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演奏分析
2017-09-13杨锦
杨锦
摘 要:2003年,储望华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为素材创作了同名钢琴曲,作品一经问世便流传开来,该曲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具备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包括江苏民歌《茉莉花》与储望华《茉莉花》的关系,作品的本体结构和演奏分析等。
关键词:储望华 《茉莉花》 中国钢琴作品
引言
1934年,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荣获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的评奖一等奖,引起乐坛和社会的注目。①齐尔品是俄籍作曲家、钢琴家,1934年至1937年间,齐尔品曾多次来中国演奏、教学及考察中国音乐,力图为中国近代音乐创作摆脱欧洲传统音乐的影响、创造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新作品作出努力。而《牧童短笛》自被创作以来,就广为流传,时至今日,也可称之为中国钢琴小品的典范之作。本文开篇对《牧童短笛》的阐释,是因为该曲的创作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本文的研究对象——储望华的钢琴曲《茉莉花》正是以《牧童短笛》这种中西結合的方式,成为中国当代经典钢琴音乐之一的。建国以来,中国的作曲家们不断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戏曲、民族器乐、民歌、宗教音乐等都被纳入作曲家的创作素材中,而作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民歌,则是被创作、改编最多的中国传统音乐种类。如瞿维创作的钢琴曲《花鼓》、桑桐创作的钢琴曲《在那远远的地方》、汪立三创作的钢琴曲《兰花花》、王建中创作的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翻身道情》,《百鸟朝凤》、《梅花三弄》、《彩云追月》、《浏阳河》等等,其中,储望华于2003年创作的钢琴曲《茉莉花》就是中国当代钢琴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力的上升以及“文化自信”的提升,学术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关注度逐年上升,而钢琴音乐教学中除了西方的车尔尼、贝多芬、巴赫、莫扎特、舒伯特、肖邦、李斯特等作曲家的作品之外,还纳入了很多中国钢琴作品。因此,如何将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意象完美诠释,就成为了各高校钢琴演奏教研室与钢琴教师所不能忽视的一个课题。然而,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在对储望华《茉莉花》钢琴演奏地分析与把握上,无论是研究的热度、广度、以及深度上都略显不足。同时,我们也无法规避——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事实,对于这样一部以中国经典民歌作为素材进行创作的钢琴作品而言,仅凭目前现有的、屈指可数、为数不多的资料文献来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把握,其结果我们不言而喻。除此之外,还有数篇文章对储望华《茉莉花》的创作、和声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支撑性研究也促使笔者对该作品进行更全面、深入地诠释及研究。
一、江苏民歌《茉莉花》与储望华的《茉莉花》
一首《茉莉花》的旋律,总会勾起无数人的回忆,《茉莉花》自被创作之日起,就始终与中国民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茉莉花》代表的不仅是一首乐曲,更多的是代表中国的一个符号,它既可以出现在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也会出现在奥运会闭幕式的世界舞台上,这足以证明音乐的魅力之大,而《茉莉花》的影响也由此可以体现出来。
《茉莉花》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时期,演变、流传至今,它的旋律已经家喻户晓,随着民歌的普及和传播,《茉莉花》也拥有了各个地区的不同风格、形成了多个版本,例如在江苏、河南、河北、东北等省份都有各不相同的《茉莉花》,可以说《茉莉花》是中国民歌中的代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江苏民歌《茉莉花》是所有《茉莉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当中,《茉莉花》的归属地被定位在南京市六合县,从中不难发现,这一版《茉莉花》与兴起于扬州地区的《鲜花调》之间有着一定的创作关联,在旋律的谱写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创作时间上,《鲜花调》远远早于《茉莉花》,《鲜花调》早在清道光年间就被记录下来,而《茉莉花》一直到1942年时才被采录。关于《茉莉花》最早是从哪里发源虽然还并没有详明的史实论证,但《茉莉花》这首民歌的确早已出现,从老人到小孩都会将这首作品唱在嘴边,同时《茉莉花》的旋律享誉国际,足以看出《茉莉花》在国内外音乐中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
改编版的《茉莉花》是储望华先生于2003年所创作的,这首作品在《茉莉花》原有旋律的基础上运用西方作曲技术进行改编,使之成为了一首新的《茉莉花》。这首《茉莉花》为何听起来如此与众不同但却离不开民歌《茉莉花》的整个框架,还需要从储望华本人的生平和经历说起。储望华的一生,可以用坎坷曲折、苦尽甘来来形容。他本出身于在书香世家,在知识氛围浓厚的家庭长大,在父亲的培养下开始接触音乐、学习音乐,使他进入了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后由于家庭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他进入大学的过程并不那么顺利,在进入大学后,他逐步对钢琴与作曲进行更为系统的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一定成绩。在读书阶段,储望华的音乐创作始终与“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当时所创作的音乐很多都为民歌所改编,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好的反响,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影响,以通过钢琴创作演奏出更多民族风格的音乐。随着后来他进入到墨尔本大学继续进修学习,开始深入学习西方作曲技术理论,包括如十二音技法等一系列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这对于他日后的音乐创作有了一定的改变和创新。储望华所改编的《茉莉花》已经与他在读书时期所改编的民歌有了相当的不同,乐曲的篇幅、构思、层次发展、调性安排、织体选择、音区使用等均有过较详尽的思考、酝酿、规划及统筹。②他更加注重音乐结构和内在和声,在不改变作品民族风格的基础上使之成为了具有西方音乐音响效果和运用西方作曲技术的作品。和声语言是这首改编曲中的核心及关键,大量的二度、四度、五度、三和弦加六音,强化了浓郁的民族风格;适时的半减七和弦、九和弦等增加了伤感的情绪。③在聆听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发现其作品中和声的突出、不同以及产生的变化。endprint
储望华改编后的《茉莉花》不断在国内外各大音乐会现场进行演奏,并取得了优异的反响,正如储望华本人所说,“和几十年前的‘改编比较,现在我要求自己‘改编中注入更多内涵,有更多发挥,篇幅章节中有更多伸展,钢琴的和声、织体手段有更多层次、更丰满。我也以同样的创作思路去使用其他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素材。”④对于音乐的改编与创作,储望华一直是民族风格的坚守者,他关于民族风格与西方作曲技法之间关系的处理上,有着更为先进的思索和认识,他对于民族作品的坚持值得我们不断学习,这对于我们理解此类的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在分析和演奏相关作品时给予一定的启示。
二、作品结构解读
储望华《茉莉花》改编版的一大创举,体现在《茉莉花》别具一格的曲式结构,分析与解读此曲的曲式特征后,不得不惊叹其精妙构思,令人拍案叫绝。
从曲式结构来看,曲式布局中既有西方音乐奏鸣曲式与回旋曲式的轮廓,同时也内含我国民族音乐独有的“起承转合”创作思维与民族五声调式,《茉莉花》成功地将中西方音乐曲式元素融合在一起。
全曲共99小节,篇幅不长,演奏时间大概在5分半钟左右,可分为9个部分,这9个部分的不同组合形式会呈现出不同的曲式。因此,对于本曲的曲式结构,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种理解:1、简化的奏鸣曲式。即主题A 与连接Ⅰ构成呈示部,主题A的两次变奏——主题A1+连接Ⅱ、主题A2+ 连接Ⅲ为展开部,主题A的第二次完整陈述是再现部,但是《茉莉花》曲式只具备奏鸣曲式的大体形态,并不完全符合奏鸣曲式主副部以及调性特征,由此,笔者将《茉莉花》的曲式结构称为“简化的奏鸣曲式”或“三部性曲式”结构。2、回旋曲式。将三个连接看作是三段新的音乐材料,即全曲结构为:引子+主题A+主题B+主题A1+主题C+主题A2+主题D+主题A+尾声,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看出《茉莉花》为变奏性的回旋曲式结构。3、起、承、转、合四段体曲式。起、承、转、合分别对应主题的四次陈述。主题A的第一次出现为“起”,调式为E徵,主题第二次出现为变化的主题A1,但是调式上承袭了主题A,此为“承”,主题A2是主题的第三次呈现,虽然素材仍来源于主题A,调式却从E徵转到了G徵,因此,这一段为“转”,主题的最后一次出现是主题A的完整反复再现,调式回到“起”的E徵,故构成“合”。所以,《茉莉花》的曲式结构也符合我国传统音乐的曲式逻辑。
乐曲开始,引子部分,左手的波音与右手快速下行的四音组装饰音模拟了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古筝的音响效果,仿佛轻轻拂过琴弦(见谱例1)。
谱例1;第1-3小节 钢琴曲《茉莉花》 作曲:储望华
引子的最后两小节(第7-8小节)出现了左右手交替配合演奏的五连音音型,由二度音程与单音的组合构成,这一部分的素材被直接运用在主题A的伴奏中,且以右手独手演奏的形式出现。(见谱例2)
谱例2:第5-12小节 钢琴曲《茉莉花》 作曲:储望华
主题A中,左手为旋律部分,右手弹奏的是伴奏,旋律中每小节的第一拍都设计成波音的演奏技法,同样是模仿古筝的音响,描绘茉莉花淡雅洁白的形象。右手伴奏中出现的大量二度音程与四度音程也将民族音乐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段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第18小节处,右手的伴奏音型变为轻轻跳跃的六连音音型,与左手旋律形成了“三对二”的节奏。
第24-32小节,是一个连接段,亦可以看作是回旋曲式中的材料B。这一部分与主题A最大的不同是由右手弹奏四个八分音符一组的节奏,左手弹奏三连音音型,与主题A中左右手的彈奏任务分配正好相反。两段音乐的共同点是都使用了大量的二度与四、五度音程。
第33-47小节是主题旋律的第一次变奏,演奏速度也回归到原速。主题A1中,旋律线条显现在右手的高声部,虽然节奏有些细微的改变,但仍然可以令人很轻易地捕捉到这耳熟能详的动听曲调。左手伴奏织体高低音区转换频繁,节奏延续了前一段的三连音音型,此外,切分音节奏型在左手伴奏织体中也占据一半篇幅。在和声方面,除了四、五度音程外,此段还加入了二度、三度叠置音程,构成了和弦的进行。44小节开始,高音部连续的自由延长记号的运用与力度上的逐渐减弱,为接下来的华彩段落做足了铺垫与酝酿。
第48-56小节是一段华彩性的即兴性的音乐材料,作曲家在这里灵活运用了三度高叠和弦,包括九和弦与十一和弦的分解和弦形式,推动音乐的横向流动。并且将多种特殊音型如七连音、十一连音等少见音型并置,产生了诸如“十一对七”、“八对五”、“八对六”、“四对三”等复杂的对位,使得整段音乐的音响更加立体丰富。第50小节处,对位开始变得清晰,右手每拍第一个音与左手柱式和弦最高音始终是平行三度进行。两小节后,双手同时弹奏三连音节奏,每拍节奏点上的音构成一个逆进行,高声部拍头音为“E-F- E - F”的走向,左手弹奏的低声部为“F - E - F - E ”的走向,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本段结束,即第56小节。
57小节开始,是主题的第三次陈述,调式转到C宫的G徵。这一段速度明显加快,情绪较为热烈激昂,右手用八度弹奏出旋律,与第二声部的单音构成五度音程,左手伴奏依然是琶音式的三连音进行,音区跨度较大。
第74-83小节,是主题间的连接,选取了主题材料来发展。尾声可以理解为全曲音乐素材的一个集合汇聚,波音、二度、四度与五度音程,四、五度叠置和弦、六连音节奏型等代表性的元素都在尾声中有个回顾,全曲结束时速度也是回到原速,以较弱的音量在素雅高洁的意境中收尾。
综上所述,《茉莉花》在曲式方面的创新,将中西方曲式特征创造性地交织,架构出自身独有的曲式结构,采用民族五声调式和大量的二度、四五度音程与和弦来改编,用西方乐器钢琴来体现和凸显我国民族音乐风格,使得《茉莉花》成为中西融合的一大佳作。
三、钢琴演奏分析
这是一首左右手同时开始于高音区的作品,作曲家在整首作品中大篇幅地运用了较高音区的音色来表现茉莉花的清秀质朴,营造出了一种非常灵动飘渺的意境,使人听来颇有印象派的朦胧之感。作品一开始,八小节引子过后,在高音声部的伴奏持续渲染的同时,茉莉花的主旋律在中声部娓娓道来。这使得伴奏声部和主题声部的触键技术成为本曲演奏上的一个难点,要求演奏者对于手指有着极强的控制力,在声音层次的安排上也要求演奏者需要具备清晰的头脑和较为敏锐的听觉。此外,作曲家为全曲安排了大量的左右手不一样的节奏,如何处理这些复节奏这也成为了本曲的一个技术难点。endprint
在本曲中,伴奏声部从一开始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从头至尾烘托着全曲轻灵的意境,所以这些地方的触键技术在本曲中显得尤为重要(见谱例3)。
谱例3:第1-10小节 钢琴曲《茉莉花》 作曲:储望华
作品上标记的力度通常要求我们以弱或者极弱来演奏,但相对于弱而言,我们更加要力求的是一种幽远空旷的氛围,一种似山谷回音般的沉稳宁静。在实际演奏中,手架的坚固以及手指的主动性是一切声音的基础,强音自不必说,但纵使再弱的声音,也必须用坚固的手指弹奏的扎实饱满,主动并且有意识的控制指尖触键的深度,而不能手指绵弱,音色虚实不定。伴奏声部强调运用和声的变化来塑造音乐的色彩,因而不能够追求每个音的颗粒感,要着重塑造整体和声的效果。在演奏中利用增加手指触键的面积来获得更为柔和的音色,手指贴健,不要高抬,运用放松的手腕和大臂来辅助演奏的更为连贯,手指如捕捉蝴蝶一般小心翼翼又灵巧敏锐,将声音从钢琴深部抽出,从每组第一个音有目的向最后一个音流动,耳朵注意要捕捉和声的变化。跳音不能演奏的过于短促尖锐,而是要做出灵活又富有弹性的断奏。
主题声部的触键与伴奏声部则略显不同。如主题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低音声部呈现的广板(见谱例4)。
谱例4:第9-12小节 钢琴曲《茉莉花》 作曲:储望华
左手在此处如一把大提琴般深情歌唱,旋律宽广悠长,深入浅出。在声音的层次上要注意安排句与句之前的关系,将音乐从一层一层从平静逐渐推向高潮,同时要注意每一个句子本身的强弱变化,声音的起伏,每一句的开头与收尾尤需小心,要时刻保持耳朵的灵敏,仔细聆听音乐的走向与变化,做出彩虹般优美的线条。左手指尖要加大与琴键的接触面积,用指肚慢触键,以近乎贴健的角度,借助柔软的手臂配合坚固的手指将力量穿透键盘,送入乐器深处,同时用踏板来帮助手指尽可能的将音与音之间演奏的非常连贯且歌唱。
主题的第二次呈现换在了右手的高音区。不仅音色变得明亮,语气也开始逐渐轻快起来(见谱例5)。
谱例5:第33-36小节钢琴曲 《茉莉花》 作曲:储望华
左手的伴奏每两拍为一组,如同画圆般向前推动旋律,右手的旋律线条非常长,演奏中要注意音乐的流动,不可给听众滞重感,右手每一句最后一拍如回音般的高音在演奏时要非常留意语气和呼吸,与前一拍是一个力量,一组动作。演奏时还需当心随后出现的延长记号(见谱例6)。
谱例6:第40-41小节 钢琴曲《茉莉花》 作曲:储望华
音乐在这里仿佛戛然而止般出现了短暂的留白,要注意连线以及呼吸,在保持住足够的时长达到效果的同时又不能过于冗长,以免导致音乐丢失张力,引起听众的乏味之感。
一段富有激情的华彩乐段过后引出了全曲的高潮,热情迸发的主题第三次呈现,无论是力度亦或是速度都与之前截然不同(见谱例7)。
谱例7:第59-62小节 钢琴曲《茉莉花》 作曲:储望华
右手八度的旋律要强调小指的声音,保持住坚固的手架,大臂帮助小指尽可能的增加触键的深度以及声音的歌唱性。要将中间的声部的十六分音符四连音和左手的三连接单独练习,尤其注意左手伴奏声部音乐的走向以及和声的变化,以便在演奏中各个声部都能够保持自己的稳定以及互相的平衡。
本曲中大量的复节奏是演奏者在练习中需要单独注意的一个难点(见谱例8)。
谱例8:第49-50小节 钢琴曲《茉莉花》 作曲:储望华
演奏的时候要保持节奏纵向与横向处理的适度与平衡,在节奏基本律动的范围,适度结合音乐长线条的即兴与自由感。可以在慢练的时候要先找到左右手所有音之间演奏时的顺序关系,待熟练并且有一定的肌肉记忆,并分手练习各自的音乐走向后,逐渐双手练习,加快速度。
本曲在演奏中另外一个技术难点是双音的演奏,例如右手的高音伴奏部分、连接部分等处作曲家安排了很多连续的双音进行(见谱例9)
谱例9:第25-29小节 钢琴曲《茉莉花》 作曲:储望华
在练习双音的时候,要时刻注意保持手腕和手臂的松弛,可单独用断奏练习手掌的稳固性以及力度的均匀,注意力集中在演奏的手指上,手指不可抬的过高。演奏时同样要注意音乐的走向,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以及取材于主题的音符旋律,合理安排每组模进的关系,右手要着重强调小指的声音,犹如印象派画面中朦胧色彩上跳动的几笔明亮的色彩。
作曲家随后将第一次出现的主题放在了结尾处进行再一次的呈现,这个巧妙的安排使得乐曲在语气又逐渐的回归平静和淡泊,与乐曲的开头相呼应,并使全曲的主旨得到了升华和统一。但这次的呈现应该比第一次呈现在色彩上应该稍为浓重,连续接下来的尾声部分一并将全曲推向最后一个小高潮。尾声部分右手精心地做了主题和答题对唱的安排(见谱例10)。
谱例10:第86-92小节 钢琴曲《茉莉花》 作曲:储望华
演奏时要注意语气上安排以及音乐线条之间的平衡。留心左手的和声部分,一直持续到对唱结束后右手加入,音乐又一次好似戛然而止,又仿佛蓄势待发,为着又一次的情感宣泄积蓄能量。高潮紧随其后从一个突强进入,情感直接有力,感人至深。此处右手要运用全身的力量将声音送至键盘的深处,运用手臂突出小指歌唱的声音。左手跑动时注意音乐的线条以及方向感,突出低音。随后的音乐的语气急转直下,又回归了一开始的清幽寂静,就如同那洁白的茉莉,绽放得悄无声息,离开得毫无痕迹,唯留絲丝余香叫人寻。
结语
对于演奏具有中国意象的钢琴作品而言,如何在钢琴上诠释出作品的精神内涵是重中之重,这不仅要求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演奏水准,更要求其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深厚理解和认识。因此,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前对江苏民歌《茉莉花》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了解,把握其具体风格之后,再对该曲演奏中出现的复节奏、音色等重点、难点方面进行解决。对于《茉莉花》的研究,本文所涉猎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虽然对于该曲的演奏还有很多细微之处值得去研究。endprint
注释:
①引自:汪毓和编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三次修订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6月第4版。第213页。
②③④储望华. 谈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改编[J]. 钢琴艺术,2005,10:36-43.
参考文献:
[1]赵云.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和声技法分析[J].音乐创作,2017(1):.
[2]胡娅.中国钢琴改编曲《茉莉花》的演奏特点浅析[J].艺术教育,2016(10).
[3]蒋丹平.浅析钢琴改编曲《茉莉花》之美[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8).
[4]杜青兰,苏欣昕.储望华早期与近期中国民歌钢琴改编曲比较研究——以《浏阳河》和《茉莉花》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7).
[5]王玥.感性与理性的高度融合——钢琴独奏《五个背景中的茉莉花》赏析[J].当代音乐,2015(19).
[6]郭晓妍.钢琴改编曲《茉莉花》的和声配置研究[J].大舞台,2015(6).
[7]陈怡.储望华钢琴独奏《茉莉花》技法与演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8]严萌.钢琴改编曲《茉莉花》的音乐与演奏研究[D].西南大学,2014.
[9]唐薇.浅析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J].大众文艺,2013(18).
[10]汤璇.储望华钢琴作品《茉莉花》的和声配置特色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1]聂娜.《茉莉花》钢琴改编曲的艺术创作特征[J].艺术教育,2013(5).
[12]聂娜.一首经典民歌的演绎——谈储望华《茉莉花》的演奏技法[J].民族音乐,2012(6).
[13]苏殊.浅谈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演奏[J].音乐时空,2012(11).
[14]覃勤.儲望华钢琴曲《茉莉花》赏析[J].大舞台,2012(7).
[15]陈桦.浅谈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音乐特征[J].音乐创作,2012(6).
[16]陈云飞.浅谈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教学体会[J].钢琴艺术,2009(4).
[17]秦琴.试析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J].四川戏剧,2008(3).
[18]储望华.谈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改编[J].钢琴艺术,2005(10).
[1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浙江音乐学院endprint