路军争模范!”
1940年8月10日,炮兵团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一次战斗中,我军包围了日军的冈崎大队。当时,敌人占据了一个山头,居高临下,用十几挺机枪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进行顽抗。在几次进攻均告失败后,炮兵团九连连长、神炮手赵章成决定用猛烈的炮火压倒敌人。他亲自带一门迫击炮和十几个人,悄悄来到一处断崖下隐藏起来。当时敌人在上,我军在下,双方距离只有三四十米。在测量好距离后,赵章成采用88.5度的特大射角,以每分钟四五十发的速度一口气不停地进行超速射击。在射击过程中,由8个战士开启炮弹箱准备炮弹,4个战士不停地装引信,就这样都供不上赵章成一个人的射击速度。短短6分钟时间,他连续发射了240发炮弹,平均一秒半一发,而且炮弹几乎是直上直下地打入敌人阵地的。后来,据俘虏反映说:只见炮弹满天飞,还没弄清楚这些炮弹是从哪儿打出来的,有多少门炮在发射,人已经死了许多,所有的轻重机枪也全成了废铁。这是一次改写纪录的射击,在此之前,迫击炮最快的发射速度是一分钟30发。
1940年9月,在百团大战的第二阶段,赵章成指挥迫击炮连攻打位于榆辽公路中段、管头村北一个山梁上的日军据点。这个据点有100多人驻守,配有一门“九二”式步兵炮,周围还有4个混凝土碉堡。赵章成指挥的迫击炮连从9月22日黄昏开始正面炮击日军前沿阵地,掩护突击队向敌人冲击。但因为日军躲在坚固的碉堡里,我军的迫击炮和机关枪起不了什么作用,战斗一直打了一个通宵,仍难以取得进展。
怎样才能把日军从据点里赶出来呢?赵章成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令人叫绝的好办法——把辣椒面装在炮弹里熏敌人。附近百姓闻知需要辣椒打敌人,纷纷前来支援,把家里的辣椒全部贡献了出来。赵章成和通信员纪万明把炮弹内的炸药倒出一部分,然后填满辣椒面,再装上炸药,最后拧上引信。两人一共配制了20发“辣椒面炮弹”。为了提高射击效果,赵章成率领炮兵连把发射阵地推进到距敌150米处,标尺打到50度,实施近距离射击。
随后,赵章成亲自进行瞄准试射,并规定了各炮的射击地段。攻击开始后,赵章成和纪万明共同操作一门迫击炮,全连4门迫击炮同时射击,攻击部队的各种武器也一齐开火。炮弹在日军碉堡及其周围轰然爆炸,铺天盖地的辛辣氣味涌进敌堡,熏得日军哭爹叫娘,咳声不断。日军还以为八路军发射了毒气弹,个个争先恐后地往外逃跑。这时,第十三团第一营攻击部队迅即发起冲锋,一举占领日军据点,日军几乎全部被歼灭。在辣椒炮弹的威慑下,整个战斗不到10分钟,没有一人伤亡,胜利夺取管头据点。赵章成和他发明的“辣椒面炮弹”在此次作战中大显神威,很快便在八路军中被传为美谈。
第一支装甲兵部队 在辽沈战役中立功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就着手培养装甲兵人才,但由于艰苦的斗争环境所限,一直未能实现组建装甲兵部队的夙愿。直到1949年初,我军第一支装甲兵部队才在沈阳东陵地区创建。
1945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延安炮校在校长朱瑞和政委邱创成的带领下挺进东北,并于当年11月20日到达沈阳市东陵地区,在马家湾子村驻扎。由于延安炮校是“轻装”挺进东北,一门火炮都没带,因此炮校到达沈阳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沈阳及周围地区搜寻日军遗留下的火炮装备。
不久,外出寻炮的炮校骡马大队的李自群向朱瑞报告:“沈阳的高克同志把两辆日军坦克带出了城,停在马官桥村。由于兵荒马乱,高克怕被敌匪劫持,很是着急,想找人接应。”
原来,11月中旬,沈阳东北民主自治军司令部负责保卫工作的高克,在沈阳日本关东军坦克修理厂侦察敌特情况时,偶然发现了两辆日本坦克。经了解得知,这是两辆已经修好的坦克,于是便向副司令员吕正操作了汇报。吕正操听说有坦克非常高兴,向高克详细询问了坦克的状况。随后,吕正操郑重地对高克说:“我就把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你,一定要把坦克搞过来。”于是,高克重返日伪坦克修理工厂,冒着生命危险与工厂的日伪人员机智周旋,终于迫使几名日伪技术人员将两辆坦克开到一个被破坏的工厂里,可惜后来有一辆坦克还是被破坏了。endprint
听了李自群的汇报后,朱瑞非常高兴,马上说:“不管是哪个部队的,只要是自己人,都要支援。”他立即指派延安炮校的队列科长孙三(曾在莫斯科军事技术学校学习坦克专业)等人,带一个排赶去接应。看到自己的同志,高克紧紧握着孙三的手,好一阵儿说不出话来。鉴于形势紧张,大家只得把那辆能开动的坦克先带到延安炮校的驻地马家湾子村。朱瑞看到开过来的坦克,十分高兴地说:“我们终于也有自己的坦克了!”
这辆我军历史上的第一辆坦克,是日本三菱重工1937年制造的一辆97式中型坦克,是二战期间日本的主战坦克,自重17吨,乘员4人,发动机功率149.2千瓦,最大时速40公里,装配一门47毫米坦克炮和一挺7.7毫米机关枪。
从此,这辆坦克便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因为这辆坦克资格老、机件旧,被我军坦克手亲切地称为“老头坦克”。在1948年辽沈战役攻打锦州的作战中,东北坦克大队首次参加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老头坦克”和另外3辆坦克一起,掩护步兵突破国民党守军的老城外围工事。战斗中,那3辆坦克先后被击伤掉进河沟,无法作战,只有“老头坦克”孤车冲向敌军阵地。由于敌军炮火猛烈,“老头坦克”5次负伤,但驾驶员董来扶冒着危险,几次爬出坦克,将坦克修理好,然后再开动前进,继续进攻。坦克手们用坦克炮将敌军火力点一一消灭,为步兵扫除了不少前进的障碍。“老头坦克”边修边打,一直冲到国民党军城防司令部,对着敌司令部猛烈开炮,迫使敌军打出了白旗。战后,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将这辆坦克命名为“功臣号”,全体乘员荣记集体三等功,董来扶荣立大功一次。
辽沈战役结束后,“功臣号”坦克又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参加了平津战役。在攻打天津的战役中,“功臣号”表现突出,再立战功。“功臣号”坦克全体乘员荣立集体一等功,驾驶员董来扶再次立大功一次。
随后,“功臣号”坦克和它所在的战车团参加了北平入城式和西苑机场阅兵式。在开国大典中,“功臣号”坦克光荣地参加了阅兵式,并作为领头战车,接受毛泽东的检阅。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部队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1959年“功臣号”光荣退役。因为它功绩卓越,被送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作为功勋兵器,陈列在兵器馆前厅的显著位置。几十年来,这辆我军第一辆坦克不断以其传奇经历,向人们讲述着装甲兵的历史与光荣。
第一支飞行队 参加开国大典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已挥戈过江,正在向华东、华南和西北、西南挺进。但盘踞在青岛、汉口、舟山群岛等地的国民党空军,仍不时地对我新解放的地区进行骚扰和轰炸。5月4日,敌人乘我军还未建立起有效的防空体系之机,突然派出6架B—24轰炸机袭击北平,使刚解放不久的北平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当时,党中央正在北平筹备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9月在北平正式举行会议。为确保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顺利召开和开国大典的顺利进行,中央决定建立一支空中防空力量,以对付敌机可能的袭击,保证北平地区的安全。
遵照中央指示,飞行队于1949年8月15日正式成立,作战指挥和飞行训练统一由軍委航空局负责,华北军区航空处具体指挥。飞行队下辖3个飞行中队和1个机务中队。9月,又把担负专机空运任务的几个飞行组划归飞行队领导,成为第四分队。初期,飞行队只有各类飞机30多架,人员只有五六十人,以后扩展到一百五六十人。使用的飞机多是从国民党空军缴获并经过七拼八凑修复的,一部分是起义过来的。
飞行队成立后,经过短期的紧张训练,1949年9月5日正式担负起北平地区的防空作战任务。从此,人民军队第一次有了空中作战力量。
9月上旬,飞行队接到准备参加开国大典空中受阅的命令,全队人员无不欢欣鼓舞。为了保证开国大典的受阅任务,加强飞行队的作战能力,特从东北老航校战斗机训练中队接受P—51战斗机训练的飞行员中,选调2名技术较好的飞行员林虎、孟进参加空军受阅的战斗值班飞行。
飞行队从接到命令到组织计划、实施受阅,前后不到1个月。为了完成这次受阅任务,全体同志群策群力,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经过多次计算和演练,才确定飞行方案:飞行航线——选择通县双桥上空为航线起点,直飞天安门;飞行高度——既要使天安门城楼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便于观察,又考虑到受阅当中一旦飞机发生故障可滑到城外迫降;飞机速度——为使飞机通过天安门广场时队形整齐,保持一定的间隔时间,事先计算好各分队飞机起飞和进入航线起点的时间,保持好规定的航线速度和高度,以及各分队间的高度差。为达到上述要求,飞行队进行了多次训练。有一次,正值全国政协在中南海怀仁堂开会,代表们听到飞机的呼啸声,有点惊慌。周恩来当即宽慰大家说,这是我们的飞机,正在演练,为开国大典做准备的。代表们听说是自己的飞机,无不欢欣鼓舞,热烈鼓掌。
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正式开始,4时举行阅兵。南苑机场上的17架飞机,按预定计划先后起飞,随后按规定的航线高度、速度,在通县双桥上空盘旋待命。4时35分,空中分列式开始,在空中总领队的统一号令下,各分队保持规定的高度差、速度和时间间隔,分别在900米、600米、450米的高度上,由东向西依次进入航线。此刻碧蓝的天空有少量碎云,能见度好,地面清晰可见。接近东单牌楼时,已经可以看到地面上的人流和红旗,再往前是人民解放军的坦克、骑兵、炮兵部队,铁流滚滚,浩荡向前。此时此刻,飞行员的心情十分激动和自豪,感到这是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次飞行,从今天起中国历史将进入一个新的纪元,中国人民将不再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一次跨越时代的飞行!飞过东单牌楼,天安门广场映入眼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徐徐飘扬,它是中华民族新生的见证人。机群轰鸣着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30万群众的欢呼声和飞机马达的轰鸣声汇合在一起,响彻古都北京,广场上形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通过无线电电波飞越千山万水,传到五洲四海。endprint
开国大典后的当晚,朱德在北京饭店举行了盛大宴会,宴请受阅的高级领导同志和驾机、驾舰起义的空海军人员。朱德亲切地对驾机起义的人员说:“你们是新起义的,我是老起义的,我曾经几次起义,最后才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你们都很年轻,还大有作为。我们空军还要大发展,你们是空军的‘种子,将来要起骨干作用。”
第一支空降兵部队 首次跳伞成功
1949年下半年,中国大陆基本解放,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关于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的指导思想和解放台湾的需要,开始认真考虑组建空降兵的问题。
1949年8月1日,中央派刘亚楼率王弼、吕黎平等人赴莫斯科,与苏联有关方面商谈帮助我国建立空军的问题。同年11月,中央经过认真研究,由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为中央起草组建空降兵部队的决定。1950年2月15日,决定向苏联政府聘请顾问41名,订购降落伞300具,为空降兵部队的组建创造了条件。
1950年4月1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抽调人员组建空降兵部队。
根据空降兵处于敌后独立作战,必须具备英勇顽强、机动灵活的特点,命令要求从各军区、野战军抽调一批战斗英雄和模范的班、排干部组建空降兵。同年7月17日,中央军委确定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一旅。
空军陆战第一旅的旅部领导机构,是中央军委责成第三野战军组建的。军委于1950年7月发布命令,任命陆军第二十六军七十七师师长王建青为旅长,陆军二十军部师参谋长方铭为副旅长,陆军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副政委丁钊为副政委,陆军二十一军六十三师政治部主任林震为政治部主任。
同年7月26日,旅部领导机构在上海组建,多数干部从三野第九兵团选调,由先期到达的王建青、方铭、林震主持,召开了机关成立大会。8月l日,旅部机关从上海移驻开封并进一步充实了机关干部。在旅机关到达前,苏联顾问团一行41人,于7月底由空军领导机关人员陪同从北京先期到达开封。旅机关到开封后,立即投入了部队的组建工作。
1950年9月17日,该旅在开封营区召开了成立大会。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了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并将9月17日定为中国空降兵诞生纪念日。
空军陆战第一旅成立后,面临的紧迫任务是使指战员迅速掌握跳伞技能和空降敌后作战的战术、技术。为此,从1950年9月18日起,即开始了为期10个月的突击训练。在顾问的直接指导下,大家很快掌握了跳伞的动作要领和叠伞技术。
9月29日,部队在开封市南郊组织了共和国伞兵第一个跳伞日。从第一架飞机上第一个跳出的是战斗英雄、一营营长崔汉卿,其他干部战士也紧跟着勇敢地跳出,并安全着陆。在现场参观的全旅指战员见此情景无比兴奋;跳下来的62名指战员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旅领导报告:“首次跳伞成功!”
1951年上半年,部队受领了参加首都国庆两周年阅兵的任务。10月1日上午,这个新生的人民空降兵方队以严整的军容、整齐的队形、迈着雄健的步伐从天安门前通过,光荣地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同时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现代化建设中,有了空降兵这个新兵种。
第一支雷达部队 引导高炮打下B—24轰炸机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而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扬言要派空军飞机炸烂上海,要共产党接管一个没有电、没有水,一片黑暗的上海。果然,没过多久,国民党空军的飞机就不断地对上海市区、吴淞口和沿海、沿江一带进行轰炸骚扰,搅得人心惶惶。
为加强上海的防空,同年7月,华东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部兼淞沪警备司令部成立了防空处,负责筹划上海市的城市防空建设,并与上海公安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了上海市防空治安委员会,共同组织指挥上海防空作战和人民防空。
1950年2月6日,国民党空军先后出动各型飞机17架窜入上海市区,对上海市电力公司、闸北和沪南发电厂、自来水厂进行了疯狂的轰炸,投弹60余枚,炸死炸伤1400余人,炸毁房屋2000余间,发电厂自来水厂遭到严重破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二六轰炸”。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强上海防空的情报保障,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的陈毅指示:立即抽调交通大学电机系四年级部分学生,前往华东军区淞沪警备司令部防空处安国路雷达队进行突击学习,尽快掌握雷达操作技术。
2月16日下午3点左右,21名学生整装乘车赴防空处报到。晚饭后,防空处的情报科长冯根义向大家介绍了雷达队的情况。此时大家才知道,这个雷达队是1949年9月组建起来的。雷达架在上海安国路76号一幢6层楼房顶上。当时有两部比较完整的日本造的“四式”雷达,以及一些残缺不全的313型、空—6号雷达部件,都是日本投降时日军留给国民党的。国民党军队从上海溃退时,没有来得及运走,将它们扔在草丛里。上海解放后,防空处才把它们收集起来。经过检修已经架设起来一部“四式”雷达,另一部“四式”雷达尚待修复。
当晚,队长就把这21名学生领到雷达工作室,介绍雷达的组成、性能和操作方法,然后让大家熟悉机器,进行开关机和测定目标坐标等基本操作练习。与此同时,指导员同3名团支部委员研究确定,将21人编成7个战斗值班小组,次日上午开始昼夜轮流值班。
就这样,从领受任务到参加战斗值班,还不到24小時,这批大学毕业生便成了我军历史上的第一代有着大学学历的雷达操纵员。
1950年3月20日上午9时,是我军雷达兵史上值得记下的时刻。当时的值班操纵员石松年、计燕华发现显示器荧光屏上250公里处(方位东南)突然冒出一个微弱的尖峰,且慢慢地在移动,幅度逐渐变大。虽然他们从没有见过飞机回波是啥样子,但凭着直觉判定这是来袭的敌机,便立即向指挥室报告,紧接着通报了敌机的距离、方位。指挥室的同志开始还半信半疑。处长刘光远随即来到显示器工作室。当他亲眼看到回波越来越近时,完全相信这是来袭的敌机,便果断地下了决心:命令高射炮部队,组织起强大的火力网,保卫上海重要目标的安全。endprint
根据目力观察,敌机的轰炸目标是闸北电厂。这天虽然没有击落敌机,但由于雷达队提供了远方情报,高炮部队已有准备,射击及时,火力又猛,敌机不敢低飞,还未接近目标就扔掉炸弹仓皇逃去。闸北电厂安然无恙。当冯根义将这一消息告诉大家时,大家禁不住流露出胜利的喜悦之情。
1950年5月11日,夜幕降临上海后,敌机企图借黑夜偷袭上海。当敌机离上海还有200多公里时就被安国路的雷达发现了。由于遠方情报保障及时,给防空作战部队赢得了足够的战斗准备时间,加上苏军雷达站提供的中近距情报连续,引导准确,战斗机立刻起飞升空,进入待战空域。敌机做梦都没有想到,一进入上海空域,就被严阵以待的探照灯照中。敌飞行员被强烈的光柱照得眼花缭乱,使出全身解数,东拐西扭,妄图避开雪亮的“利剑”,但探照灯手们凭着娴熟的技术和果断的意志,照中不放。这时,敌机进入了我高炮火力射击的范围,我军高炮战士抓住战机,猛烈射击,与此同时,我战斗机也由待战空域进入敌机尾后展开攻击,将来袭的l架B—24型轰炸机击落。敌机当即起火爆炸,坠毁于浦东塘桥镇。
第一支潜艇部队 海上画出了第一条航迹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仅1年时间,党中央就准备着手建立一支潜艇部队。
1950年8月召开的海军会议提出要首先培养潜艇干部并把购买潜艇列入海军建设3年计划中。12月18日,我国政府正式向苏联政府提出1951年向我国提供潜艇,并由苏方为我国培训4艘潜艇人员的要求。
1951年2月,时任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参谋长的傅继泽奉海军电令来北京海军领导机关接受任务。此时,苏方已同意为我国培训4艘潜艇艇员和必要的指挥人员及基地人员,并提供2艘潜艇作为训练艇。培训地点定在苏联太平洋舰队旅顺海军基地(当时旅顺由中苏共管)。
海军党委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时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说:“如需要,宁可叫几条军舰开不动,解散几个学习单位,也要满足这次选调潜艇学员的需要。”
4月中旬,潜艇学习队调集组建完毕。5月初,潜艇学习队到达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旅顺基地潜艇支队。
潜艇学习队是一支由4艘潜艇艇员组成的建制大队。为了便于学习,在理论学习阶段,全体人员被分成13个专业学习班。在教学方法上,先由苏军军官提供各门课程的教材,译成中文,择要讲解,再由我方人员在课堂进行讲授。通过3年的严格训练和学习,学员的平均水平都在4.7分以上,未出现任何人和任何专业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1952年,为了解决潜艇部队驻泊、技术装备、后勤保障等问题,经周恩来批准海军开始筹备建设潜艇基地。为培养潜艇基地专业技术骨干,海军又陆续抽调70余名官兵作为潜艇学习队的分支机构,在大连各有关工厂学习,为潜艇基地培训技术骨干。
1953年2月14日,周恩来第二次来学习队,在“C-51”艇值更日志上留下了宝贵的题词:“遵照毛主席指示,学会潜艇作战。”潜艇学习队按照这一指示,不辱使命,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习潜艇专业技术任务。
1954年6月24日,在旅顺老虎尾,由中国海军参谋长周希汉与苏联远东军最高指挥官史维佐夫中将参加,举行苏方向我方移交2艘“斯大林”型潜艇的交接和升降旗仪式。这2艘潜艇分别被命名为“新中国11号”和“新中国12号”。八一军旗第一次在潜艇桅杆上升起。
6月28日至29日,共和中国自己的潜艇在海上画出了第一条航迹,由旅顺驶抵青岛。
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诞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又多次前往视察,作了许多重要指示。1954年7月23日,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陈毅高兴地视察了刚刚组建起来的潜艇独立大队,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潜艇上留题》的诗篇:“人口六万万,立国太平洋。面对侵略者,必须有海防。水上多舰艇,空中能飞航。海深深千尺,潜水亦所长。件件皆掌握,样样是内行。严整陆海空,捍卫我边疆。和平可确保,建设日辉煌。战贩如伸手,必定遭灭亡。大哉新中国,指日富且强。”
第一支海军航空兵 空中试刀取胜
海军航空兵是海军的主要兵种之一,是海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人民海军创建时期,就着手组建海军航空兵。
1952年4月,总参谋部电示在上海开始组建海军航空第一师。6月27日,海军航空兵第一支战斗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第一师,在上海虹桥机场召开成立大会。
为使刚组建的海航一师尽快投入训练,早日担负战斗任务,1952年7月,海航下达了《1952年下半年海军航空师战斗训练指示》,对一师所属两个团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要求。
部队刚刚组建,贯彻战斗训练与实战锻炼相结合的原则,战斗需要什么,就优先安排什么科目训练。到1953年底,海军航空第一师已经顺利完成组建工作,空勤人员基本完成海上飞行训练任务。年轻的海军航空兵一师成为海军的一支重要战斗力量,担负起消灭残敌,巩固国防,保卫祖国海空的伟大斗争任务。
1950年到1954年间,国民党军队在美军的支持下,以大陈岛为基地,在包山列岛、东矾列岛以及一江山、披山、南魔山等岛屿增强守备力量,在距大陆只有30公里的大陈岛上设立飞行管制中心,引导从台湾空军基地起飞的战斗轰炸机,频繁骚扰我浙东沿海地区,有时一天达几十架次,活动十分猖獗。他们侦察我地面和海上目标、轰炸扫射我舰艇和运输、捕鱼船只,掩护敌舰对我进行攻击,破坏我渔业生产和海上运输。当时,浙东沿海的制空权基本掌握在国民党空军手里,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954年4月,根据总参谋部命令,海航一师四团一大队进驻宁波机场,配合兄弟师执行对空作战和掩护我海上舰艇任务。6月3日上午,我雷达发现披山南88公里处有国民党空军F-47型战斗轰炸机2架,经大陈岛继续北窜,企图对我东矾列岛及附近的舰艇进行侦察、轰炸。指挥所立即命令周克林带领2号机杜九安、3号机刘良扬、4号机任旭利出击拦截。endprint
周克林中队按照指挥所的命令,飞到战区上空。周克林首先发现在小鹅冠北5公里处有敌机2架,并立即报告指挥所。指挥所通报说:“185就在你们上空掩护,沉着点,狠狠打!”周克林随即率队爬高,利用高度优势,左转弯绕到敌机尾后。敌人发现我机,即调转机头,向周克林中队迎面扑来。我1、2、3号机当即开炮,迫使敌机右后转弯,周克林中队随后紧追。当周克林咬住敌长机准备攻击时,忽然看到4号机任旭利遭敌僚机攻击,他立即放弃有利的攻击机会,一扭机头,转向敌僚机开炮,把敌僚机打得冒烟而逃,使任旭利转危为安。2号机杜九安在掩护周克林攻击时,下滑速度过大,冲到了周克林的前面,拉起转弯时,发现了敌长机,即从敌机右侧方射击,命中敌长机右翼。3号机刘良扬继续尾追已负伤的敌长机,敌机实施大坡度盘旋,妄图摆脱我机的攻击,并绕到我机后面伺机反扑。刘良扬机动灵活,利用拉-11飞机转弯半径小的优点紧追不舍,几个圈子兜下来,从高度1000米一直追到200米,终于取得了攻击的机会,一按炮钮,命中敌机。正当周克林爬高追击敌僚机时,在正前方发现敌长机,立即进行瞄准,与刘良扬同时开炮,也命中敌机,敌机起火。4号机任旭利在飞机尾翼负轻伤的情况下,始终掩护着长机刘良扬,在刘良扬、周克林退出攻击后,他也接着向敌长机开炮,但没有命中。敌长机先被杜九安击伤,又被刘良扬、周克林同时击中,终于燃着大火扎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这是航一师第一次与敌机空战,经过5分钟战斗,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在海航一师的历史上,写下了胜利的篇章。
第一支导弹部队 旗开得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湾国民党空军对大陆沿海以及纵深的侦察就从没停止过。特别是高空侦察机频频出动,进行了无数次的侦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而我们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人家任意飞行。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势,打击敌人的空中优势,1956年3月,党中央作出“发展导弹火箭事业”的决策。8月,中国政府作出从苏联引进导弹技术的决定,并派李富春去莫斯科向苏联政府提出导弹方面的技术援助问题。经过谈判,苏联政府同意援助我国“萨姆-2”地空导弹,将派专家组来帮助组建地空导弹部队,并派一个导弹营的官兵来教学。
1958年10月,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我国空军第一支地空导弹兵部队着手组建。第一批分别组建3个营。1958年10月6日,在一营成立典礼大会上,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庄严宣布:“中国空军地空导弹兵第一营正式成立!”
在部队筹建的同时,从苏联引进的“萨姆—2”地空导弹兵器和前来教学的苏军导弹营在营长斯寥斯基的率领下,也于1958年11月29日到达北京。各导弹营组成后,陆续集结于北京长辛店原东方马列学院驻地,由苏军教官教学,对部队进行突训。
经过4个月的突击训练,部队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获得了优秀成绩。突训最后一个项目是进行实弹射击。1959年4月和8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东北的一个荒滩上和甘肃省鼎新县戈壁滩靶场,分两批进行实弹射擊打靶考核。3个营都准确无误地击中了目标,实弹射击成功。苏军教官对中国官兵掌握尖端技术之快感到非常惊讶。至此,部队突训的全部内容圆满完成。
由于国庆将至,为担负首都战备值班任务,打靶结束后,部队回师北京。1959年9月15日,各部队进入阵地,环形部署,火力衔接,严阵以待,务歼入侵之敌。
1959年10月7日上午12时,一架台湾国民党空军的RB—57D高空侦察机,侵入部署在通县张家湾的二营阵地上空,被二营一举击落,飞行员王英钦毙命。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导弹击落第一架高度在20000米的飞机。这一首开记录、首发命中、首战告捷的辉煌战绩,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人朱德、林彪、贺龙、徐向前、聂荣臻、李富春、杨尚昆、蔡畅、谭政、杨成武、刘亚楼等先后乘车来到二营阵地和敌机坠落现场,慰问部队,参观飞机残骸。在听了营长岳振华汇报作战经过后,他们连连说:“打得好!打得好!”为此,国防部给予导弹二营通令嘉奖,空军给二营记集体二等功,给参战有功人员分别晋级晋衔,记一、二、三等功。
第一支空军加油机部队实现“三个零”的突破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研制空中加油技术。在一无技术资料,二无原准机,三无国外技术支援的条件下,以“经济、可靠、实用”为原则,依靠自己的力量,经过无数次研究实验,空中加油机终于研制成功。199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阅兵仪式上,我国研制的空中加油机梯队亮相天安门上空。这标志着人民空军向“攻防兼备”的国土防空目标迈出了战略性的第一步。
在国际上,空中加油技术有公认的四大难题:一是加油吊舱问题,这是空中加油技术的核心问题。二是空中汇合技术,即加油、受油机在指定空域的准确、及时、安全的汇合。这一技术的关键在于双方之间建立有效联络,以便相互引导,直至汇合成功。三是空中对接技术。受油机与加油机在指定空域汇合后,必须组成密集编队。由于加油机体型较大,容易造成机身后的气流紊乱,受油机在贴近时易受其扰动,飞行员不易操控飞机。四是作战飞机的受油技术难题。
驻守在华南某地的空中加油机部队,是我空军唯一的加油机部队,其前身为空军成立最早的轰炸机航空兵部队。该部曾担负过抗美援朝、国土防空、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等任务,是我军一支骁勇善战的拳头部队。因此,1996年,国产空中加油机首先装备了该部队。
虽然空中加油机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它却有着“起点高、发展快、装备迅速”的特点。这一切都与该部广大飞行员飞行努力分不开的。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该部队广大指战员喻为“朱点子”的特级飞行员朱爱生,他担负着加油机的顶级飞行实验,不断将飞行参数和飞行依据进行总结,成为我国编写加油机飞行训练大纲教材的第一人。
当加油机部队接到国庆阅兵命令后,每一个人都感到责任重,压力大。因为加油机刚刚装备部队,飞行员对全新的装备还不是十分了解,有些技术尚处于实验阶段,加油机与受油机的加油对接配合也处于摸索阶段,要在阅兵仪式上做到加受油对接分秒不差,难度很大,危险性也高。带队机长尹培强开始带着受阅梯队精心计算,反复研究,不断演练。
在空中加油机部队的发展过程中,尹培强亦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在他身上有“4个第一”:第一个完成加油机新机改装与地面类比训练;第一批驾驶加油机升空飞行;第一位进行夜航训练的飞行员和指挥员;第一位空中加油机部队的带队机长。以尹培强为带队机长的“空中加、受油梯队”以飞行瞬间距离误差零米、航向误差零度、时间误差零秒的标准,准时准点通过了天安门广场上空。此次阅兵,创造了中国空军阅兵史上“3个零”的突破,而空中加油机亦成为5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的最亮点,令世界舆论惊呼中国军队又添了一支“空中劲旅。”
(责任编辑:张文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